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山区的婚礼酒
2017-09-19吴正光
文/吴正光
图/杨通河
苗岭山区的婚礼酒
文/吴正光
图/杨通河
苗岭山区的许多苗族村寨,将娶媳妇、嫁姑娘形象称为“喝喜酒”,此乃生动说明,婚礼离不开酒。苗岭山区的婚礼酒,分外热烈有趣,20多种名目繁多的婚礼酒,光听名字都醉了。
提亲订婚 宾客不醉不罢休
提亲酒 通过多年“游方”,双方情投意合,分别禀报父母,延请媒人登门提亲。媒人必须是夫妻双全、生儿育女、能说会道且与女方相识的中年妇女;如果路途遥远,则请具备同样条件的男子充当。
一般选择十二生肖中的马、牛、羊、鼠成行,于傍晚时分进入女家,笑称是来“找酒喝”的。女家心中明白,如是同意,以酒肉款待来者,并留媒人住上一夜。次日送别,蓄意留话:“得空的话,下次再来。”当然不会立即应允,总得经过多次往返才告成功,以示其女身价不菲。
如不同意,父母回避,或父亲回避,母亲作陪,便饭招待,婉言谢绝。
订婚酒 订婚当天,男方母亲邀请两三位亲属同媒人一道前往女方家。女家邀请三五位族中男女作陪,举行“杀鸡看眼”仪式。如果煮熟的鸡头两只眼睛闭合一致,视为吉利,可以订婚,否则以为不吉利,婚姻即行作罢。不过,煮熟的鸡,两眼一般都是紧闭着的,不会不吉利。
有的人家,宾主合计选出五个人,举行饮酒订婚仪式:头轮各自喝干,二轮交换喝干,三轮由来客中的一位“能人”连干五碗,以呕吐为准。如未呕吐,再灌几碗,到呕吐为止。呕吐后,宾主连呼:“唷!唷!唷!”意为“发达多育”。
◎ 喝牛角酒,酒杯是一只水牛角 杨通河 绘
满寨酒 次日应邀作陪的女方族人,逐家逐户设宴招待来者,喝酒唱歌,称“喝满寨酒”,意在通报全寨,姑娘已经“名花有主”。第三天,男方来客回家,女方杀头小猪相送。回到寨中,即以带回来的“礼牲”为佳肴,族人开怀畅饮,共祝喜事有成。
迎亲送亲 长醉酒乡不愿醒
迎亲酒 农闲时节,选择十二生肖计时中的兔、牛、鼠、马等吉日举办婚礼。新郎家于婚礼前一天,选派族中夫妻双全、生儿育女、家道兴旺的中青年人,先到新娘家。婚礼当天,迎亲队伍到达后,即由新娘父辈中最大的两房分别设宴招待,而后回到新娘家。三家招待极为隆重,开怀畅饮,通宵达旦。有的仪式稍为简单,但“迎亲酒”同样热烈: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门前,每人必须喝一牛角酒,方可进家,而后宾主共饮,才能接新娘出门。
送亲酒 新娘动身前,族中老少前来相送,并由其兄弟向新娘敬酒。有的农户,新娘家将鱼、虾和糯米饭,放在竹篾编成的“饭箱”盖子里,送给一位夫妻健在、生儿育女的高寿老妇享用。用毕,将“饭箱”盖顺着送亲队伍行进的方向滚动,口中念念有词,祝愿新娘婚后与她一样幸福、长寿。送亲队伍备有大量糯米饭或糍粑,沿途赠与路人,共祝新婚吉祥。
进门酒 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先迈左脚进门,并将事先点燃的火把踩踏熄灭,或将左脚踩在竹筛子上,寓意辟邪。新娘进门后,由点火者或放置筛子者向其敬酒。随即,新娘在小姑子的陪同下,向祖先灵位敬酒。寨中男青年竞相向送亲的姑娘们敬酒。新娘及送亲人、接亲人,都得喝“进门酒”,而且还是牛角酒。掌管牛角酒者,必是父母健在、夫妻双全、先生儿子后生女儿的“全福人”。
婚宴酒 当天下午,新郎家设宴款待送亲主客及各路“贺客”,众人围着长条木桌就餐。婚宴上,只有先来后到之分,没有尊卑贵贱之别。席间,新娘逐一向来客敬酒。新郎家并给每位来客赠送一团糯米饭和一大串肉,让其带回家,分给家人吃,共享“新婚之喜”。
闹寨酒 婚宴后的第二天、第三天,新郎寨中族人分别或联合设宴款待来客,喝酒唱歌,通宵达旦,村寨欢腾,称为“闹寨”。
洗脚酒 第四天,新郎家设宴为送亲客送行,邀请族中青年男女作陪,称“喝洗脚酒”。酒肴多为主家自备,亦有自带酒水作陪者。用餐毕,客人归。行前,新郎家赠与送亲者少许“草鞋钱”,以示酬劳。
新人酒 新郎家为酬谢各路“贺客”及村中族人,在送走“送亲客”后,设宴款待。众族人携带酒菜共饮,称之为“吃新人饭”、“喝新人酒”。新娘再次向“贺客”及族人敬酒。接受敬酒的男客,除回敬新娘小半碗米酒之外,并送少许礼金;女客送棉布之类礼品。
谢媒酒 婚事圆满结束后,新郎家以一定数量的礼物馈赠媒人,一般是猪头一个,鸡或鸭子一只,糯米饭一包,米酒一坛,称“谢媒酒”。
◎ 交换喝干『满寨酒』
陪同回门 通宵达旦都喝酒
回门酒 从前,在举办结婚仪式当天,新娘即回娘家。有的则要等到十二天后才回门。当天回门者,新郎家邀请全部“贺客”陪同新娘返回娘家,带上各种礼品,浩浩荡荡前往新娘家喝“回门酒”。
拦门酒 随同新娘回门的队伍进家之前,照例得喝三道“拦门酒”。第一道喝一陶碗,第二道喝一酒海,第三道喝一牛角。新娘除了在喝“牛角酒”时必须多少喝一点外,其余可以免喝。其他客人,特别是男客,如有躲避者,一经发现,加倍罚酒。有些酒量特大的男客,故意逃避,以引诱姑娘、媳妇狂热给其罚酒。
晚饭酒 喝罢“拦门酒”,旋即吃晚饭,接着喝“晚饭酒”。男女客人分开用餐。主人尽情向客人敬酒。喝到深更半夜,几乎人人皆醉,方才分发饭菜。女客同样喝酒,但以吃饭为主。饭是糯米饭,不用筷子,徒手抓吃,保留古代饮食习俗。
对歌酒 在喝“晚饭酒”的漫长过程中,即行对歌、划拳,宾主相互劝酒。女客与主人对歌,分几个组进行。对唱之前,彼此互敬两碗酒,接着开始唱歌。以歌当话,一问一答,反复较量,输的罚酒。男客除与主人较量“歌才”外,还用划拳手段为难对方。有时候,客与客之间也对歌、划拳、罚酒,热闹非凡。
猜谜酒 “晚饭酒”常常喝到深夜,最后猜谜,以决胜负。谜语也用歌唱,多由“歌师”主持。黎明时分,室外两位女歌手放声高唱“天亮歌”,酒宴方于胶着状态中结束。
猪肚酒 天亮以后,大部分客人由女方陪客接至家中小憩。留下的客人,由女家招待喝“猪肚酒”,即每敬献一块猪肚子,接着喝一碗米酒。宾主互敬,你来我往,耗时良久。年纪太大的老妇,可以少喝一点酒,以防不测。
早饭酒 进入“龙”时,即上午七至九点,新郎家来的客人,将带到新娘家的三升糯米、一个猪头、半斤盐巴熬成稀饭,招待女家陪客。中午时分,众客人集中到新娘家“吃早饭”,宾主共饮“早饭酒”。
送礼酒 喝罢“早饭酒”,接着喝“送礼酒”。新娘家在吊脚楼上堂屋正中摆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置新郎家亲属赠送的手镯、钱币等礼品,以炫耀于在场宾客。众目睽睽之下,新娘的舅父首先将礼品放在桌上,接着女方族人纷纷送礼。通常是,礼重者先送,礼轻者后送。礼品多为银饰之类。也有送钱及其他实物的。男方来人逐一向送礼者敬酒。其间,敬新娘舅父最为热烈,以突显舅家的特殊地位。
◎向族中老人敬“新人酒” 杨通河 绘
◎参与喝“猪肚酒”的老年妇女
串寨酒 午后,新娘寨中族人,将男女宾客分别邀至家中,逐户热闹一番,称“喝串寨酒”。其时多已喝醉,但依然每家必至,每至必喝,醉上加醉。
各自归寨 送客进门皆是酒
送客酒 傍晚时分,众客人陆续返回新娘家,接收女方“回礼”后,便听到寨子外有人放声催促归。酒意朦胧的客人,摇摇晃晃,蹒跚走下吊脚楼,朝回家的路上走去。走着走着,发现村口聚集一帮村妇,手持酒海、酒碗,挡住归路。于是,又喝“送客酒”:一首歌,一碗酒,以歌下酒,边走边喝。再走,又有姑娘挡住去路,向男性来客索取“绣花钱”,敬献“送客酒”。依依不舍之情,全在酒碗之中。
猪头酒 回到寨中,又兴高采烈地接受新郎家的“进门酒”。第二天,新郎家再度设宴酬谢送亲人,并以先前留下的猪头招待,称“喝猪头酒”。应邀喝酒的寨中族人,各带一两碗酒参加。此举除减轻新郎家的负担外,还含有“举族同喜”之意。
洗桌酒 新娘家送走新郎家的客人后第二天,将所剩酒菜及一个猪头,招待新娘回门时担任陪客的族中男子,最后酒肉一番,称“喝洗桌酒”。在兴“坐家”即“不落夫家”的年代,喝罢“洗桌酒”,新娘就在娘家住下了,要等到一定时候新郎来接,才到婆家,与新郎同房。
责任编辑 肖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