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谷“陪读妈妈”:谁的孤独谁的痛
2017-09-19梦圆
梦圆
在美国洛杉矶东部的圣盖博谷,有这样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群体,其中成员均来自中国大陆。她们平均年龄在35到45岁之间,她们的丈夫不在身边,自己带着孩子长期定居美国。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陪读妈妈”。本文倾诉者便是一位陪伴女儿到美国读中学的母亲,她眼中的“陪读”生涯,有一层并不明朗的面纱……
低分高能,
哪片土壤适合你生长
直到现在,每次想起2015年夏日的酷暑与家中的寒冰,我都会心有余悸。
我家住在河北省衡水市,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很多重点高中的状元郎从这里走向全国高校,这让每个衡水家长都为之骄傲。在这样好的大环境下,偏偏我的女儿燕子是个“另类”:琴棋书画全通,诗词歌赋都会,却每次考试都有科目亮红灯!
我和丈夫都毕业于重点院校,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看重。自打燕子上了初中,我明显感觉家中气氛骤冷。每次月考成绩还没下发,燕子就对“回家”有抵触情绪了。要么说在学校做作业,要么就说去同学家补课……但千万般理由,磨蹭到天黑,回来还是免不了面对她爸满脸的阴云。我老公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学业上的出色是一种传统。在我看来,他作为父亲就是个矛盾体,骄傲而固执,蔑视教育体系,却又无法接受女儿在这个体系下不够优秀。
直到记忆中那个命运转折的午后。燕子刚组织了一场女子篮球赛,大汗淋漓的放学归来,看老爸在门口,立马耷拉脑袋,蹑手蹑脚的准备进屋,却不料她爸把手中的纸揉成一团,狠狠摔在燕子胸前,一言不发的回到卧室。燕子倔强地站在原地,强忍着,一滴眼泪也没有掉。我上前展开纸团,又是一张不及格的数学试卷。燕子竟然还在空白处即兴创作了歌词,难怪老师怒不可遏立即叫家长!
那天的晚饭谁都没怎么吃进去。燕子泪流满面,大口往嘴里默默塞米饭。我的心在那一瞬间被狠狠刺痛——这是我的孩子,她从小就明白作为独生女,是全家的希望。但如今,她并没做错什么,甚至很多方面有超人的天赋,却因为不符合周围人的评判标准,就要承受这些压力与责备!
长夜无眠,我和丈夫谈了很多。从燕子刚入学谈到如今,回想孩子成长的无数个点滴细节,我们一度非常忐忑,但反复权衡之后,还是觉得燕子的前途在另外一套评价标准中,会更加通畅。经历了多个不眠夜的长谈后,为了彻底跳出如今的规则与教育体系,我们终于放下所有,做了一个让燕子雀跃欢呼的决定——
“孩子,收拾行囊,妈妈陪你去美国读中学!”
勇赴异国,
成就孩子就是成就我
燕子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后,我毫不犹豫辞去了工作。
坐了将近二十个小时的飞机,晕机晕到头痛欲裂,脚下像踩着棉花一样。终于踏上洛杉矶的土地时,眼前来来往往的金发碧眼人,让我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遥远的彩色灯柱,出租车司机的黝黑侧影,车内的英文提示音,还有打在脸庞上的风,带着太平洋的温润气息——家乡的衡水湖荷叶丛丛,空气从来不是这种味道。
那一刻只有身边的燕子是熟悉的。我深吸口气,给自己加把劲,这就是我们娘俩儿“相依为命”的开始了。
燕子中学所在的圣盖博谷,亚裔居民占总人口的27.4%,比白人数量还多。其中大部分又是华裔,所以这里又称“华人谷”。住所由中介事先联系妥当,距离学校不远,是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别墅。里面容纳了7名租户,都是亚裔。身在异国,黑眼睛黄皮肤让我们有了天然的亲近,大家毫不生分,聚堆儿叽叽喳喳,有着家乡邻里相似的闹腾。
初来美国,我和燕子都有些紧张。我是拿了读书签证赴美,但几乎不用上课。前半个月,我带燕子四处“考察”,往小家添置生活物品,鼓励她适应环境。与此同时,我也在积极打听租金便宜的地方。毕竟这里的房租加上燕子的学费,年花费上百万。虽然我和丈夫在国内收入都不菲,但家中流动资金不够,来时还是卖掉了早年投资的一套房子。
燕子办理入学后,紧张情绪像融冰一样迅速消失了。对初来美国,语言和心理都需要适应期的学生,学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扶着过第一关”。不过,活泼开朗的燕子很快适应,学校里亚洲面孔出乎意料的多,漂泊天涯的年轻人们一见如故,周末被各种各样的聚会填满。本来挺粘我的女儿,往往回家说不了几句话就进了房间。没多久,就收到老师的反馈报告,上面贴心的附着中文翻译,大都是让我放心的赞许。其中一句让我笑得合不拢嘴:“您孩子的天赋让我们印象深刻,学校会为她制订充分满足其潜力的培养方案。”
“燕子英语成绩最好,其它科目却比国内简单,燕子轻轻松松就拿第一名!”我在越洋电话中开心地向丈夫汇报:“而且新的環境让她如鱼得水,老师们很重视她各方面特长!这条路,咱们真的走对了!”
老公欣慰不已。这段时间为了多点收入,他一直争取加班与兼职。能让他中年奋起的动力,也就是远方的女儿了。
“孩子去上学,你也别总在家憋着。”果然是距离产生美。电话中,老公的声音分外温柔,“看惯了你职场精英穿套装的样子,都想象不出你怎么当全职妈妈,哈哈……”
老公的话让我心下一黯。虽然在国内我也算得上职场精英,但来到美国后,我所有的时间都围着燕子转,已经沦为了一个纯粹的生活保姆。世界每天都发生着巨变,可我只知道柴米油盐的小事。从一睁眼的吃喝拉撒到临睡前的贴心问候,我都要跟老公絮叨半天。时间久了,老公也听得有些不耐烦,多次提出让我多出去接触社会。曾经我努力拼搏希望在工作岗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如今却把所有的关注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一厢情愿的认为,作为一个“陪读妈妈”,成就孩子就是成就了我。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随着燕子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人也越发独立,我们母女俩的共同话题也就越来越少。燕子又像在国内一样不怎么回家,曾经是因为成绩落后的恐惧,如今却是因为佼佼者的忙碌。endprint
心酸抱团,
谁为我们的孤独买单
随着燕子在新的环境如鱼得水,成绩拿到漂亮的TOP10%时,我也开始努力扩展自己的圈子。一个谈得来的室友介绍了教会的朋友给我,让我欣喜地找到了“组织”。
当地华人圈子的家庭教会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教会,因为信仰而聚合;另一种则是纯粹的抱团取暖。我所在的教会多是由“陪读妈妈”组成,这里面一个基督徒都没有,每周末却像模像样的祈祷。这让我觉得新鲜有趣。而且,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在参加教会的例行活动、周末轮流做东聚餐、在教友地下室放音乐跳舞,偶尔我们还会结伴短途旅游。
燕子不在家的时间变得不那么难熬。我开心地准备告诉老公,终于能有点事儿干,却在一次正要打电话时被教友拦住——
“你别傻,怎么这么放心他!”这位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两年多的陪读妈妈幽怨地说:“别让男人觉得你没时间管他,咱们离家这么远,不知有多少猫儿盯着腥!”
我瞬间感受到一缕似有若无的阴霾。由于长久的分离,很多陪读妈妈的婚姻都“名存实亡”。她们聊起孩子时滔滔不绝,但谈起婚姻,那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却让我完全插不上嘴。很多陪读妈妈的心境处在隐忍和爆发两种极端。为了成就孩子,她们牺牲的一半是事业,另一半就是家庭。而这二者拼在一起却是大部分人熟悉和依赖的完整人生。想到这里,我就有些不寒而栗。
一直以为我和老公的感情坚若磐石,终于在我们来到美国的第二年出现裂痕。
那是燕子第一次带男孩子回家,面对那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我竟有些不知所措。男孩的臂膀亲昵地搂着我的女儿,燕子大方介绍,这是她的男朋友。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只有十七岁,这在国内还未成年,如今她却这样理所当然地带男孩回家!
我怒不可遏地打电话给老公,大洋彼岸还在睡眠中的他,听到立马暴跳如雷——
“这就是你信誓旦旦可以教育好的孩子!我没日没夜地拼命挣钱,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你整天无所事事守着孩子,却让燕子长成了这样!”
老公“啪”的一声挂掉电话,语气中的暴怒依旧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
我气急败坏地踹开燕子房间门,看到两个拿着乐谱一脸诧异的孩子。不由分说夺过乐谱,疯了般撕个粉碎,我指着男孩大声说:“滚!你给我滚出去……”
那天下了很大的雨,这是赴美国两年来,我第一次对燕子发火。她估计没想到自己端庄礼貌的母亲,如今却像个泼妇般粗俗不堪。燕子哭得泪流满面奔进雨里,而我在家中也已泣不成声。室友发现后,叫来了好几个教友一同劝我。在美国学校里,年轻人恋爱再正常不过,但丈夫的态度却成为众矢之的。
“他这分明是有出轨的念头!”长久的分离,让很多陪读妈妈的婚姻都带着伤痕,她们对这些字眼太过敏感:“我们牺牲这么多,最后却要被他们责备和背叛!”
这些话让我开始回想最近老公的表现。他跟我通话总是没说多久就说自己“太累”。燕子住校时,他几乎不问我做了什么饭菜,而这是他曾经的例行问题。而且,我们的对话常常陷入一种无话状态,每天的电话成了我的习惯,却越来越被他敷衍。
距离和时间终究消磨了一部分感情,而这,让我无能为力。但我知道,虽然因为分离,他变得有些陌生,但骨子中知识分子的矜持,让他绝不可能出轨。我想,最多就是和教友们一样,会成为彼此渐行渐远的人,擁有一个名存实亡的婚姻。而燕子,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伤口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但愿在她想明白后,知道这是母亲出于护犊之爱的疯狂。
生活依旧要恢复规律的运转,老公的电话越来越少,燕子也搬到学校不怎么回家了。没有家人关注的日子,我越来越沉迷于跟教友们一起聊家常,打发时间。同样的无聊与不被理解,让我们无奈在一起抱团取暖,倾诉生活给予我们的负能量。因为不想揭开伤口,所以多数时候,我都是听众,或者像老人一样,在院子里种地,倚在躺椅上看风景。既然选择了这条陪读路,从一开始便注定,是用我的孤单来成就燕子的不孤单……
抬头看看美国的天空像水晶一样透蓝,地势高低夹着翠色连绵,我随手一拍,在朋友圈淡淡写上——
“幸与不幸,无非是得失孰重孰轻。”
编辑贺长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