青春的意义
2017-09-20王秀丽
课题项目:本论文受宁夏大学2017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网络校园小说研究”(GIP2017072)支持。
摘 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80后作家辛夷坞的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在其同名电影上映后,其销量更是达到了几百万册。本文将从文本本身进行分析,试解析这部作品得以大卖的原因。
关键词:青春;主题;风格;结构
作者简介:王秀丽(199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在读研究生,就读于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2
前言: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作为辛夷坞青春文学的代表作,一经推出,便圈粉无数。据有关资料,截止2013年10月,《致青春》的出版发行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册。那么这样一部小说的魅力何在呢?本文将从文本主题、风格特点、结构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致青春》得以畅销的原因。
一、以青春为主题
青春,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阶段,也是文学探讨的永恒主题。在这个浮躁喧哗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于青春的记忆往往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回忆。纵然青春的回忆千种万种,但是细细品味,许多感触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们的青春往往都伴随着成长、爱情与梦想,在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我们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即使有偶尔的不快,也会被阳光和欢笑所代替。那时的一切总是那样的纯真美好,那样的引人回味。《致青春》这本小说,辛夷坞用细腻流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她眼中的青春。让“每一位翻开书页的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与朋友间的一次争吵,或是自己毫无顾忌地大声笑、大声哭,为的都是对得起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二字。”[1]
在《致青春》中,作者将青春划分为一个个的时间段,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一步步成长,也一步步走向“懦弱”。十八岁,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2]二十二岁,她站在山顶上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恨你,你把我的男人还给我!”二十六岁,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你,不可能……”青春的歲月让郑微学会了“顾虑”,“玉面小飞龙”的热情张扬、勇往直前被谨慎、自爱所替代,再面对爱情有了很多的不敢确定。那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也许这就是成长。但也正因为这样,青春里那个意气张扬的我们更值得还念。《致青春》这部小说,“让我们重温已然失去的青春,拾起被岁月磨砺殆尽的锋芒,得到情绪的宣泄和心灵的释放,圆了那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憧憬和渴望,而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对于人最重要的意义。”[3]
二、“暖伤”的叙事风格
“暖伤”算是一个网络合成词,可以看作“温暖”和“悲伤”的结合,是广大读者对于辛夷坞小说的一个定位。就如这部《致青春》,“虽然有悲伤,但不是绝望,依然有温暖的东西存在”。[4] 在这部小说中,郑微的青春之花并没有结出甜蜜的爱情之果,但是就如郑微自己所说,“因为她爱的时候没有保留,流泪的时候淋漓尽致,在这份感情里,她没有亏欠,她的爱是圆满的。”所以郑微的青春没有遗憾,所有的相遇,都演变成青春存在的意义。在这略带感伤的文字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丝丝的暖意,这就是辛夷坞的风格。辛夷坞曾这样解读自己的创作,她说“我不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必须承载着使人警醒或顿悟的大道理,虽然,那样的作品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然而我愿意把我自己的小说比做餐后的甜点或一颗克力糖,它或许不能使你吃饱,也未必能让你充满了能量和动力,但假如它能给都市中忙碌而疲惫的人一刹那的甜蜜、温暖或触动,那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5] 换句话说,辛夷坞寄希望于读者们在感受过这些青春爱情故事之后,依然对爱情和生活抱有希望,并且能依然从中获得温暖的力量。这是辛夷坞自己的写作理念,也可以说这是“暖伤青春”的一个重要的存在前提。
当下的青春小说,尤其是都市青春小说,如《左耳》、《小时代》、《梦里花落知多少》、《匆匆那年》、《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等,都是一部部青春的“残酷写照”,过程也许轰轰烈烈,令人着迷,但往往讲述的都是一段段的虐恋和悲剧。笔者认为这样的青春过于片面,为我们呈现出赤裸裸的青春之殇,而缺乏让我们怀念的青春的“真实面貌”,缺少青春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致青春》这部小说,虽然涵盖不了全部的青春的内容,甚至可能还是停留在浅层的青春的平面,“但是让我们至少看到了辛夷坞在当下一片‘追悼青春和‘青春之殇的一众青春小说当中透出来的新的微光”。[6]这种“微光”在严格意义上不是一种小说类型,但是作为一种风格,却足以让辛夷坞的这部小说在众多青春小说作品中能脱颖而出,成为万千读者推崇、追捧的对象。
三、对照的叙事结构
在《致青春》中,辛夷坞是用郑微和阮莞的两条“青春之路”架构整个故事,这两条线一主一副,相互对照,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青春模样。
第一条线:郑微——陈孝正——林静。这是小说的一条主线,承载了作者对于青春最有力的阐释。郑微是个直率的姑娘,带着爱意,追随林静到一个城市读大学。面对林静的不告而别,“张狂”的小飞龙快速走出悲痛,并意外地爱上了性格古板的陈孝正。 郑微用自己的百折不挠、如影随形,让陈孝正为之动容。但是在毕业的压力面前,一厘米不敢走错的陈孝正还是放弃了郑微,选择出国留学。三年后,命运如玩笑一般让郑微与林、陈两人重逢。斯人还在,但是早已物是人非。以前的那个不顾一切地“张牙舞爪”的小飞龙已经不在,现在的郑微学会了谨慎,学会了人情世故,也学会了更爱自己。最终,郑微选择牵起林静的手,放弃曾经挚爱的“阿正”,过平平淡淡的生活。
第二条线:阮莞——赵世永——吴江——张天然。这是小说的一条副线,可以说是一种极致青春的表达。阮莞是个善良而又优秀的姑娘,对于生活,只求平平淡淡,但对于爱情,却很珍惜。在爱情上,阮莞像一个姐姐一样给了赵世永极大的温暖和爱意。但是赵世永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对阮莞只有依赖,没有担当。 当阮莞告诉赵世永自己怀孕的消息时,赵世永的眼里只有惊慌和害怕。一直坚持的阮莞选择了放弃,嫁给了只见过六次面的吴江。婚后的生活很是平淡,吴江沉迷于工作,阮莞过得很孤单。在婚后的某一天,再次怀孕的阮莞接到了赵世永的电话,她觉得自己还是放不下他,决定再见他最后一面。但是世事总是那么无常,阮莞意外地死在了前去的火车上,而赵世永却并没有按约定赴约。这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就这样逝去,为了爱情,为了青春,让她的一句“我希望青春永不腐朽”成为她的墓志铭。而总是在背后的张天然,却用自己的方式,“甘愿做配角的爱”,默默地爱着阮莞。
四、结语
总体来说,《致青春》可以算是在这个各种青春题材层出不穷的时代中,能引起人们心灵产生共鸣的一部佳作。虽然存在着网络小说难以回避的缺点,有着平面化、快餐化、商业化的特点,“但可贵的是它直白而不粗鄙,清澈明朗却不庸俗琐碎,以真诚的姿态言说着对成长、对爱情、对梦想的思考,被广大读者接受喜爱、追捧、崇拜,甚至奉为‘青春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而积极的影响。”[7]对于什么是青春的意义,什么是青春的价值,《致青春》给了自己的回答。
参考文献:
[1][4]李愫生. 辛夷坞与“暖伤青春”. 课堂内外(高中版),2013,06.
[2]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3(以下小说原文皆选于此).
[3][7]徐丽娜. 纪念青春的一种方式——解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青年文学家,2012,08.
[5]辛夷坞. 纯属巧合的写作生涯.文艺报,2011,08.
[6]欧冬春. 辛夷坞小说及其文学效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