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子从不懂篮球,到拍出一部篮球电影

2017-09-20采访哈莉鲲

东方电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马布里监视器战术

采访/哈莉鲲

杨子从不懂篮球,到拍出一部篮球电影

采访/哈莉鲲

口碑绝佳的体育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上映之后,掀起了体育电影创作的热潮,而讲述NBA球星马布里在北京首钢队效力时带领全队创造辉煌佳绩的电影《我是马布里》,成了国内体育电影的先驱,承载着许多创作者和体育爱好者们的共同希望。而这样一部电影,落在了一个起初并不懂篮球的电影导演身上。当然,不是拍什么之前就得会做什么,但是大量的功课和学习必不可少。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客观的视角,才能将篮球、将体育电影,拍得让更多人都能去接受和欣赏。

对话杨子

Q: 在拍《我是马布里》之前,对体育并不太了解的您,是如何去创作这样一部篮球题材电影的?

A: 我不了解某项体育运动,但是我喜欢体育电影,其实就跟拍动作电影的导演不一定是武行出身一样。我肯定要去做功课,要了解篮球,可能不像那些小孩子从小打篮球耳闻目染,我得拿着“教科书”翻开第一页,然后从第一章篮球介绍之类的角度开始入手。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创作,我把篮球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学会所有的规则,然后了解一些战术,再通过看一些经典的回放,去学习和熟悉这项运动。而真正拍起来我会有最专业的团队去帮我实现这一部分,我就负责把故事讲好,然后把演员的表演抓好。

Q: 在了解篮球的过程中,您觉得收获最大、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A: 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去现场看比赛,因为我以前没有去看过任何比赛。在了解过程中被马布里圈粉了,又被他的球队圈粉了,就会带着一种“我很喜欢这个球队,我对这个故事很感动”的状态去现场看他们比赛。看到比赛惊心动魄的时候突然会有一种肾上腺素被激发的感觉,体会到了这种运动的魅力,作为一个球迷能感受到那种快感和失落。后来就会觉得“我错过了什么”。我觉得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办法在2012年他们最辉煌的时候在现场看比赛。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对篮球无感的人,等有感的时候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你只能在录像上去体会,看到画面中的这种紧张感,你再去想象现场,就觉得错失了一个很好的体验。

Q: 后来到现场看了多少场球?

A: 在开拍之前的那个赛季,我每一场都去看,因为我要到现场去抓一些素材,就是很多现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些球迷的反应,大场面的素材多是那个时候拍的。所以我是进场工作的,但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忘了自己是来工作,这种感觉很有意思,在看到北京队输的时候,会难以自控,想摔机器。

Q: 觉得拍这部体育电影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 最大的困难肯定是对于体育项目拍摄呈现的一种未知,因为表现中国篮球的电影非常少,近几年有一些商业片中有篮球元素,但那不叫体育电影。真正的中国篮球题材的体育电影是60年前,1957年的《女篮五号》。而且体育电影又不是一个大的类型片,所以可借鉴的东西不多。篮球题材的电影在国外虽然有,但也不多,为什么呢?拍了以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没人拍,这玩意实在太不容易拍了。今天的观众看了太多东西,有喜欢篮球明星的,有喜欢篮球的,NBA转播的时候他们已经把那些花样都玩遍了。你又不能拍得像电视转播一样,你要体现一种电影的张力,还要适合大银幕体现,还要有它的力量感和速度感,这些东西怎么去呈现,都要重新为这项运动去创作一个视听语言。所以这个从准备测试到最后完成,过程蛮困难的。

Q: 拍摄一场比赛大概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A: 我们的比赛是混着拍的,因为有时候涉及好几百个群演,我们填不满整个场子,所以每次只能考虑拍一边,给他们塞到一个角落的时候机器只能往这一个角拍。有可能调了机位之后,把三个小时之前的那个战术再打一遍,我们把另一边再给拍了,全部都是套拍的。所以在五棵松的比赛我们大概是拍摄了10天左右,但是真正的有效拍摄时间并不像10天每天12个小时这样,因为群众演员、布置等花的时间,包括球员在场上的体力、能够贡献的有效拍摄时长都是很受限制的。虽然我们工作长度达到十多个小时,但是有效的拍摄时间仅有两三个小时。

Q: 拍摄球赛场景与拍摄普通场景有什么不同?

A: 首先,难度在于600到1000个群演的安排,这些群演你往场子里一撒就不见了,所以得把这些人有效利用起来。其次就是通常拍摄我是可以坐在监视器后面的,其实监视器跟摄影机和演员没有离得很远,但是在篮球场里,监视器真的离得十万八千里远,所以我总得抱个小监视器在场内。我每天也是穿着篮球鞋,因为要在球场上跑。我一会儿去大监视器看回放,看完再跑上场;一会儿去讲个戏,就这样来回折腾,这是以前拍摄时想象不到的。每天在场上的运动量不比篮球运动员少,但是我没瘦,很奇怪。

Q: 篮球比赛的拍摄过程中,会用到哪些特殊的设备?

A: 有个小车应该是在篮球题材电影里第一次使用,那个是拍追车戏用的,贴地面特别近,速度特别快。那时候我在想怎么能追得上篮球运动员?刚好有个朋友是专门做设备的,就问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小车调来试一下,结果小车能超越他们,我们很兴奋,因为那种速度感拍出来了。一般来说,轨道也好、摄影师跟着跑也好,都达不到这个速度。但是小车有两个问题,第一,有时候逮不着人,很难控制;第二,有时候挺危险的。有一个镜头你可以看到马布里直接从小车上跳了过去,差一点就一脚把车给踢飞了。这些事情都挺危险,但也挺好玩的,镜头挺酷的。

Q: 马布里的比赛都是有实况录像的,在拍摄时是不是要保证还原现场?

A: 那倒不用,观众看不出来,而且篮球观众其实也不希望再在大银幕上看一次转播。大部分的战术肯定是准确的,那是马布里亲自设计的,是北京队的战术,但是在执行层面就会为电影服务很多,因为很多时候是很快就能看到结果,并不是像真正场上撑足24秒,会以剪辑的方式把很多段落都压缩,所以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体系。部分小段落的情节呈现稍微有一点还原,比如说“3.8秒”这是真实的,是当时真实的情况,但是真正上升到总决赛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为电影服务了。

Q: 影片中篮球比赛的战术,也是马布里亲自设计的?

A: 对,老马是篮球设计,他就像教练一样在战术板上画。他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五号位、三号位,他就画三、二、一、四、五,然后画一个箭头,大家一看就知道自己该干嘛,因为都是专业的,所以没有废话,扫一眼就知道下一个战术。攻的一方是按战术来的,防守的一方大部分不知道是什么战术,所以他们要应变,都是有专业水平的,所以只需要画一方的战术表就行了。他们完事了,我们惨了,我们得跟上他们的战术做分镜头,他们把战术画完之后为我们跑一遍,之后摄影师根据这个跑位设计镜头,然后我们再去拍。球员们是不可能阶段性地打,他们要打就打一套,在整套里面段落性地去捕捉,这是很不容易的。

Q: 马布里这个篮球动作指导也是蛮累的吧?

A: 都是他一个人设计,谁都设计不过他,我们简直是连蒙带骗地让他当上了篮球指导。一开始他感觉挺好玩,后来发现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Q: 整个拍摄过程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A: 其实每天都很快乐,要说最快乐的时光可能就是,我们把一个特别复杂的战术用一个特别复杂的拍摄方式拍完之后,大家聚在监视器前看回放时,很快乐。那个监视器前的氛围常常会出现特别夸张的那种咆哮,感觉很热烈。要不然就是他们之间互相挖苦、互相损,这一条是谁拍到十条以上了,他们之间就会互相说,这些都很快乐,毕竟还是在打篮球。

猜你喜欢

马布里监视器战术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马布里现身大学生体育馆
马布里正式签约北控男篮
深耕广电,时代奥视监视器“花香遍墙内外”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