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别

2017-09-19安黎

美文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像尘埃生命

安黎

世间万物,尤其是凡为生命,无时无刻不处于告别的过程中:一夜过后,意味着与昨天的告别;跨过春节的门槛,意味着与昨岁的告别;背起行囊远行,意味着与家乡的告别;穿上一件新衣,意味着与旧衣的告别……没有仪式,甚至没有预兆,告别总是在人的不经意间,不期而至。

相较于其他时段,九月份告别的气氛似乎更为浓郁一些。成熟的果子,要告别树木;收割的庄稼,要告别土地;轮回的气候,要告别炎热,而一茬茬的学子,也各怀心事,或向小学告别,或向中学告别,或向大学告别。告别的客体不同,主观情绪也会有所差异:有人欢喜,有人惆怅;有人欢呼雀跃,有人落落寡欢;有人眉开眼笑,有人愁眉苦脸;有人的心像彩色的气球凌空翔飞,有人的心像掉入冰窖的铅球愈发地沉潜。

站在临界点上的告别,并不能简单化地以好坏而论。服刑期满的犯人向监牢告别,拥抱的是自由;离岸的舟船向码头告别,憧憬的是远方;沉沦的灵魂向堕落告别,显示的是自我救赎。反之,奔驰的火车向铁轨告别,接踵而至的是灾难;蓬勃的草木向土壤告别,导致的是叶枯木朽;游离的人性向道德告别,面临的则是兽欲的泛滥和恶行的猖獗。

告别,既是行为上的掉头,更是心理上的调试。过去,已经飘逝,欣慰也好,悔恨也罢,皆无济于事;未来,正在招手,呼唤着稳健前来,期待着花红果绿。然而,从此到彼,从这样到那样,是否水土不服,是否获得大于失去,这些还都尚且未知。人毕竟不是货物,可以在装卸工的随意移位搬动中无觉无知;人也不是木头,可以在木匠的任意切割拼接中无伤无痛。人天生就是情感极其丰沛而又敏感的生灵,一缕微风,就能将心理的一湖春水吹皱。情绪的起伏跌宕,决定了人告别时的优柔寡断,其犹疑,其踯躅,其瞻前顾后,全都淋漓尽致地呈现而出。也许,曾经是那样急切地想逃离过去,但当过去真的过去,人心里涌动的,却有可能是对过去的牵牵留恋。此时此刻,过往的种种不堪,仿佛经历了大脑记忆功能的筛选过滤,不再烫心,不再焚魂,淡然了几多,降温了几许,弥漫于心的,恰是那一丝一缕的温馨与美好。回忆,形同虚无的幻影,能将斑痕予以粉饰,能将悲喜予以模糊。

告别有时候是自愿的选择,有时候是被动的服从,比如工作中的“跳槽”,事业中的钟意,爱情中的牵手,皆属于自己手执牛耳。然而,人仅有的两只手,是绝然难以同时降伏多头牛的,于是在一群牛中,只紧拽某一头牛的耳朵,无疑就宣告了对其他牛的无奈放弃。而放弃,就是一种不是告别的告别。抱住西瓜,就是对芝麻的告别;执着瘦高,就是对矮胖的告别。与主动告别相对应的,还有被动的告别。这样的告别,人纵然再心有不甘,情有不愿,却不得不随波逐流。在这个时候,人宛若被铁丝牢牢捆住手脚并被抛入旋涡中的漂流者,挣扎显得多余,搏击纯属徒劳。左右不了沉浮,抓不住一根稻草,就只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了。至于最终漂向何方,结局如何,漂流者几乎无权过问,得由蛮横的浪涛来定夺。这等告别,最典型的,莫过于时间的流失和年岁的更迭。在浩瀚无涯的時空里,人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尘埃阻挡不了时间的突飞猛进,也对抗不了年龄的累积叠加,只能和飘逝的时间频繁地挥手,向后退的年龄不断地致意。

从个体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告别是对生命的修正与勘校。告别了野蛮,才能靠拢文明;告别了虚伪,才能趋向真诚;告别了肤浅,才能走向深刻丰富;告别了狭隘,才能拥有宽厚博大;告别了黑夜,才能沐浴晨曦丽阳……告别,去掉生命的累赘脂肪,促成精神的规整有序,从而让灵魂散漫的字词,排列成一行行优美的诗句,抑或装订成一册图文并茂的典籍。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像尘埃生命
A Birthday生日
尘埃有多老
我所热爱的是这些尘埃
尘埃
初 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心像视界
漫话哲
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