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明远断病手迹(八十二)鉴定玫瑰多孢锈

2017-09-19李明远李雪梅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花匠锈病孢子

李明远+李雪梅

2016年10月2日,我去了一趟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花木公司的展览温室,看到里面展出的花卉品种不少。除了菊花、蝴蝶兰、凤梨、金虎(一种仙人掌)、月季和玫瑰,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卉品种。于是我就向展览温室的管理人员请教。

为我们释疑的是位60多岁的老花匠。他说起花卉一套套的,但是他对玫瑰上的病害不熟。当他知道我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搞病害的工作人员后,就带我去看生病的玫瑰。

据介绍,这些玫瑰自8月栽在温室里以后,叶片从有点发黄,逐渐转变为落叶。他问我能不能帮忙诊断一下是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由于我近些年对花卉病害颇有兴趣,就跟着他过去看了。我看到温室角落里摆放着40多盆月季和玫瑰。月季都长得不错,病害较少,只有几盆玫瑰的叶片上生黄斑(图1),严重的整叶变黄,变黄的小叶一个个的脱落(图2)。老花匠指着这几盆玫瑰对我说,您给看看是什么病。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植株叶背还有很多黑点,显得叶片脏兮兮的,开始我以为是颗粒状的煤灰,但是它们在叶背贴得很结实,像是长在上面似得(图3)。

这使我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在北也门中国大使馆里见到过的玫瑰锈病,也是发生在秋天。当时我把它刮下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是一种多细胞棒槌状的冬孢子。事后还对它作了一番观察,留下了一些病原图,定名玫瑰多孢锈(Phragmidium rosae-multiflorae,图4)。我觉得这里见到的很可能就是这种锈病。

我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老花匠,但他并不认可。他说他见过玫瑰锈病。就是今年秋天将这些月季、玫瑰刚移栽进来的时侯,在叶背长很多黄疱,黄疱破裂后会散出一堆黄粉,和这里发生的不一样。

听到他说的这些情况,我就更相信我当时的判断。就对他说您说的黄粉确实是锈病,但是玫瑰锈病会有世代交替的现象,您看到的黄粉,是它的夏孢子阶段。到了秋、冬,它会产生冬孢子,冬孢子堆都是黑色的,您可以再仔细的看看(图5)。

他也采下一个病叶,观察了一会儿,好像明白了,他说这种病害挺复杂的。

我对他说,这个病害是比较复杂。除了有夏孢子、冬孢子,它还会产生性子器和锈孢子。由于各世代出现的时间不同,一般不容易全能见到,所以见到时会将其误认为是不同的病害。

不过这次能见到玫瑰锈病的冬孢子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它长的比较奇特,是显微摄影的好材料。我很早就希望能得到它的显微照片,参加北京科技界的摄影比赛。同时,我知道目前对这个病害报道不多,还可以写一篇文章。有必要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一番观察和鉴定,于是我就采了一些叶片,装进了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

经过显微镜观察证实我们见到的果然是玫瑰多孢锈病的冬孢子。这种锈病属于多孢锈,孢身像个大虫子,非常好认。但是为了慎重,还是应当将我们采到的病害和当前的有关报道文献做一些比较。

目前报道玫瑰锈病的文章不是很多。在方中达主编的《中国农业植物病害》[1]一书中记载了此病,使用Phragmidium rosae-multiflorae Diet.这个名字。称其属于真菌,担子菌亚门,锈菌目,多胞锈菌属,中文名为多花蔷薇多胞锈菌。虽有世代交替,但属于单主寄生锈菌,即它的性子器(一般难见)、锈孢子(又称春孢子)、夏孢子、冬孢子4个世代都在同一种寄主上。文章还说另有一个种多孢锈:Phragmidium mucronatum (Pers.)Schlecht(短尖多胞锈菌),也为害月季、蔷薇。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鉴别这个种所需的数据。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我必须搞清楚我所见到的玫瑰多孢锈是多花蔷薇多胞锈菌还是短尖多胞锈菌。

为了和前人的工作进行比较,我先测量了冬孢子的大小。在测量时,发现里面混有一些夏孢子,接着也对夏孢子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描述。结果如下:

夏孢子堆生在叶背,橙黄色,小圆形、不规则形,散生或群生,早期裸露,粉状,直径0.12~0.6 mm,裸露,周围有多数无色侧丝,侧丝圆柱形至棍棒形,无色直或向内弯曲。夏孢子近球形,壁上有小刺,内含物黄色,大小为(17.36~24.96) μm×(15.98~20.22)μm(平均大小为21.12 μm×8.24 μm),芽孔6~8个(图6)。

冬孢子堆生于叶背,黑色,直径0.2~0.5 mm,

也早期裸露。冬孢子圆筒形,大小为(62.01~

103.78)μm×(25.58~31.67)μm(平均大小为75.88 μm×28.84 μm),隔膜5~8个。我们随机统计了77个孢子的隔数,其中以6个的最多,占55.84%,其次是5个隔的,占29.87%;7个隔的占11.68%;8个隔的占2.59%。分隔处不缢缩,深褐色,密生细瘤,顶端有黄褐色的圆錐形突起,突起大小为(5.38~15.20)μm×

(3.07~6.65)μm(平均大小为8.79 μm×4.85 μm),

每个细胞有芽孔2~3个。柄不脱落,大小为(93.06~169.31)μm×(9.06~26.42) μm(平均大小为128.79 μm×17.58 μm),无色,表面光滑,下端膨大,直径达18~24 μm,其髓部为橙黄色(图6)。

但是,到此时我们还没有见到过锈孢子。据文献报道锈孢子需要等到第2年的春天才能采到。因此能不能采集到锈孢子,成了我们是否能对玫瑰锈病有完整记述的关键。

据文献报道,锈孢子器生在当年长出的叶片的背面、叶柄、果实或幼枝上,直径0.3~0.6 mm,在叶脉叶柄和枝上的可达2 cm,外围表皮破碎,呈橙黄色。但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病株呢?我听说山东平阴,甘肃永登是我国玫瑰重要的基地。但是我不大可能去现场采集,一是没有经费,再就是不了解那里发病的具体时间和情况,不敢贸然前往。我又去了北郎中,问了那个老花匠。他说他们的玫瑰是从市场买来的,更不知道哪里可以采到锈孢子器。endprint

于是从2017年的春天起,我就利用各种机会寻找玫瑰多孢锈的锈孢子器,我去过几个种植玫瑰的基地,其中包括位于大兴区的世界玫瑰博览园,但可能是时间不对,我始终一无所获。这时我想起在北京延庆区的四海镇种有不少丰花玫瑰。2015年我还在那里采到过玫瑰锈病的夏孢子,所以我将获取玫瑰锈病锈孢子器的地方锁定在四海镇的山窝里,只要有机会我便搭车过去。从2017年5月初开始,我总共去了4次,只要看到玫瑰田,就钻进去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2017年6月27日在一块玫瑰田采集到了玫瑰的锈孢子器。玫瑰锈病的锈孢子器,长在玫瑰的果实上,形成一个个隆起的大型锈孢子器。近圆形,橙红色,孢子器大小(7~12) mm×(8~14) mm,锈孢子器破裂后在四周有一圈残片,每个果上的孢子器多少不等,一般1~3个,多时可达6个,布满整个果实。因锈孢子器的存在使花蕾的直径由6~8 mm,增加到9~17 mm(平均直径为

13.62 mm)(图7、图8)。包膜破裂的锈孢子器轻轻的震动,即会有锈孢子粉飞散,锈孢子卵形至椭圆形,(15.22~27.92)μm×(14.03~23.17)μm

(平均大小为22.96 μm×18.70 μm),无色有细瘤(图9)。锈孢子器存留的时间较短,此后再去,就沒能找到。此外,我还试图能找到发生在叶背、叶柄或幼枝上的锈孢子器,但是未能实现,似乎在‘丰花玫瑰上,锈孢子器只生在花蕾上。

虽然鉴定这种病害不同世代的主要数据都拿到了,但是我们见到的到底是哪个种还是不好确定。为此,我又去查文献,除了方中达的《中国农业植物病害》[1]记述外,在《西部林业科学》[2]及《中国真菌志》[3]上,都有多种蔷薇属植物多孢锈的记载,最终我们根据其冬孢子的长、宽、隔数和多花蔷薇多孢锈相近,将在‘丰花玫瑰上见到的玫瑰锈病定为多花蔷薇多菢銹(P. rosae-multiflorae Dietel,表1)。

关于防治,目前报道的也不多,综合起来包括以下几点:①清除病残。尽可能的利用冬闲,清除田间的残枝败叶。此外在春夏之交,在花蕾上的锈孢子器包膜破裂前将其清除掉。集中深埋及销毁。②定植时,不要过密,一方面有利于防治、管理措施的实施。同时有利于通风透光,抑制病害的发生。③药剂防治:在发芽前喷洒3~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及福美双等保护剂,消灭病残体上的菌源。植株发芽后适时喷洒化学农药。可用的农药包括25%三唑酮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等。

参考文献

[1]方中达.中国农业植物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60-661.

[2]赵桂华,闵祥宏,丁贵根.蔷薇植物上五种锈菌的形态特征[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26-29.

[3]庄剑云.中国真菌志锈菌目(四)[M].第4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12:142-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匠锈病孢子
老花匠与獾
2017年保山市蚕豆新育成品种锈病评价试验分析
花匠
家蚕微孢子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Nbslp2的保守性及转录活性分析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有温度的人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