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东北战场的吴信泉
2017-09-19汤宁沙
汤宁沙
1945年10月,吴信泉率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开赴东北,开辟西满根据地。他足智多谋,敢打敢拼,灵活运用进攻与防御,狠狠打击敌人,在历时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跨越“死亡之旅”
1946年9月,新四军第三师奉命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独立旅改编为第六师。改编后,六师的领导干部没有变动,还是吴信泉、冯志湘和石瑛。
1946年秋冬,国民党军队向我根据地发动猖狂进攻,国民党新编第六师十八团三营及国民党彰武县警察大队共500余人,在库伦以东的哈尔套街修筑工事,自称“防御圣地,固若金汤”。10月20日,中共辽吉省委书记兼辽吉军区政委陶铸要求六师进驻哈尔套地区,攻克这块“圣地”,粉碎这块“铁石”。
吴信泉对部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10月26日黄昏,十六团包围了哈尔套街之敌,吴信泉将指挥所设在哈尔套街北门外的一个小山包上,就近指挥。2l时开始进攻,经过一夜激战,于10月27日拂晓,全歼守敌国民党军500余人,敌营长当即毙命于苦心经营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防御圣地”。与此同时,十八团歼灭彰武增援哈尔套之敌。哈尔套街一举收复,六师受到西满军区和辽吉省军区的来电嘉奖。
此前,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六师在气候条件极端恶劣、物质条件极差、环境艰苦而复杂的情况下,在南北长500公里、东西长1000多公里的范围内,远离主力部队,在敌人后方孤军分散作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清剿土匪,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为开辟西满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收复哈尔套之后,六师奉命北上,与主力靠拢,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向北满进攻之敌。1946年11月中旬,六师奉命强行军到达余良堡、太平附近。这里是被称为“死亡之旅”的大沙漠地带,西北风呼呼地叫,刮起的黄沙漫天飞舞,让人睁不开眼睛。前面是东西走向的西辽河挡住了行军的去路。面对横在眼前的宽阔的西辽河,前面的队伍渐次停了下来。
吴信泉得到情况报告,立即策马赶到河边。他仔细地看着河面,估测河宽有二三百米,中间水流湍急,有一两米深。岸边浅水处,已结了薄薄的冰层。河两岸约20米淤满了可置人马于死地的烂淤泥,先遣的探水骑兵已有人马陷在淤泥中,很难抢救。特别是侦察人员报告,通辽、开鲁两地之敌已派出先头骑兵部队,企图以西辽河作屏障堵截与夹击我军;阜新与彰武之敌亦派兵尾追我军。可谓敌情、地形、天时对我军都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吴信泉当机立断,决定迅速突破西辽河障碍,快速走出人烟稀少、无法防守的无粮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北风凛冽,黄沙迷漫,天色阴暗,乌云沉沉,预示着一场大雪将要降临。战士们肚饥口渴,疲惫不堪,不少人一躺到地上就睡着了,很快就响起一阵阵酣睡的呼噜声。吴信泉带着参谋人员强忍饥渴困倦,策马察看西辽河水情和两岸地形,组织有经验的干部带着侦察分队多处查探水路。他们很快找到了一处水深1米上下的较浅的地段,同时找到一条小木船。
吴信泉马上组织部队渡河。他拒乘小木船,迅速脱下棉衣棉裤,趁身边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把马交给驭手,径直往河里走去,蹚着刺骨的河水,一步一步破冰前进。紧接着,副师长冯志湘、政治部主任石瑛,也脱下衣服,走进河里。这是无声的命令!全师官兵纷纷脱下衣服,一个紧跟一个走进河里。6000多人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徒涉冰河,这是何等壮观的情景啊!
过河之后,部队真是人困马乏到了极点,站着都能睡着。但是,全师指战员在吴信泉“咬紧牙关,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烤干衣服,立即出发,终于甩掉了追兵,走出了茫茫大漠地带,全师人马转危为安。指战员们欢欣鼓舞地说:“跟著吴师长,就会胜利!”过西辽河的时候,全师仅有一条小木船。这条小船特批给了带小孩的随军家属和女文工团员。
★周密部署,全歼敌新五军
1947年3月,吴信泉升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吴信泉和司令员刘震率领第二纵队主动寻找战机,先是远程奔袭怀德,在攻占城池及打援战斗中歼敌1万余人,继又包围昌图城,全歼守敌4200余人,后为保障第一、第七纵队等部围攻四平的成功,协同兄弟部队在昌图南北地区阻击援敌。7月1日,夏季攻势结束,第二纵队奉命移至四平西北之双山一带休整。
1948年1月1日,国民党调集5个军15个师的兵力,由铁岭、沈阳、新民一线向沈阳西北地区推进,企图解除法库、新立屯之围。
1月3日,第二纵队奉“东总”电令,从彰武兼程南下,直奔公主屯以北,又折向西,以歼灭泡子沿、前后温家台之敌。
6日黄昏,五师师长钟伟向“前指”报告,据在后温家台抓到的俘虏供称:敌新五军军长陈琳达率残部几千人逃至前温家台。听完钟伟的报告,吴信泉和纵队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研究认为:逃往前温家台的新五军残部妄图在这个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幻想援军解救。但该军在我军围困打击之下,建制已乱,没吃没喝,疲劳已极,这正是我军全歼敌新五军的大好时机。
吴信泉和李雪三本想指挥部队连夜攻下前温家台,但转而一想,纵队主力还没有对敌形成严密包围,加之炮兵在夜间难以发挥作用,若把敌人打散了,不易抓到俘虏,故决定先稳住敌人,待调动全部兵力,对敌形成严密包围后,在天明时发起总攻,全歼守敌。
吴信泉和李雪三继而研究了具体作战部署,确定五师在前温家台之西北、西南地区包围敌人,在不被发现的前提下,尽量靠近敌人,防止敌人乘夜逃走,而一旦发现敌逃跑,立即追击;调六师和四师于21时前分别进至前温家台东北之泡子沿、前后安福屯地区和周家屯、姚家屯地区,防止敌人从这些地方逃跑。
吴信泉将这一部署报告了纵队司令员刘震和政治委员吴法宪,得到同意后,立即告知各师。同时,吴信泉率“前指”移到后温家台,与五师指挥所在一起,以便于指挥部队作战。
温家台这个50余户人家的村子,聚集了几千敌人,平均每户人家约住敌百人之多。我第二纵队各师按“前指”的命令,在夜幕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前温家台。各级指挥员带领战士们连夜堆砌工事,作好战斗准备。
7日8时40分,晨雾散尽。吴信泉一声令下,纵队60门大炮一齐猛烈射击,大批炮弹从敌巢上空倾泻而下。
一阵炮击后,五师十三团向敌发起冲击。敌人惊恐万状,像羊群一样向东北方向突围,遭我六师十八团堵击。同时,吴信泉命令炮兵对敌实施拦阻射击,一发发炮弹在“羊群”中开花,有效地阻击了敌人的逃窜。五师主力和六师十八团冲入敌群,在白茫茫的雪野上与敌展开激战。
敌人无法逃窜,便转入拼死挣扎。新五军本是敌军之精锐,武器装备好,此时真有股死拼劲头。几次反冲击被我军打下去后,又组织军官敢死队,端着冲锋枪往上冲。冲不动了,就把尸体垒成肉垛子工事坚守。任凭敌军如何顽抗,也敌不过我军将士的英勇冲击,经过一小时激战,我军全歼守敌。
村子里满是遗弃的武器、车辆、马匹,一群一群的俘虏神情沮丧地坐在雪地上。中午时分,飞来了4架敌机,看着地面上自己部队惨败的景象,在空中转了几圈,便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温家台一战,二纵共毙敌900余人,俘敌4242人,缴获各种火炮70余门,各种枪2100余支,活捉了敌新五军军长陈琳达、敌新五军一九五师师长谢代蒸。
俘虏陈琳达的当晚,吴信泉和陈琳达进行了一次谈话。面对这位既是湖南同乡,又是战场对手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将领,吴信泉心里不无感慨,不由问起他对新五军的被歼有何感想。
陈琳达谈了新五军失败的客观原因,他对身为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满怀愤懑,说陈诚只叫他带两个师,而把另一个师留在沈阳以南,不给他用。他在左路,陈诚又不通报其他两路进展情况,致使他率部冒进,孤军深入,钻进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口袋。他率残部逃至前温家台时仍想突围,但遭猛烈的炮火袭击,指挥顿时陷于混乱,和他一起督战的师长、团长四散逃生被俘。对我军“战术变化莫测”,尤其是指挥员的勇猛顽强,他认为国民党军无法相比,并感叹道:“我经过数百次战斗,没有见过这样能打的部队。”陈琳达说的是实话。率领着美式装备堪称精锐部队进入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将领们,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实在是太缺乏了解了。正因为如此,他们遭到的失败一次比一次惨重。
此后,吴信泉又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取得辉煌的战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