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

2017-09-20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医疗医院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在新的政策推动下,我国涉外医疗的新篇章正在开启。作为医疗供给侧最核心力量的医疗机构,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

医疗服务,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塑造及展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力点。

日本,以医疗作为开拓海外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展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驱动,近年来动作频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推动“健康立国”的国际医疗政策,甚至在自己的官邸设置了“健康与医疗战略推进本部”;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年将出台一份拥有接待国际患者资格的医院名单,为吸引“外国人”赴日就医进一步铺路。

泰国,在2004年就制定了第一个医疗旅游发展五年规划,规划中提出,结合其既有的观光旅游优势,积极促进医疗服务产业国际化,致力于把泰国打造成“亚洲健康旅游中心”。

韩国,在2008年通过了吸引外国患者的法案,2009年,通过法令批准实施医疗观光。

而和这一情形相对应的是,我国患者的“外流”。

近年来,日本政府发放的医疗签证中,85%以上发给了中国人。而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报告预测,到2020年仅以医疗体检为目的赴日的中国人,就将超过31万人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富裕阶层的壮大,出国就医人群不断增加。而我国与日本、韩国、美国及泰国等国际医疗发达的国家地区间,近年来越发形成的医疗服务“贸易逆差”,已引起我国各政府部门外交部的高度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外交部曾向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递交相关报告;而后由刘延东副总理亲自批示,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司局组织进行了与国际医疗相关的调研(相关课题报告摘编见本期封面报道第5篇)。

四年之后的2017年5月,我国首份专门针对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融合,直接推动国际医疗发展的文件面世——《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意见》明确指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展现我国国际竞争力,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几乎是紧接着这一《意见》发布的“前后脚”,在5月28日举行的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首批30个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业内人士评价此举为“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开始规划设计产品,全面对接中医药旅游服务市场”。

而也就在同一个时间段内——5月26日,中日友好医院新建国际部门诊楼重装开营,新楼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成为我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拥有完备高端医疗设施、最具现代门诊特征的涉外医疗门诊楼。

号角吹响,我国涉外医疗的新篇章正在开启。在这一时刻,去梳理与挖掘此前我国各地以及各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探求,无疑能让我们更明晰未来之路。

大型综合医院: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创新

作为拥有领先医疗水平以及涉外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无疑为这类医院搭建起了更好发力于涉外医疗的政策平台。

对于如此精巧地踩在政策发布时点上开放崭新落成的国际门诊部,中日友好医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这纯属巧合。“一方面,1984年建院规划时,就预留了一个地块作为日后可能要扩充的国际医疗之用;另一方面,当前政策背景和现实需求让以王辰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让国际医疗再出发’。”

“在新形势下,医院原有的仅800平方米门诊、50张病床、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老旧的国际部,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主任张知新向记者进一步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在华外国人,持有商业医疗保险(包括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社会人士就医需求量显著增加,对就医便捷度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此,医院于2016年将国际部病床扩大增加为100张,同时启动建设新门诊楼。新门诊楼与扩大后的专有100张床位、庭院式的住院部一起,构成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温馨体贴,达国际水平的涉外医学中心。

除建筑风格、内饰环境等硬件达国际一流标准以外,立足“代表我国顶级水平”的定位,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的诊疗模式也开始极力丰富和创新。

6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领衔MDT专家团队,在焕然一新的国际部出了第一次肺移植门诊,提前预约、筛选过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除多学科联合门诊成为常态、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外,“国际医联体”的践行也将提上日程,国际部将联结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实行国际、国内疑难危重症远程会诊。

另外,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将发展会员制,注重体现现代健康服务理念,建立健康管理团队和国内外远程医疗专家库,应用先进的微创、无痛及精准医学技术,建立系统的预防-医疗-康复全程业务体系,体现人文关怀。

从以往医生常规坐诊转为预约出诊,从以往主要依靠本院资源到搭建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对接的开放式平台,从以治疗为重转向健康服务与医疗并重,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管理革新程度不言而喻。

张知新向《中国医院院长》透露,医院已特批国际部独立的人事招聘权限,并实施单独的财务核算,以构建高端医疗市场的独特运营方式及品牌。

而在我国对外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以下简称“东方医院”)在发展涉外医疗方面,同样也早就迈开了不小的步伐,并在上海各大医院中名列前茅。

东方医院本部大楼坐落于浦东陆家嘴国际金融区,作为区内最大的三甲医院,截至2016年底,东方医院每年接诊的外籍病患已超过5万多人次,分别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欧美等国家。患者平均住院天数3.5天,达到国际同类医院水平。

作为具体承接国际医疗的特设机构,位于医院本部主楼并占据两层楼面的上海东方国际医院建立于2003年,规模不大却“五脏”俱全,依托于同一座楼内东方医院的学科人才储备,东方国际医院开设了包括内、外、妇、儿等几乎所有临床科室的诊疗、会诊、住院服务以及外科手术等,已成为上海最具规模的涉外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

国际医院CEO王欣向记者介绍,来此就诊的患者90%以上都是具备国际各大商业医疗保险的外籍患者。目前,与东方医院签约的国际保险公司近40家,其中,2014年法国海外医疗保险公司(CFE)将东方医院纳入法国社保体系并现场开通网上认证及授权直付。

2003年建院伊始,便建立专门机构用以承接国际医疗,东方医院真正称得上专注与专业。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期间,在院长刘中民教授的倡议下,“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正式推出。医院还组织人员针对国际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并针对心外科、泌尿外科、医学美容科、胆石病中心等既有优势学科、涉外医疗强势学科进行了国际比对,包括费用、技术指标、全球发病率等。

以胆石病为例,医院医生曾对全球范围内胆石病发病率进行研究,发现印第安人的发病率最高,高达73%,而苏丹人的发病率最低,仅5%。最后,医生团队从该病的发病基因入手,建立转化医学实验室,联合国际先进的病理专家溯本求源,吸引了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医生先后来此进修学习。截至2016年底,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连续8年手术量排名稳居上海第一,其中年外籍患者手术量约750台。目前,科主任胡海及其团队正在筹建国内最大的胆石病研究生物样本库。

2011年,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在国际医疗部连线海外医生,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与胆石病医学中心“齐强”的,还有医院中法泌尿中心。东方医院院办李女士向记者介绍,中心主任德伯雷先生,是现任法国议员,曾被法国总统授予骑士勋章,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名医,曾为前总统密特朗做手术。当前,外籍中产阶级中年男性专程飞赴东方医院接受输精管结扎再通手术,已经成为常态。

“除‘名人效应’的带动外,费用也是关键。”李女士表示,“同样是显微外科手术、同样是1个多小时的娴熟技术,在东方医院的花费只是美国的1/10。”

该院医学美容科和心外科的运行经验,则代表了国际医疗大市场背景下我国涉外医疗发展的痛与难。

“我们科接收很多从韩国整形回来的患者做伤口护理,可以负责任地说,韩国的技术一点不比我们强,但收费至少是我们的几倍。”医学美容科主任向记者表示,尽管当前科室50%以上的客户为外籍人士,近几年除传统美容手术外,填充、除皱、抽脂等微整形业务量也在剧增,但鉴于韩国已经将此打造成成熟的支柱产业,对国内相关业务构成挤压,她建议国内应进行相关市场整合,形成核心产品与海外竞争。

2015年6月,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为一位来自法国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实施了急性心脏病搭桥手术,患者满意度非常高。院办李女士介绍,当前医院全部心外手术死亡率0.8%,感染率0.3%,而在发达国家,同样的手术平均死亡率达到1.2%,感染率则是1%,但专程飞到东方医院或者上海其他三甲医院进行开胸手术的外籍患者并不多。她分析其重要原因在于,印度在政府支持下,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在冠脉搭桥、心脏瓣膜更换、心脏移植等手术领域树立了独特的国际医疗市场地位。

除临床学科的国际比对、市场分析外,东方医院在提供与国际医疗相适应的服务方面也用心备至。医院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多元文化护理问题管理模式;组建多语种护理团队;建立尊重患者宗教信仰制度、门诊及病区隐私保护制度、尊重患者风俗习惯制度等,病区设立了祷告室,提供圣经、古兰经、大藏经等满足有宗教信仰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一系列设施及物件。

而近期,由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彭幼清牵头,对区内2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的近300位成年外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外籍患者对中国医疗最不满意的前十个问题中:语言交流障碍、保护隐私不够、就诊环境不良排名前三,而“技术操作欠缺”则排在十项调查的最后一位。

本土医院缺失的不是技术,而是服务,成为东方医院上下持续发力国际医疗的共识。

涉外传统优势医院的既有经验

还有一批公立医院,从建院沿革来看,他们就与涉外医疗有颇深的渊源,也在国际医疗领域精耕细作多年,对未来发展涉外医疗有独到的认识与规划。

1994年建院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助建方美国罗马琳达医院为医院注入了西方医疗的基因,也成就了医院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国际化的管理理念,更贴近国际患者的医疗模式,邵逸夫医院显然应该在涉外医疗的开展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目前开展得如何呢?

医院国际医疗中心行政主任詹一蕾向记者介绍,2002年,医院成立了融特需和国际医疗于一体的国际医疗中心,2009年,中心将特需的部分予以剥离,专注于国际患者的诊疗,“拆分的初衷在于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外籍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国内患者的诉求有诸多不一致之处,比如前者对知名专家的偏好并没有后者重,前者更关注医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流程等。”

按照项目制来运作国际医疗中心也是医院的特色,“中心是平台式的,由医生团队、护士团队和行政团队组成,各司其职;比如非医疗事务,包括平台构架、战略制定、资源整合、商业保健对接等工作都统一由行政团队负责。”詹一蕾介绍,中心自建立起就拥有独立空间的门诊和住院区也是特点之一,与此同时,在诊疗流程上,医院凭借双语人才的优势,做到了让患者就医全程仅一次挂号、一次缴费。

“尽管床位数只有20多张,但中心凭借软实力、专业度、全人关爱的理念,当前年门诊量达到4000多人次,近8年以来已累计为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詹一蕾特别强调,医院全科医师团队参与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得到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协会认证,是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的金字招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G20峰会去年在杭州顺利召开,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正在成长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坐落其间,国际化的邵逸夫医院自信多年营造的国际医疗平台将发挥更大的效能。“点滴贯穿于日月之中”,詹一蕾感慨医院有使命、有能力提供更好的国际医疗。

同样是一家有着特殊建院背景的医院,1981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名广州华侨医院)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在广州成立,定位为向海外侨胞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医院被打上了特殊的“涉外医疗”印记。

医院副院长钟敬祥向记者介绍,建院之初,医院就为海外华侨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并设立国际医疗部与华侨病区。管理方面,医院还专门针对外籍患者就医设立了专职工作岗位;依托暨南大学的侨校资源,为患者提供包括英语、印尼语、泰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服务;此外,医院特别针对穆斯林患者设立了清真食堂,希望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在此期间,医院一批优势学科逐步形成,其中,中医药及针灸治疗、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和神经系统诊断治疗成为外籍患者集中的三大学科。近年来,腔镜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手术后的一期乳房再造以及胃肠道改道减肥手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与外籍人士前来就诊,达到患者总量的20%多。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带领医疗团队与医疗技术走出国门,推动国际医疗从‘迎进来’转为‘走出去’。”钟敬祥介绍,自2014年以来,医院陆续组建医疗队赴马来西亚、南非、泰国……在进行义诊、提供健康咨询的同时,与当地华人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国际医疗的发展开拓空间。

在“走出去”方面,一直坚持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范例,还包括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据该省医卫界人士介绍,当前不少来自老挝、缅甸的产妇在昆明转机前往该医院,只因版纳州医院已赢得她们心目中“云南最好医院”的美誉。

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最前沿,拓展医院发展空间、扩大医院国际影响力是医院发展涉外医疗的动力。201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版纳州人民医院“共同体”的基础上,医院在老挝南塔省医院建立首个境外分站点,成为全国首家跨境“共同体”,实现中老两国医疗机构远程会诊、预约检查、预约专家,并开通了老挝患者到西双版纳就诊的“绿色通道”。2014年至今,医院与老挝、缅甸多国省级医院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人员交流、技术培训、留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交流,得到当地政府、医院积极响应和群众高度赞誉。

医院副院长刘平华向记者介绍,当前到院的外籍患者多罹患疑难和急危重症,凭借领先于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在民族、文化、语言“互通”的基础上,医院服务辐射至老挝、缅甸和泰国北部,已成为云南边陲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与此前慕名前来就医的外籍患者合影。

民营医疗有成绩、有空间

公立医院在涉外医疗领域的坚守与开拓,根基于其涉外功能定位、医疗资源或地缘优势。

区别于公立医院的先天优势与动力,有一批类似于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民营医院在承接国际医疗方面也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其在国际医疗领域开疆拓土的历程以及背后的管理之道也值得关注。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成立于2003年,自2004年开始从事涉外医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院长徐克成介绍,非洲患者一度占到医院全部住院患者的70%以上,当前该比例也在50%左右。来医院接受肿瘤治疗的国际人士中还包括英国皇室成员、中东卡塔尔王子、菲律宾总统办公室主任,印度尼西亚前任卫生部长的肺癌也曾在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谈及医院吸引外籍人士前来就医的法宝,徐克成总结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特色疗法、特殊技术,如纳米刀、冷冻疗法、整合治疗等确保治疗效果持久、5年存活率高。

第二方面是服务。徐克成介绍,医院服务用三个英语单词表述为basic、expected和unexpected,即基本服务、可预期的服务、不可预期的服务(或称惊喜),服务有层次的基础之上,医院全员对服务的一个共识是,每一位患者都是医院的VIP客户。

用国际通行的医疗服务准则来提供服务,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医院自建院以来,就编写了适应不同宗教信仰患者的服务教材用于内部培训。而对员工在语言方面的培训,医院更是在重点强化。

医院传播也是重要的一环,记者浏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网站发现,网站在中文简体、繁体之外还有8种语言入口,且支持网页实时问询,较好地做到了医院特色的传递与实时互动。

在北京,2010年从和睦家医院辞去副院长职务的陈沛创办了明德医院,定位与和睦家类似,当前在提供国际化诊疗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陈沛向记者介绍,医院当前诊疗的患者中50%以上为在京工作外籍人士,对接了国际排名前100位的商业保险且实施全直付;人员方面,医院一线人员如收银、客服、医服等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全部护士可以讲英语,客服部门还聘用了日、韩、阿拉伯等外籍员工。最令陈沛自豪的是,医院着力聘用了10多名外籍医生,覆盖全科、产科、儿科和理疗科,且门诊实施“一站式”诊疗模式,打造了纯粹国际范的医疗。

他也表示,目前除糖尿病减重、直肠癌保肛等特色医疗项目外,“由于医院体量、科室建制方面的制约”,当前医院绝大多数服务项目为基本医疗,即解决外籍人士和高端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

他还坦陈,“当前中国绝大多数的高端民营医院在医疗特色方面并不突出,受限于政策等因素,医疗做到深度挖掘,将外国人从本国吸引过来就医并不容易。”

但北京有另外一家民营医院,在吸引海外患者前来就医方面一直做得不错。这家医院自诞生以来就与北京专科特色鲜明的天坛医院有着颇深的渊源,她就是天坛普华医院。

“医院前身是天坛医院的‘院中院’,上世纪90年代集结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治疗设备,当然也被注入了天坛最优质的专家资源。”天坛普华医院总裁,也是原三大创始人之一的杨世春向记者介绍,此后,随着国家政策规范,医院搬出天坛医院,在距离后者很近的一片区域正式扎根。

与天坛医院的渊源成就了医院的诊疗特色,一直到现在,医院都维持着来自天坛、宣武等京城名院10多人较为稳定的专家网络。“即便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富裕阶层,也很难想象,有一群顶级专家为你的治疗在想方案。”杨世春总结2006年前后海外患者蜂拥而至的深层原因。

他回忆第1例的外国患者来自美国夏威夷,当地医疗水平偏低,患者选择空间小,2004年经由中介公司推荐来到天坛普华,病症也是后来医院外籍患者较为普遍的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来自夏威夷的这名女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当时美国的媒体还进行了报道。”杨世春介绍,第1例之后,前来医院的欧美患者络绎不绝,后来渐渐地来自中东,“有时候一个月就有几十名。”

这期间,医院顺势成立了国际客服部,包含7~8名全职的客服人员,实现了包括英语在内的5~6种语言沟通无障碍;医院也专门调配5~6名医生组成固定的涉外团队。

只是受美伊战争等国际局势和政治气候的影响,近年来医院就医的中东患者比重有较大幅度下降,“当前海外患者的比例只有不到20%。”杨世春介绍,医院当前仍维持在建院初期60多张床位的规模,但全部是单间。

记者参观住院病区时发现有数位来自中东的患者及家属,但大部分为国内患者。而同为三层小楼的门诊区,一楼大厅正午时分就坐满了候诊患者,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光国内患者的诊疗需求,医院已“应接不暇”。

复大肿瘤医院网站有近10种语言入口,并支持多语种实时问询。

但杨世春表示,基于医院过往在涉外医疗方面的优异表现,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医院也将积极寻找在国际医疗方面上升的空间。同样走过10多年的建院、办院历程,几乎没有在医院规模上有大的拓展,他与徐克成院长有同样感慨,即深感社会资本办医的不易,做民营医院要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细心雕琢将医院和医疗做成“精品”。

中医药是重头戏

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国医疗特色,体现我国医疗综合竞争力方面,中医药当前无疑被赋予重任。

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定位“中西医”并重,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求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再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提出建立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系列政策代表了顶层设计中“推出”中医药更深远迈向世界的姿态与决心。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向媒体表示,我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而在国内,中医药服务正持续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医疗与涉外医疗之中,且被置于服务贸易的框架中为各级政府所重视、推动。据悉,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中医药服务贸易是六大重点领域之一,2016年区政府曾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区中医药服务贸易额进行统计,据悉,全年总金额为700万元人民币。

2017年京交会期间,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等国内中医名院均在会场设置了展台。西苑医院国际部主任杨怀中向记者介绍,由于各家医院此前根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推出了基于本院专科优势与治疗特色中医药服务包,前来咨询的海外健康管理公司、旅行社不少,医院当前正计划进一步联系以明确合作意向。

如前文所述,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首批30个北京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项目涵盖失眠中医综合治疗、头痛针灸综合治疗、轻度记忆障碍综合治疗等30项。服务包试点建设项目,旨在从政府层面,结合优质中医资源,推出一批质量较高、面向市场、可以有效监管、具有公信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产品。

京交会期间,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签署合作协议,东直门医院与(香港)环球医保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与世界接轨的、一流的、全方位医疗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项目的健康服务平台。广安门医院与北京市卫生计生热线(12320)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与12320热线捆绑后,广安门中医院将成为呼入电话中有关中医药服务包问询的信息中转站。

而早于服务包正式发布,今年4月,西苑医院就与国内最大的涉外旅行机构——中旅集团旗下的三家子公司举办了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建设研讨会,医院与旅行机构就下一步如何基于服务包组织业务、承接需求深入交流了意见。

杨怀中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与会方讨论后认为,服务包落地的挑战在于,按照目前设计方案,形成某一病种8~10人成团后来院集中治疗并不容易。但他介绍,目前旅行社安排加拿大全科医师协会组织的医生旅行团,到院进行了中医药体验与交流,全科医生作为欧美等国民众健康守门人,其对中医药的深入认识与亲身体验,将有助于中医药赢得普通民众的认可。

作为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51个团体会员、30多万个人会员的国际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中联”)也正致力于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框架下,推广中医药在海外广大医生群体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推进中医治疗的标准化与规划化。据悉,世中联个人会员多为海外的中医从业者,而团体会员中既包括中医药服务机构,也包括旅行机构等。

世中联副秘书长,原东直门中医院副院长陈立新告诉记者,世中联全程参与了北京市中医药服务包的筹备与推出过程,当前,机构及他本人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解决服务包的落点——医疗服务机构流程衔接和工作量大的问题。

“我们的想法是让医院做医疗核心业务,其他所有外延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来做,在服务包定价方面也可以采取自助或打包的灵活方式。”陈立新还阐述,未来基于世中联的海外医疗服务网络,推出中医药“国际不间断治疗计划”是发展方向。

国际最大的外籍人士保险服务提供商之一——MSH万欣和北京分公司一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华外籍参保人倾向于在西医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治疗,或者罹患难治性疾病的时候寻求中医药治疗,她还补充介绍,“通常保险公司给参保人的中医药治疗限额相较西医会低,但由于前者收费相对低廉,因此,保险公司也鼓励中医治疗。”

猜你喜欢

中医药医疗医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