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命果”到“金蛋蛋”
——佳县红枣产业背后的扶贫路
2017-09-20柴帆
本刊记者|柴帆
从“保命果”到“金蛋蛋”
——佳县红枣产业背后的扶贫路
本刊记者|柴帆
千年山城,雄尊西北,岁月峥嵘,维我佳州。天地垂青,故得上品,诚为中国红枣名乡,陕西红枣第一大县。曰红枣者,百果之王,木本粮食也。佳县红枣,枣中极品,天下独绝,誉满八方,其名副焉。
——《佳县红枣赋》
陕西佳县有“中国枣乡”之称,红枣栽培史历史悠久,康熙帝把佳县千年油枣定为贡品。在干旱年代,红枣是佳县人民度过饥寒岁月的保命果,现如今,红枣成了佳县的金蛋蛋,一棵棵红枣树汇聚成了佳县一片片致富林。
一物多用的佳县红枣
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中国枣的最早栽培中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且以晋陕峡谷栽培较早,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有“中国枣乡”之称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正处于该区域的核心地带。
这座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的小城,因悠久的红枣栽培史而闻名。其枣树树干高大,树冠盖度大,成片种植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效果,根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能力很强,匍匐根系较多,侧根发达,固持表层土壤的能力非常强,树龄较长的天然林和人工古树林,其土壤持水能力较强,在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区,能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
据《北京同仁堂志》记载:“用葭州(今佳县)大红枣,入药医百病”,其内含的多糖碳链明显长于其他任何品种枣的糖碳链,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康熙帝把佳县千年油枣定为贡品。
朱家坬乡泥河沟村是佳县黄河岸边一个平实的村庄,三山环绕,两岸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周围的石山像一个聚集能量的宝盆,这里是陕晋黄河峡谷红枣的优生地,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万里黄河水,千年古枣园,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泥河沟村有千年历史的古枣园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泥河沟村现存有一片庞大的古枣树群落,已有1400年的历史。这片枣树群有36亩,共生有枣树1100余株。在上高寨乡柳树峁村发现一株新的千年酸枣古树,树高约8.5米,表面光滑无腐烂现象,现在依然“夏季枝叶茂盛,繁花满枝,深秋时节缀满果实”。
从“保命果”到“金蛋蛋”
由于地处黄土高原, 佳县十年九旱,粮食往往欠收,耐旱的枣树就成为百姓的“救命粮”、“保命树”。 每遇大旱,佳县一眼望去,便是一片荒凉。赤地千里的佳县大地,唯有红枣能经得起干旱的考验,显露出一片绿油油的美景,因此红枣被美誉为“铁杆庄稼”。佳县人说:“一粒黑豆能爬半面坡,一颗红枣可救命。”
佳县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仅由红枣演化而来的食品就称得上一绝,如枣糕、枣果馅、枣粽子、枣焖饭、枣酱、枣蜜、醉枣等。佳县人还把红枣和喜庆联结在一起,祝福、祝寿、贺年、贺喜、相送相敬的食品中必有红枣,这些都为佳县红枣逐渐走向产业化提供了诸多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好转,面对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形成自身特色,解决红枣产业粗放管理、无序发展的问题,从而在同类县区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佳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
佳县县委、县政府经过对其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对周边红枣大县的对比借鉴,提出打造“中国有机红枣名县、陕西省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三大战略目标,把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发展佳县农业的切入点和主抓手,与建设陕西新兴工业大县同等定位。将突破口放在红枣有机化生产方面,通过战略调整、差异化发展、文化打造、产业链延伸等措施,全面推动红枣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自2002年科技部实行定点帮扶以来,佳县实施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科技惠民计划项目32个,项目资金3676万元,积极推动了红枣、小杂粮、羊子、山地苹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佳县枣林面积达82万亩,红枣加工企业58家,枣业合作社86个,各类烘烤炉3000多座,开发出枣酒、枣饮、枣酪、枣醋、枣泥,以及枣夹核桃、花生红枣、芝麻红枣、枣片等20多个系列产品,带动11.4万农民实现了产业增收,帮助1.55万人实现了产业脱贫,枣农从红枣上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500元。
一棵棵红枣树汇聚成了佳县一片片致富林。
“枣王”武子生,18岁与红枣结缘
靠种枣维持温饱,这在当今已不成问题,而靠种枣脱贫,则是这些年来当地群众的新需求。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这个民歌《东方红》的诞生地,红枣作为主导产业,少不了脱贫的“能人”,武子生则是这些“能人”中的代表。
武子生是陕西佳县科技特派员,创办了佳县千年枣园枣业合作社,被誉为“陕北枣王”。自18岁起,便一直担任着武家峁村的干部职位,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大栽枣树,使武家峁村的1600多亩耕地变成了枣林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枣专业村。
自幼喝着黄河水长大、如今50多岁的武子生,对红枣的感情深厚。凭着世代种枣经验加上反复实践,武子生年轻时就总结出管理窍门,自家枣园的产量和质量总是好于旁人。对此他并不守口如瓶,而是乐于把自己总结出的技巧传授给乡亲。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红枣市场,武子生认识到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红枣不仅要实现丰产丰收,更重要的是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红枣才能卖出好价钱,必须依靠转变生产方式和创新管理技术才能实现提质增效。
2007年,武子生带领武家峁村村民成立枣业合作社,注册“千年油枣”品牌,对红枣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并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销售红枣。
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以后,武子生围绕科技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开展红枣产业技术服务,累计开展宣传培训100多场次,示范了“枣树强力降高塑形丰产技术”、“绿盲蝽”高效防治技术成果,累计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直接带动枣农增收1000多万元,带动佳县1000多户贫困户,3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针对老枣树管理劳动强度大、红枣品质退化、抗灾能力差等问题,武子生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总结、反复试验,主动改造传统技术。他采用降低树形、稀疏枝条、测产修剪的红枣管理方法,并配合适当的施肥和防虫管理,对老枣园进行技术改造,试验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项技术不仅方便了枣农修剪采摘等日常管理、减少了施肥成本、提高了坐果率,而且大大增强了红枣抗病虫、抗旱、防裂果能力,红枣优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产值比原来翻了3番。并被命名为“强力降高塑形”技术,荣获2015年度榆林市科技成果奖。佳县枣区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在武家峁、大会坪、南河底等村建立多个技术示范点,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全县红枣产业和产品升级提高。通过技术推广和虫害防治,武子生带动了神木县、佳县、临县(位于山西省)和吴堡县等黄河一线枣产区共5858户(18750名)贫困群众脱贫。
扶持红枣龙头企业,将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近年来,佳县立足实际,紧紧围绕“中国有机红枣名县、陕西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目标,多措并举,充分挖掘红枣资源,不断提高红枣品质,积极开拓红枣营销市场,以此做大做强红枣产业。
佳县全力扶持红枣龙头企业,进一步鼓励陕北红枣业科技有限公司、益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佳宝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市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帮助其完善产品的加工、包装、有机认证等工作,并在红枣收购季节,对红枣加工企业进行贴息贷款支持,支持加工企业大量收购消化红枣。整合红枣所有品牌为佳县油枣,而后统一印制礼品盒包装,合力进行营销。
百姓喜迎红枣丰收年
为不断提高佳县红枣知名度和拓宽佳县红枣销售渠道,每年在红枣成熟期举办“红枣采摘节”。组织红枣促销团队到北京、上海等全国30多个省市开展红枣促销活动。与此同时,搭建网络营销平台,通过网上赠送佳县红枣,与电子商务集团合作促销,支持微商、微店等方式,打造“互联网+佳县红枣”营销新模式。
对于农产品产业化来说,“政府引领方向”、“龙头企业带动”才是正确之路。以佳县益民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07年5月16日的公司,已成为集红枣基地建设、红枣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现在公司主营“枣缘红”牌红枣酒,包括有机红枣红酒、有机红枣干红、有机红枣白兰地共三大类4个系列11个品种,年均生产“枣缘红”酒可达11000多吨。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形成较为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打造了28个“枣缘红直销店”。
得益于佳县人数十年的奋争,红枣从“保命果”嬗变为“致富果”,现在全县农业经济中红枣经济收入占主要比例,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红枣产值占比1/3还多,红枣业从经济收入量的角度看已经步入佳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