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引课堂 让古诗词焕发魅力
2017-09-19杜国生
杜国生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也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语文教学课堂,不少教师没有抓住诗歌的特点,导致抽象化的语言阻碍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由于诗歌的语言表达比较独特,蕴含的意义比较深刻,教师如何认真研究诗歌的特点,紧扣初中生的学习水平,有效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一、巧妙构建趣味课堂,引发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逐渐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探究。诗歌是初中语文重要的题材,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诗歌的表达特点比较特殊,它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有一定难度,想让学生更积极的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师要挖掘诗歌中的趣味素材,精心引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学习的趣味,进而积极的参与探究。
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结合本首诗词的内涵引导学生展开预习活动,了解毛泽东在创作此诗词的背景,体会一代伟人独特的创作方法,并在背景资料的获取中自主探究诗词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结合诗词的背景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北国所见的雄伟河山的情景,多媒体巧妙融入的战争情景与祖国大好河山场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探究兴趣。在构建趣味化教学课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有关介绍诗人或诗歌创作背景的视频,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或是将诗歌释义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对诗歌大意有更好的理解,从而让抽象的诗歌学习变得感性、生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诗歌学习兴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巧妙渗透理解策略,提升学习能力
对诗歌意蕴的理解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诗歌主题,巧妙渗透相关的理解策略,使学生在大量的感性诗歌的理解中提升诗歌品味素养。同时,结合一些相关的习题去帮助学生习得诗歌的理解技巧。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部分习题难度较大,诗歌主旨、大意及所要表达思想感情较难分析,教师应不断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了解诗歌类题目的理解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水调歌头》一诗时,诗词大意为“诗人举着酒杯对青天发问,幻想自己乘着轻风来到月宫,却又看着夜光不禁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有悲欢离合,只能希望远方的离人能平安健康,共同举樽明月。”理解诗词的初步意思是学生品味诗歌的重要方法,学生必须在品味过程中逐步理出诗人表达的是在中秋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而想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蕴,必须深入作者的写作背景,本文创作的背景为: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此时诗人正流放在外。当学生理解了相关的写作背景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其中的语言,挖掘语言背后的诗人情感,并结合当时的情境展开想象,同时,将重点词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說说自己是怎样释义的,以此渗透诗词的理解方法。
三、巧妙引领诵读品文,拓展学习能力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的学习中,朗读和背诵对诗歌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语感培养离不开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教师要借助诵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美,并结合诗歌的理解渗透诵读的策略,使学生能结合诗歌大意进行记忆背诵,在提高记忆效率的同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如在教学《望岳》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背诵全文并能默写其释义的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为了激活学生的背诵热情,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背诵任务,并挖掘诗歌中的趣味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借助表达提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当学生背诵完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借助科学评价表扬背诵较流利、出错较少的学生,给予背诵较不熟练、出错较多的学生鼓励,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时,教师发现班级背诵和理解情况较为不熟悉的学生时,要积极渗透背诵的策略,并通过多指导的方法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克服学习困难,在背诵和诵读中理解诗歌。
总之,想在初中语文课堂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需要教师紧扣诗歌的特点,挖掘趣味化学习素材,精心搭建诗歌学习平台,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在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中更好地理解诗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