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风险规避措施分析

2017-09-20李永峰

财会学习 2017年17期
关键词:风险规避跨国公司措施

李永峰

摘要: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跨国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当今全球经济当中,跨国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市场对世界敞开了大门,我国也积极的引进外国多种形式的投资,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等。虽然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跨国企业中,都存在使用转让定价的方式,通过内部贸易将盈利转移的手段。无论这些跨国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其行为的最终结果都会造成我国税收金额的缩减,不仅仅减少了我国财政收入,还对我国经济秩序有负面影响。这种情况的存在也证明了,我国在应对跨国企业转让定价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应该对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行为给予有效的规避措施。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转让定价的概念和转让定价的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的特点包括跨国性、隐蔽性以及危害性。第三部分阐释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劳务、金融以及经营成本。第四部分分析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五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五部分提出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风险规避措施,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风险规避;措施;内部贸易

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我国,跨国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仅对我国的经济情况具有深远影响,乃至对于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1]。跨国企业进入其他国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和收益,以及扩张企业的经营规模[2]。但是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存在巨大不同,这为跨国企业的逃税行为提供了好机会。在国际逃税行為当中,转让定价就是主要的逃税方法之一。

一、转让定价的概念和作用

(一)转让定价的概念

转让定价也被叫做内部定价或划拨定价等等,它指的是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其更大的经济收益和价值的最大程度实现,在整个跨国企业内部,包括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分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对商品进行售卖、劳务、技术、资产等方面的转让行为,它有悖于经济市场的公平交易原则[3]。近些年来,大量的跨国企业在我国使用转让定价的逃税手段,其通过将税费减少到最少,而获得企业的收益最大程度实现[4]。仅2016年一年,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手段,就使得我国税收金额减少400亿元人民币。

(二)转让定价的作用

第一,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能够有效减少纳税金额。跨国企业通过利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缴纳税费率的差异,将缴纳率高的国家的分公司,通过高价格进口低缴纳率国家的分公司的原材料,实现了缴纳率高的国家的经营成本,收益必然降低,赋税也就下降了[5]。跨国企业实施内部交易,分公司使用非常少的定价,将产品卖给其他分公司,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进口税费。

第二,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资金回笼[6]。跨国企业将高定价的产品卖给分公司,再使用低价格买进产品,这样就提升了分公司的经营成本,也就减少了分公司的收益,实现了资金回笼的目的。

第三,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能够避免许多风险[7]。如果跨国企业的总公司和分公司所处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政治格局动荡的情况,那么跨国企业能够使用较高的价格买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分公司的产品,这样就实现了将企业的资金顺利转移到此国家的目的[8]。如果跨国企业的总公司和分公司所处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可以将分公司的收益转变成为母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实现了将资金转移到母国的目的,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9]。如果跨国企业的总公司和分公司所处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货币汇率下滑的情况,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采取提前付款或延时付款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货币汇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其中,跨国企业极有可能会得到货币汇率出现差价而带来的经济收益。

第四,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能够占有和控制经济市场。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转让定价的手段,向旗下分公司提供价格低廉的原材料、零部件、劳动以及技术等等产品,这就会使得其分公司的经营成本大幅下降,在商品的价格竞争方面就具有较大的优势,也就能够使用较低的定价轻易的击败对手,从而能够占有和控制市场。

二、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的特点

(一)跨国性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具有跨国性特点[10]。假使跨国企业的总公司和分公司,均处于同一个国家和地区,那么其外部环境是一样的,转让定价也就没有了其预期的作用,无法实现其逃税的目的[11]。所以只有将跨国企业的总公司和分公司,分别建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外部环境具有巨大差异,才能够通过这种显著的差异,利用较高的定价或较低的定价,实现收益的转让,从而使得跨国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隐蔽性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具有隐蔽性特点[12]。作为运营的战略性策略,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是规划税费的策略。在跨国企业的运营当中,转让定价作为会计工具,能够对公司内部贸易的定价产生关联。跨国企业对于产品的定价标准,不是依据成本,也不是按照市场供求,仅仅是为了实现跨国企业的利润和收益最大化,定价者是跨国企业的领导层级[13]。所以,转让定价的价格具有较大的隐蔽性特点,尤其是国家相关消息不通畅时,跨国企业就能够躲避国家关于转让定价的检查,实现通过调整收益的方式,达到逃税的目的。

(三)危害性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具有危害性特点[14]。跨国企业实现逃税的目的,主要是按照跨国企业总公司和所有分公司所处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状况,利用转让定价的手段实现企业的收益再次调整[15]。例如使用转让定价手段,降低处于税费率高的国家的分公司所具有的收益,这样的行为会导致跨国企业出现收支非正常分配,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客观的对其运营状况进行解释,继而造成所处国家和地区税收金额的减少,出现经济方面的损失。endprint

三、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转让定价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有形资产

从有形资产来看,跨国企业利用对中国投资额度的提高和增加,实现对商品对外销售途径的控制和占有,对公司商品的销售价格实现抑制和制约,并对公司的原材料进口途径进行控制,或将进口商品的价格制定的较高等手段,将公司的收益进行转移,从而实现将公司资金藏匿起来的目的[16]。

(二)无形资产

从无形资产来看,跨国企业将无形资产转让价格定的较高,多次收取特许权的使用费用,在特许权利的转让费用收取过程中,通过提高管理费用,或以多种方式将技术费用进行拆分等手段,以实现逃避缴纳无形资产税费的目的[17]。

(三)劳务

从劳务角度来看,第一,跨国企业可以为地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分公司提供一些无偿的劳务,或提供价格低廉的劳务,其产生的劳务成本由跨国企业自己承担[18]。第二,跨国企业为我国公司提供劳务时,会增加其劳务费用,跨国企业通过给付劳务费的方式,实现公司收益的转移。

(四)金融

从金融角度来看,跨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贷款的利息,但是并不包括股份的利息,所以跨国企业将股份方式的投资变成了贷款方式的投资,为中国合资公司提供贷款,这样就增加了跨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就降低了跨国企业的应税利润[19]。跨国企业既能够利用利息获得公司的收益,还能够依据合同条款分得缴纳赋税以后的收益。

(五)经营成本

从经营成本的角度而言,跨国企业使用的主要手段是将费用的支出项目胡乱增加,使得经营成本增加。主要的实施方式有员工待遇、奖励制度等等,交往费用超额度支出,多种费用的预提、不结转余额、折旧标准随意提升、折旧时间人为减少等等。

四、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负面影响

(一)侵吞中方合作者的利益

中方与跨国企业合作,可以通过股权的持有占比获得收益分红,对于中国公司和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公司的收益是通过合同确立的,中方企业具有收益分配比例[20]。但是,如果跨国企业使用了转让定价的手段,就会使得两者合作的收益出现下降,或出现没有收益以及出现亏损的情况,这就可能造成中国公司的收益下降或没有,但是跨国企业的利润却明显增加。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会造成中国企业的收益被侵吞。比如:2000年,日本日立企业与我国杭州太阳企业合作,在合作时期,虽然产品增长速度快,但是公司却每年都亏损,最后太阳企业亏损严重,日立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

(二)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中国对于跨国企业的引进是否成功的判定标准,就是其能够为我国缴纳多少税费。2016年,中国跨国企业缴纳税率是30%,尽管这一数字比美国的42%低,但是相较于我国香港地区,还是比较高。所以,大部分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的方式,高开低走,使得我国的跨国企业收益转让,其目的就是减少高额的缴纳税费。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的范围较广,不仅仅局限于进口产品,还广泛存在于劳务费的支出以及无形资产的采买等方面。最后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税费缴纳额度明显降低,造成中国的税收金额大幅度减少,导致我国税收下降。

(三)恶化我国国际收支

跨国企业高价格买进,低价格售出的方式,能够提高跨国企业的整体收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买进一样数量的产品以及技术等,购买价格的高昂和出售价格的低廉,会造成中国产品进口的支出增加,而出口下降,从而恶化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四)不公平竞争

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其所缴纳的税费,相较于正常的税费水平比较低,这就会造成市场竞争的不正当和非公平。比如:有部分跨国企业,利用定价优势,导致了竞争的非公平性。有部分跨国企业将分公司设置在中國,利用转让定价手段实现倾销的目标,这样会对中国经济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此外,有部分跨国企业利用技术垄断的优势,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知识商品很难对其实行价格的制定,跨国企业利用内部贸易手段,实现其非公平性,使得跨国企业对掌握的技术实施垄断,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五)其他影响

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造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等三资企业,从账本上看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声誉造成不利影响。由于跨国企业已经将丰厚的收益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转移了出去,这就给跨国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制造了一种假象,即本国的投资回报率较低或没有利润收益,这就给打算对此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其他跨国企业造成认知上的错误,大大打击了其他跨国企业投资和入驻的积极性和信心,这对于一些处于发展时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是具有不利影响的。

五、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风险规避措施

(一)健全预约定价机制

我国可以参考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使用预约定价机制。预约定价机制(APA)被世界范围内广泛认为是有效规避转让定价逃税的有效办法之一。预约定价机制主要的准则就是,公司与我国税务部门协商,提前对税务部门以及公司两者均认可的交易定价准则给予认定,也就是说,对转让定价之后的税务审核,变成了事前审核。预约定价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国家审核税费的成本,减少逃税的危险,同时跨国企业能够有效规避被查到逃税后,加重税费缴纳的风险。目前,预约定价机制是世界范围内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反逃税办法。我国应该对预约定价机制予以健全和完善,逐渐普及预约定价机制,充分发挥预约定价机制的作用。

(二)加强中方管控权

跨国企业可以随意使用转让定价手段的基础是对于公司经营主动权的控制,这些权利的实现,是利用销售途径等股权和非股权实现的。所以,如果想要遏制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伤害我国公司的收益,那么中国公司应该尽可能多的掌握股权,同时加速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工作和普及工作,减少对于跨国企业高新科技的依赖程度,才能够实现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几率的下降。endprint

(三)增加海关和税务的监管力度

对于跨国企业所处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大部分使用世界通用的市场价格标准,对跨国企业的账面进行严格的审计,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少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而造成的损失。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具有健全体系的世界市场价格信息系统,这也就导致我国的相关税务机构,在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手段时,无法使用权威的衡量标准对跨国企业的定价行为作出考量,这实质上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转让定价的大好机会。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尽快的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世界化的价格信息系统,关注世界价格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我国价格信息库,并与国际价格信息随时保持互联。此外,我国政府应该建立价格信息系统与税务机关和海关部门的一网通,使得我国税务机关和海关部门能够及时的对价格信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对跨国企业报出的进口价格和账本信息严格审查,针对跨国企业的报价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有利于海关部门和税务机关对跨国企业实施严格的惩罚。

(四)强化国际合作

转让定价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由于涉及到多种财务方面的信息,其实施起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繁杂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手段进行管控都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如果仅仅是依靠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力量,对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手段进行控制是很难成行的。我国政府应该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相互配合共同应对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行为,多国家、多地区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和防范跨国企业使用转让定价的手段,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税收金额和收入。此外,我国应该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构建全球信息网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和多边合作反逃税协议。强化国际合作还应该增加世界市场信息的采集合作工作,将价格信息的数据进行互通,在对跨国企业转让定价情况的审查过程中,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帮助,为合作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精准的、及时的相关数据信息,相互协助合作成员国家和地区对跨国企业转让定价情况进行的综合调查和检查。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触角不断触及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外资企业也不断涌入我国,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式不断丰富起来,繁荣了我国市场经济,拉动了经济增长,也增加了我国税收收入,但是大部分跨国企业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利益和利润收益,会使用转让定价的手段,对资金进行转移,这使得我国的税收收入大幅度减少。本文通过分析跨国企业转让定价手段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我国应对跨国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规避的有效措施。我国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借鑒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健全我国的法律,不断强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的稳定,确保我国外资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亚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风险规避探析[J].会计之友,2012,01:33-35.

[2]李九领,张磊.我国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综述[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01:91-96.

[3]刘红红,刘丽莉.转让定价问题研究综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08:48-50.

[4]张辑.跨国公司规避风险的转移定价策略——兼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转移定价规避风险的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2:81-82.

[5]付月红.对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1,24:40-41.

[6]戴婷婷.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规划研究[J].财会月刊,2011,26:44-46.

[7]曾卓瑜.试论转让定价与反避税[J].财会通讯,2011,35:81-82.

[8]陈涛,叶莉娜.转让定价审计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05:52-58.

[9]李贺.HL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风险分析[D].辽宁大学,2016.

[10]张新阳.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税务风险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5.

[11]施颖奕.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税制规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12]丁芳.对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3]鄂立彬.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与政府规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14]戴平.C公司转让定价研究与运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15]朱红莉.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在我国避税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5.

[16]刘可.欧盟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监管政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17]刘欣曼.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研究对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建议[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8]赵静.针对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反避税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19]刘琨.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避税及其调整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20]张小锋,朱宝玉,王馨晨.转让定价的税收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3,13:85-87.

(作者单位:希杰(中国)咨询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规避跨国公司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风险和公平偏好下二级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安顺煤矿煤炭销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