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氏兄弟关于翻译“信”的观点比较

2017-09-20古晶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直译翻译理论周作人

摘 要:在本论文中,将鲁迅在1903年至1935年为止所写的部分书信和文章,以及周作人自己所翻译的作品中所写的序文以及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二人对严复所提倡的“信”的翻译理论的观点。详细分析二人对翻译直译的观点的异同。

关键词:鲁迅;周作人;翻译理论;直译

作者简介:古晶(1993-),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2

1906年,鲁迅与周作人一起出发去日本留学。两人在年小时候就一直深受中国的传统文学的熏陶。而且,周作人在抵达日本之后,在留日的大学期间学习了英文学和古希腊语。鲁迅在日本最初专心学习医学,同时也醉心与西方的文学与哲学。1909年兄弟二人正式发表了《域外小说集》。然而,出乎二人意料的是,这本小说集并没有热卖。收到国内家庭等多重影响,二人陆续回国。回国之后二人在文学和翻译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个性化的道路。

一、鲁迅的信件与文章中表达的翻译观点

周氏兄弟二人,在翻译时都有写序文的习惯。每当新翻译出译文,都会写下相应的序文,并在序文中记载自己对于翻译的感想和理论。

(一)《域外小说集》序文和严复的翻译理论

在最早发表的《域外小说集》中,序文较为简短,其中最大的特色在于,序文由中文的文言文写成。并且附有年月日等,甚至详细到干支。以下是其序文的开头的部分。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1]

这与之后所写的序文大有不同。并且,这本翻译成文言文的小说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巨大的反响,这或许可以说明当时的文言文已经开始走向衰微。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占据了主流。严复在《天演论》中表示,要最大程度地达到“雅”的水准,提倡了要使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他实际所翻译的文章大部分也是韵律感十足的文言文。这对当时的学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本《域外小说集》应该也有可能是受到严复翻译思想的影响吧。这套翻译理念时至今日,在中国的翻译学界中有认同的声音,同时也饱受争议。

(二)《小彼特》译本序文中提出的翻译理论

《小彼特》是本童话书,但是,重点在于,写下这本童话的作者。这位德国女作家也被称为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作者”。也就是说,鲁迅在翻译这篇童话的时候,是为了宣传社会主义。这与之前的《域外小说集》有了意向上的差异。

而且,在序文中,有以下的论点。

第四,则故事中的物件,在欧美虽然很普通,中国却纵是中产人家,也往往未曾见过。火炉即是其一;水瓶和杯子,则是细颈大肚的玻璃瓶和长圆的玻璃杯,在我们这里,只在西洋菜馆的桌上和汽船的二等舱中,可以看到……[2]

这段意思是,在翻译《小彼特》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在中国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难以理解的词汇。鲁迅相对于选择忠实于原文的“信”这一理论,选择了意思通达的“达”的一面。

(三)鲁迅与瞿秋白的信件中提出的翻译理论

在现存的二人的信件中,表面上,瞿秋白对鲁迅所翻译的俄罗斯的文章进行了認可,看起来是他提出了真诚的称赞,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二人用委婉的表现,对梁实秋的翻译主张提出了批判。

以下的内容是从瞿秋白信件中截取的一部分。

严几道的翻译,不用说了。他是:

译须信达雅,

文必夏殷周。

其实,他是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

……(中略)

现在赵景深之流,又来要求:

宁错而务顺,

毋拗而仅信!

赵老爷的主张,其实是和城隍庙里演说西洋故事的,一个鼻孔出气……[3]

读到这一段文章,可以看出瞿秋白对严复和赵景深的翻译理论做出了批判。这封信中列举了翻译的实例,批判了使用文言文翻译的译文,他认为翻译成简洁的白话文较好。关于这些内容他与鲁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鲁迅对他热烈的信件进行了回复。他对严复和赵景深的翻译理论的来源——唐朝的佛经的翻译等进行了论证。他强调了要重视直译,同时也传达了避免错译的观点。

二、周作人在译作序文等中表现的翻译理论

周作人在《谈翻译》中详细地对自己当时的翻译理论进行了说明。他对“信达雅”的态度如下:“信”占五分,“达”占三分,“雅”占二分。而且,“达”与“雅”变现了母语的水平,“信”与外语有关。而且他分析了个人兴趣翻译同出版翻译两种情况的区别。

三、二人论点的相通之处

综上,从以上列举的问题点来看,可以有以下分析:①鲁迅与周作人都学习过传统的中国文化,但是都认为译文不一定要翻译成文言文的形式。②二人早期都提倡尊重个性和思想的自由。二人在早期的论点是基本相同的。

二人在初期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和文献,介绍了当时发达国家的文学及知识。为当时的中国人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为中国的近代历程发挥了一定的启蒙作用。这是初期的直译理念带来的结果。

但是,以上是二人在关系恶化之前的情况。周作人在伪满洲国任职,二人的思想与立场日趋激化,并且展开的长期的争论。这是另外的话题,今后另行讨论。

四、二人观点的分水岭

许钧在《辞海新知》中如此说到,从前的译者一直在对翻译理论进行争论,但是如今,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作家都开始讨论翻译理论了。翻译绝不是所谓字面意义上文字的转换,而是思想与文化的移植。

综上所述,周氏兄弟二人在翻译方面的观点出现分歧,根本上来说是两个人在思想意识上出现了分水岭。瞿秋白与鲁迅的书信中,对梁实秋的翻译进行的否定也表现了当时的学者思想立场的不同会影响学术的观点。因此周氏兄弟二人在学问上,容易出现分歧。

结论:

“信”即是忠实于原文。关于“信”的翻译理论,表现在对原文忠实程度的追求。鲁迅在各种信件以及文章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翻译中“信”的看法。并且,在其早期的翻译生涯中,为了直观地传递西方文化,忠实与原文,目的就是开化当时的中国人。也就是说,早期的思想体现在尽可能地吸收西方文化。

但是,渐渐的,二人的思想都发生了转变。周作人与其不同,认为翻译是不能站在政治的立场上来讨论的。并且二人的这些翻译主张实际上也体现在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之中。

注释:

[1]鲁迅全集.卷十,1981年.

[2]鲁迅,《三闲集》,1929年9月.

[3]瞿秋白致鲁迅函,《二心集》1931年12月.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鲁迅.域外小说全集[J].1909.3.

[3]许钧.辞海新知[J].1999.

[4]严复.天演论[J].1897.12.

[5]周作人.翻译四题,翻译通报[J].1951.6.

[6]张三妮.直译的现代性:周氏兄弟的日本文学翻译[D].河南: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5.3.

[7]张卫中.鲁迅早期的翻译、创作与其语言的现代性建构[D].江苏:江苏师范大学, 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译翻译理论周作人
乾荣子对周作人创作之影响考察
周作人之死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周作人住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