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宝宝”有望“能说会道”
2017-09-20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耳蜗宝宝”有望“能说会道”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上海新华医院成立了“听力言语诊疗康复中心”,将引入新模式为听障患儿打通术后康复训练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目前我国人工耳蜗装置技术已日趋完善,植入手术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的常规手术,然而,戴上耳蜗进行听力重建并不是治疗的终点。听障患儿在听力重建之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听力、言语的功能障碍。只有进行言语康复,才能让“耳蜗宝宝”真正回归正常生活。
5月24日,上海新华医院宣布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合作成立“新华—渥太华听力言语诊疗康复中心”。据悉,这是全国首家“一站式”听力言语诊疗康复中心。渥太华医学院院长雅克·布拉德温希望此次合作促成探索中国化的听障康复示范项目,能够填补耳蜗植入后的“最后一公里”。
听力、言语、训练“一站式”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听力残疾患者达2780万人,位居中国各类残疾人群之首;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有约13.7万人,且70%以上合并有言语残疾。
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杜青告诉记者,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建立在良好听力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有听力缺陷的新生儿和低龄儿童,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轻者会造成口齿不清,重者将造成严重的语言能力障碍,这便是民间“十聋九哑”之说。
然而,据新华医院接纳的转诊患者情况来看,不少医疗机构只注重耳蜗植入手术,而忽略后续的言语康复训练。声音的传入其实只是患儿康复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要经过大脑处理听觉信号,并整合成语言符号才能形成言语。如果在植入耳蜗后不加以训练,患儿对于声音的突然传入会无法适应并理解。
杜青举例:一名患儿出生后不久就被确诊为双侧耳聋,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当家人给患儿打开耳蜗后,患儿对于突然听到声音并不习惯,不停地拉拽耳蜗。面对这种情况,这家医院的医生束手无策。
其实,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早期,医学专家介入患儿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可以使患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耳蜗的作用。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能更好地建立听障患儿听说系统的反馈链,从而提高患儿的听说交往能力,促进患儿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术后科学的康复训练是决定患儿能否实现听力言语重建的关键,且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基于此,新华医院成立听力言语诊疗康复中心,通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康复医学科联手的方式,为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提供听力早期诊断干预、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术后言语康复指导、听说系统重构训练等“一站式”听力言语康复治疗。
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表示,我国的听力言语治疗机构鱼龙混杂,一些私立医疗机构甚至非医疗机构,打着“国际合作”的幌子开展不规范的言语评估和治疗服务。尽管有些国外经验值得沿用,但将英语的言语评估方法用在汉语的言语评估上,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此外,残联系统的康复治疗中心以“补助经费”的名义,将言语听障患儿吸引过去,使之脱离公立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恶性竞争最终影响患儿健康。
新华医院在听力障碍诊疗及康复方面已有数十年的经验。2016年11月,新华医院与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合作共建“上海-渥太华联合临床研究中心”,中加双方在临床研究管理、临床研究科研合作、临床研究教育培训方面的协同合作进入常态化模式。听力言语诊疗康复中心的成立,正是依托该中心的优质资源和高水平服务平台,在科研层面开拓国际思维。
中心将充分借鉴北美模式,开展经全面规划及严密设计的临床研究,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听障人士听力语言训练的全套方案,以及完整治疗和康复效果评估的规范标准,探索中国化听障康复示范项目。
据了解,按国际标准要求,每10万人口应配备20名言语治疗师,而我国目前从事言语治疗的专业人员不足1万人,缺口高达25万。在美国,310所大学设有语言病理专业,我国却仅有6所高校开设言语治疗学相关专业,2012年,我国听力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不到400人。同时,医学继续教育也缺少相关培训与教材。
对此,听力言语诊疗康复中心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将承担培训“言语康复训练师”的工作,打造比肩国际前沿水准的言语康复师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中心将结合分级诊疗工作的全面铺开及推进,为基层医院提供培训、技术指导、专业队伍实习及进修等综合性实训平台。
“医院—家庭—社会”新模式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的进步,让很多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有了“听得到、能够说”的机会,他们得以回归普通教育体系。2012年前,上海聋校每年新生人数约在五六十人,如今年入学人数降到5人以内。但是,有听障的孩子术后有没有真正融入社会?这一直是国际上听力言语诊疗康复工作者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在渥太华,“医院—家庭—社会(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耳蜗植入术后患儿言语康复中。也就是说,术后患儿回归学校正常生活,不只是手术医生的工作,而是需要康复科医生、言语治疗师和家长、教育工作者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帮助患儿逐渐康复。
杜青表示,中心借鉴渥太华经验,将听障儿童的言语诊疗康复分为听力恢复和康复训练两方面。先由耳鼻喉科医生通过耳蜗植入进行听力恢复,听力师在耳蜗植入耳机后通过声场或言语测听,评估助听效果,并加以调整。康复医生与治疗师负责在医院对患儿进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及语言理解使用训练,家长及老师负责在院外持续对患儿进行言语发声辅导。此外,中心还对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平衡能力、生长发育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为家长和老师制定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能力儿童的康复计划。
杨军认为,听障患儿在完成人工耳蜗手术后,至少需要经过1年的规范化康复治疗和言语训练。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人,因此,对于患儿的康复训练,医生和言语治疗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角色是患儿家长。当患儿回归普通学校后,教育者与治疗团队应当适时沟通,让患儿持续获得针对性治疗。
一位患儿的父亲对记者说,看护孩子的保姆每周都来医院进行患儿言语训练方面的培训,到家后便在空闲时间对孩子进行听说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节,这让全家人都很开心。这位父亲表示,今后将动员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来医院参加培训,让孩子时刻获得科学的言语训练。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表示,中心将通过外科医生日趋精细的手术效果和康复医生、治疗师丰富的言语康复治疗技术无缝对接,为听障患儿提供长期、系统的精准服务,在为全国各地更多听障患儿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康复率,将听障诊疗目标从原来的“能听会讲”提升至“能说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