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风骨
2017-09-20姚星宇
姚星宇
当拨开历史的风尘云烟,从古卷上的字里行间小心翼翼地窥探那些尘封的过往时,我们会发现,有一群人,挥笔能造就风流万种,投笔能掀起血雨腥风。
他们的身影是华夏千年的文化符号,他们是中国的文人。
也许这二字会触动人们心间那些幽微曲折的绮思,是月上柳梢头时的暗香浮动,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些旖旎的春花秋月,仿佛已在后人一知半解的目光中,成了他们的标签。
可是仔細看一看,杏花雨、杨柳风背后,只有二十四桥上教吹箫的玉人吗?君不见,滚滚时代洪流中,那些蹈死不顾的身影,亦是铮铮铁骨、战士本色。揭开那一层笼着寒水的月光,才能看见他们的风骨。不只有儿女情长,还有家国天下。
还记得,船家撑着篙,乌篷船在水面上荡开涟漪。岸边传来朗朗读书声,还有那一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少年人的声线清朗,手中的圣人书卷在他眼前铺开一条坦途,是高爵显位,是泽被苍生。可恍然间,当初的书生又回到这里,却只有一身潦倒。再后来,只有回荡在东林的悲风,还在拷问世人的灵魂。
见微知著,皇权至上的社会中,文人们不过是强权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威压下瑟瑟发抖的苇叶、无根的浮萍,到底是什么支持他们一次又一次挑战极天之峻,以蚍蜉之身撼大树,张口便是振聋发聩,落笔即是字字千钧?又是什么驱策他们,振臂一呼便是学潮汹涌,额前鲜血染红了金銮殿前的青砖?
魏忠贤曾在抓捕东林党人后,挖出他们的喉骨和脊骨,咬牙切齿地说,文人有的不就是这两样东西吗?
是,他们布衣青衫,不名一文,所拥有的不过这几两风骨。可若是没有风浪前屹立的礁石,饱受磋磨也决不后退,那千秋万代的沙砾,不是早就被冲垮了吗?
岁岁年年里,有昏天黑地,有万马齐喑。但迟早会有横空出世的群山,以排空喧天之势浩荡而来,在汗青上留下浓墨重彩。那是刺破夜幕的曙光,是在精神被奴役时戴着镣铐的起舞,更是文人不屈的脊梁。
回首他们的名字,并不总是镂金错彩,却有着金属般明亮的质感和坚硬的质地。久久凝望,耳畔便会传来字字铿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这雄浑的回响声中,华夏的万千气象便徐徐铺展开来。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但他们的风骨,还在我们血液里流淌。所谓历史的遗产,大抵如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