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民族文化藏品 留住民族历史根脉

2017-09-19张君红

藏天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蜡染藏品刺绣

文/张君红

保护民族文化藏品 留住民族历史根脉

文/张君红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印花工艺。古称“蜡缬”。亦是排莫型服饰苗族支系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苗族妇女用铜刀沾蜡后,徒手作画,染色后再脱蜡,即可形成蓝底百花的效果。

贵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刺绣、蜡染等经典手工艺品以及民族服饰、生产器具等,则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并且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因此,民族文化藏品的保护工作之重要毋庸置疑。作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民族文化藏品保护工作,提高民族文化藏品在公众视野中的知识教化与文化传播效用,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民族文化藏品曾遭毁灭性流失

20世纪50年代,贵州省群众艺术馆、贵州省文联、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开始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开展研究和收藏工作,前三者尤其对苗族刺绣和蜡染等极为关注,并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刺绣作品。同时期,这几家单位的收藏作品被《装饰》杂志不间断的刊登(该杂志于1958年,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办,是当时全国惟一的工艺美术综合性学术刊物)。1970年至1980年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论丛》、上海人民美术学院编辑的《实用美术》等刊物有相当的版面在做贵州的刺绣和蜡染等研究内容和图片资料的发行。

◎施洞破线绣,是苗绣传统刺绣技法之一,将丝线分破成八至十多股细线,用平针刺绣。刺绣极为平滑细腻、华丽精美,刺绣光洁,有律动感。

◎贴布绣也称贴花绣,是用各色布块剪成所需图案贴缀镶订而成的一种刺绣手法。

鉴于一段时间国内各机构的合作和重视,苗族刺绣等工艺迅速的被国际上的一些民族文化爱好者关注,日本、美国、法国,台湾等地的研究部门和爱好者纷至沓来,在有限的开放区域内对贵州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同时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刺绣和蜡染等藏品。

19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商人、收藏者及一些外国人看到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刺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商业价值,他们深入民族村寨用极低的价格从民族群众中大量收购这些宝贵的‘旧衣物’,造成了各民族传统服饰古老刺绣的毁灭性流失。

1980年代,民族工艺品备受各方人士的青睐,收藏者慕名而来,满载而归。而生产者因生活的窘迫一次次的卖掉了祖辈传承下来的、珍贵的服饰,倒卖民族服装的商贩奔波于传统村落和藏品消散地之间,民族手工艺作品收藏风靡一时。

21世纪以后,随着蜡染、刺绣等手工艺精品被“扫荡式”的收集,民间民族文化藏品的买卖难以为继,一部分人转而建立了私人的博物馆。贵州凯里的“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较早接触到民族服饰和手工艺等的学者也纷纷开展收集工作,变成了私人藏家。

◎水族马尾绣(背带),三都县,贵州省文化馆1959年收藏

目前,大量的藏品分别被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有固定的藏馆,并对展品实施有相关的保护措施,这些藏品也通过展览展示对民众开放。

各家机构对藏品的保护和传承也不再局限于展示陈列,还开展了相关的图片数据采集工作,转换成图册和电子数据资料等方式分享给大家。

但还有不少民族文化藏品沉睡在一些私人藏家或商贩的手中,或难以见光,或面临流失,对这部分藏品的保护,是个问题。

民族文化藏品保护应与时俱进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对传统的博物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的博物馆、文化馆的藏品陈列相对固定,展示手段单一、陈旧,使得藏品内容信息的传播受到局限,观众所能参观到的仅是陈旧的工艺品,难以从中获取新的认识,这与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符,没能用新的展示理念将民族文化藏品的精神价值进行展示,使藏品保护陷入了困境。而当下,科技的创新使得媒介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展示技术更加先进,不仅丰富了藏品的保护和展陈形式,而且使藏品展陈更加生动、多样化。未来的藏品保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衣袖,剑河苗族刺绣,贵州省文化馆1959年收藏。

◎背扇(上部),榕江侗族刺绣,贵州省文化馆1959年收藏

(一)藏品的故事化。每一种藏品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工艺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其背后有深刻的文化故事脉络。藏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还原其故事,展示陈列中的故事化对于文化信息的传达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展示场景性。藏品首先是物品,是工艺品,物品或工艺品有其被创造或被使用的时刻和场景,在故事化的基础上,藏品的展示与陈列也必须具有场景性,让观众进入藏品被创造或被使用的时空,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藏品。

(三)藏品及其展示的数字化。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实物的数字化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线上陈列,展示藏品;另一方面,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愈发成熟,人类已然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的技术世界中,藏品保护技术的改革与更新必将与此二者息息相关。

在藏品保护工作中注重故事化和场景化,同时采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对藏品的感受和认识将进入全新的高度与深度,这才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藏品保护的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 袁泽友

猜你喜欢

蜡染藏品刺绣
蜡染的纹饰探讨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马丽蜡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