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相关条目看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发展特征及启示

2017-09-19黄艺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音乐学机构文献

黄艺鸥

艺术管理与音乐声学研究

从《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相关条目看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发展特征及启示

黄艺鸥

在推动音乐图书文献的发展过程中,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的设立与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相关条目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观察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发展动态,及其推动国际音乐图书、档案、文献建设,加强国际化合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继而剖析其历史特征与现状,并反思其作用于中国音乐图书馆发展的新启示。

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特征分析;中国音乐图书馆

引言

音乐图书馆学(Music Librarianship)是关注于音乐资源的收集整理、编目、保存、维护与发展,以及与音乐作品和音乐文献研究相关的学科,①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sic_librarianship。她既是图书馆学的分支,又与音乐文献学、音乐图像学、音乐学研究、音乐表演等诸多音乐学科的发展休戚相关,并且日渐成为“新音乐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这一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淀与建树外,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组织机构的设立与运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致力于支持、鼓励、推动国际音乐图书、档案、文献建设及国际化合作,对当今音乐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对于国际学界的发展来说,中国音乐图书馆研究起步较晚,且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已有学者通过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推介来反思中国音乐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启示》②吴旭:《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启示》,《图书与情报》2013年第2期,第65-68页。《美国音乐图书馆的专业性及对中国同行的启示》③张继红、[美]杰瑞·麦克布莱德:《美国音乐图书馆的专业性及对中国同行的启示》,《人民音乐》2015年第9期,第78-81页。《国际音乐学协会和四个“文献资料库”的创立——历程与展望》④[意]丁科·法布里斯:《国际音乐学协会和四个“文献资料库”的创立——历程与展望》,黄键译、余志刚校,《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57-65页。等,这些文论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国外音乐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希望能够借鉴到当下中国音乐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中。笔者曾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版为蓝本,对相关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条目进行编译,梳理其发展脉络。⑤黄艺鸥:《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专业组织机构调查报告》,2016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二等专题项目,第3-13页。然而,《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以下简称“辞典”)1980年、2001年、2012年版以及2013年《格罗夫美国音乐辞典》(The Grov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Music)中都有关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独立条目,通过版本之间的对比研究亦可进一步观察该机构的发展动态。因此,笔者选取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学会(IAML)(包括4Rs’)、国际音乐学协会(IMS)、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MLA)⑥严格意义上讲,MLA是具有地域性的美国音乐图书馆机构,但其历史悠久且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合作密切,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特加以论述。等,以版本的对比研究为切入点,以期呈现与分析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发展特征,希望能够对我国尚不完善的音乐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概述及不同版本的对比⑦参见黄艺鸥:《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专业组织机构调查报告》,第3-13页,笔者编译。因篇幅所限,本文中提到的音乐图书馆机构均以英文名称缩写指代,主要包括:“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学会”简写为IAML,“音乐图书馆协会”简写为MLA,“国际音乐学协会”简写为IMS,“国际音乐资源数据库”简写为RISM、“国际音乐文献数据库”简写为RILM、“国际音乐图像数据库”简写为RIdIM、“国际音乐期刊过刊数据库”简写为RIPM,等。

(一)《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概述

国际音乐学协会(International Musicological Society,缩写IMS)成立于1927年,总部位于巴塞尔(Basle)。由于此前1899年创立的“国际音乐学会”因一战爆发而终止,1927年,重建学会的提议得到各国音乐家的热烈响应,同年9月国际音乐学协会在巴塞尔成立。创建之初,IMS与音乐演奏家、作曲家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专设秘书处以促进国际音乐学家交流以及创立文献目录中心。随着学会的发展壮大,与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会(IAML)合作,将音乐资源编目工作移交给了一些长期音乐文献项目,包括联合推动建立RISM(1952)、RILM(1967)、RIdIM(1971)、RIPM(1983),以及“音乐文献”、“音乐编目”系列等项目。

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 Libraries, Archivesand Documentation Centres,缩 写IAML)1951年成立于巴黎,旨在推进图书馆之间的国际化合作以及图书分类法、图书馆服务、馆员个人培训与图书文献资料交流的标准化进程。理查德·希尔(Richard S.Hill,1951-1955在任)与弗拉基米尔·费多罗夫(Vladimir Fédorov)分别任第一届主席与秘书长。学会成立之际,时值二战结束不久,恢复国际交流,推动音乐文献的编目、分类的标准化以及音乐图书馆管理员培训成为首要任务。各工作小组纷纷建立,期刊开始出版发行,大型的音乐图书项目启动,麾下四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文献数据库相继成立,即“国际音乐资源数据库”(RISM)、“国际音乐文献数据库”(RILM)、“国际音乐图像数据库”(RI-dIM)、“国际音乐期刊过刊数据库”(RIPM)。此外,持续推进许多具体音乐文献或个人项目。学会季刊《音乐艺术信息源》(FAM)(Fontes artis musicae)自1954年起出版。

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缩写MLA)1931年成立于耶鲁大学,旨在推动美国音乐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运行。奥托·金克尔蒂(Otto Kinkeldey)任第一届协会主席。成立之初,协会推动音乐文献编目、索引法,并探索国际语境中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组织结构以及符合音乐图书馆发展要求的人员培训制度。1945年,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共享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音乐部资源,出版一系列的期刊与著作。MLA曾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保持长期联系,自1996年起,MLA努力寻求拓展其在音乐图书馆界的影响力;2008年,MLA委员会发布新的协会宣言,明确其在新世纪的责任与价值,2011年,MLA成为IAML的美国分支,而IAML-US则退出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为音乐文献资源整理、音乐图书人才培养等提供了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那么,四个版本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条目对比,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梳理该机构的发展动态呢?

表1 四个版本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与音乐文献项目条目内容对比

作者:巴里·布鲁克作者:巴里·布鲁克和德拉维克·布拉斯科维奇(Zdravko BlaŽekoviĆ);RIdIM以80版为基础,新增其在十几个国家新设RI-dIM中心,出版通讯与年鉴内容同2001版RIPM 无无无作者:安东尼奥·巴尔达萨雷(Antonio Baldassare)以01版为基础,新增项目宗旨、免费网络数据库及2006年成立国际RIdIM中心内容作者:罗伯特·科恩(H.Robert Cohen)IMS 11994年拥有来自51个国家的1200名会员2新增与IAML联合成立RIPM项目,四个长期项目设立完成作者:豪斯勒·鲁道夫(RUDOLF HÄUSLER)11976年拥有来自40个国家的1400名会员2与IAML联合成立RISM、RILM和RIdIM三个长期项目作者:丽塔·米德(Rita H. Mead)作者:豪斯勒·鲁道夫内容同2001版无MLA 简述MLA成立的时间、宗旨、历任主席以及主要工作与出版物内容与80版相同(仅MLA的官方出版物《Notes》,80版记为始于1943年,01版、12版记为始于1934年)内容与80版相同作者:丽塔·米德和博纳·伯特歇尔详述MLA的历史与成就,以及新时期MLA的新调整,包括2008年新学会宗旨,及2011年与IAML的合并,取代IAML-US。

(二)四个版本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条目对比

通过以上梳理,大致勾勒出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发展曲线图。第一阶段,20世纪上半叶的初创期,国际音乐学协会IMS(1927)、[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MLA(1931)、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会IAML(1951)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创建的;第二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的黄金发展期,此时学会的各种工作小组、项目与活动纷纷推进,学会的工作在实践层面展开;第三阶段的成熟期,至20世纪80年代,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业已形成今日可见之规模与基础,《辞典》1980版的条目已经清晰的阐述学会的历史脉络、学会宗旨以及主要工作等,其后2001和2012版本多以此为基础增加新内容,或直接使用其版本而未更新内容;第四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新发展期,亦是重要的转型期,在新音乐观念与技术辈出的新时代,各专业机构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以网络与计算机处理为代表的更为便捷的方式和手段被充分的运用到了音乐文献资源的整理保存中,《辞典》2012版条目除在会员的人数、出版物数量以及完成项目的总量上飞速增长外,更多的是网络资源的开放、音乐文献数字化保存、在线或CD-ROM格式的出版发行、网络传输技术运用等;然而,在音乐资源数字化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向传统的音乐学、音乐图书馆学发起了挑战,这将会左右专业机构乃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

那么,国际音乐图书馆学机构所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特征,其何以创立并且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后,仍以巨大的活力影响乃至主导着国际音乐图书馆学的进程?这些又会对我国音乐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特征分析

(一)历史机缘

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是在何种历史契机下创立的呢?回溯音乐图书馆的发展,自12世纪大学出现后,整个欧洲逐渐建立起图书馆,而早期的音乐图书馆藏场所也从修隐院、大教堂等宗教场所向大学、公共图书馆、音乐学院、歌剧院、音乐出版公司、私人图书馆⑧参见张雄:《西方早期音乐图书馆概述》,《音乐艺术》2009年第3期,第122-126页。等具有现代性的音乐资源保存与管理方式转变。伴随着18、19世纪西方音乐学院的建立,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对于音乐资源的整理、保存与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必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音乐图书馆学的发展日渐成熟,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纷纷成立。具体来说,20世纪上半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这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现代化进程加速、国际交流加强的时代,正如现任国际音乐学协会主席丁科·法布里斯(Dinko Fabris)所说“在19世纪末,音乐学研究就开始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因此,只有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才能完整地恢复其生平资料以及任何一种音乐资源。”⑨[意]丁科·法布里斯:《国际音乐学协会和四个“文献资料库”的创立——历程与展望》,黄键译、余志刚校,第57页。安德斯·郎恩也强调“协会(IAML)成立之际,时值二战结束不久,恢复国际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提供音乐文献与信息成为最为紧要的任务”⑩Stanley Sadie(ed),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Vol.12,IAML,p.491.,战争对于文献资源的破坏是具有毁灭性的,面对战后的残局,人们更加珍惜音乐文献资源的独特价值,同时,音乐学术研究、表演实践等专业的发展,对于音乐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早期音乐学家们单枪匹马的编撰文献目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学术发展的需要,比如“国际音乐资源数据库”(RISM)项目的启动即是源于重新修订罗伯特·艾特内(Robert Eitner)此前出版的《16至17世纪欧洲音乐作品集选书目》(Bibliographie der Musik-Sammelwerke desⅩⅥ undⅩⅦ)等书目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音乐文献数据库;因此,以具有现代性的音乐文献保存与管理方式——音乐图书馆为基础,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以推动音乐文献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应运而生。可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渊源,造就了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

(二)专业性与统一性的发展要求

有学者在对比中美音乐图书馆的差异后,指出“中美音乐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音乐编目的专业程度。美国图书馆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编目人员具有完备的音乐图书馆专业技能;系统的编目培训;完整、系统的编目规则。”⑪张继红、[美]杰瑞·麦克布莱德:《美国音乐图书馆的专业性及对中国同行的启示》,《人民音乐》2015年第9期,第80页。而这些专业性规则的建立更是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从各机构的宗旨来看,作为目前国际最为专业化且最具活力的音乐图书文献组织IAML,以“致力于鼓励与推进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建设,以支持与促进有关音乐文献、音乐档案、音乐图书馆以及信息科学等项目在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实施。”⑫参见IAML官网www.iaml.info。为宗旨,“旨在推进图书馆之间的国际化合作以及图书分类法、图书馆服务、馆员个人培训与图书文献资料交流的标准化进程。”⑬Stanley Sadie(ed),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Vol.12,IAML,p.491.;MLA亦明确其“旨在鼓励与推动日渐高效的音乐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相适应的音乐、音乐文献收集,音乐目录、作品的深入研究。”⑭Charles Hiroshi Garrett(ed),The Grov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Music,Vol.5,MLA,p.666.;RIdIM“其目标旨在推动与音乐图像学相关资料的分类、编目、复制与研究的方法、方式以及研究中心的发展”⑮Stanley Sadie(ed),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Vol.21,RIdIM,p.195.等,可见,她们将制定专业的、统一的音乐图书馆学学科与专业规范作为首要任务,由此也诞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国际声音、音响档案协会(IASA)的《IASA编目法》、MLA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乐谱和录音编码系统以及RISM、RILM、RIdIM、RIPM等针对不同种类音乐文献提供检索(index)方法。这其中既涵盖了文献分类、编目等专业标准,还有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国际化交流与研究的语境与要求。因此,专业性与统一性是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所体现出的发展特征与要求。

(三)完善的组织结构与项目制的推动力

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通常会设有总部、秘书处、委员会、分支机构等,具有严密的学会章程、会员制度、选举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还会定期召开年会,定期出版通讯或期刊等。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学会的创始人、历任主席、编辑等多为音乐学家,如IAML首任主席理查德·希尔(Richard S.Hill)、RILM的创建人巴里·布鲁克(Barry Brook)、RIdIM主席哈拉德·海科曼(Harald Heckmann)等都是知名的音乐学家。可以说,音乐学家群体的积极参与,加强了学会发展的专业性与导向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与音乐研究和表演实践紧密相连;其次,发起与推动各种音乐文献项目是学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动力之一。各学会都有丰富的具体项目,最为突出的即在IMS与IAML的联合推动下,相继成立了以4Rs’(RISM、RILM、RIdIM、RIPM)所闻名的音乐文献资源数据库的项目,其中的RISM被评价为“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长期项目之一,她甚至承担了为人文学科领域的其他任何学科提供文献资料的工作”⑯Stanley Sadie(ed),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Vol.21,RISM,p.194-195.,也正是这些项目的实施,将音乐图书文献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学术规范与标准的制定糅合在一起,推动着学会的发展,也牵引着该学科的前进。

(四)多元化的运营机制与开放式的发展姿态

一般情况下,机构的运营方式是多元化的,它们通常是非官方组织,如IAML在其《学会章程》的条例Ⅱ中明确指出“作为一个独立的、非政府官方、非盈利的组织”⑰参见http://www.iaml.info/sites/default/files/pdf/iaml_constitution_2014_09_01.pdf。,MLA在其《学会章程》中也说明“该学会是非盈利合作组织,学会的收益不可用于惠及任何个人,除了为学会提供服务的员工之外,任何官员、会员都不可接受学会的薪资”⑱参见http://www.musiclibraryassoc.org/?page=ConstitutionBylaws。。他们依托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基金会、学者、个人收藏家或机构,如RILM与RIPM分别在纽约城市大学与马里兰大学设有国际中心;也时常得到政府与其他组织机构的资助,如RILM的成立即是由ACLS“美国学术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筹划的“跨学科参考文献中心”的试点项目,除ACLS外,RILM还享有国家人文学科资助(NEH)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的扶持;IAML在成立之初,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关注。同时,会员的会费也是重要的财政支持,在IAML的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会员缴纳会费的义务与方式,以及不缴纳会费所不享受的会员权利。⑲参见http://www.iaml.info/sites/default/files/pdf/iaml_rules_of_procedure_2014-09-01.pdf。此外,政府、大学或图书馆会以多种方式鼓励音乐文献从业者积极参与学会的各种项目与活动,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会项目的工作中,而这种志愿行为在他们眼中“其实也是份内的工作”。正是这种具有保障性的机构运作方式与机制,才能够聚合学者们为音乐文献资源事业而努力。

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不是封闭式的发展,而是强调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多重方式的分裂与重组。如IAML与IMS的合作,作为1899年既已成立的国际音乐学协会(IMS),当其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时,音乐资源目录的新需求激增且国际化合作成为时代所趋,因此本由秘书处负责的音乐文献编目工作变得难以管理,于是,在IMS的助推下,1951年IAML在巴黎成立,而随后的第二年,IAML与IMS就联合发起成立了RISM项目,及至1983年成立的RIPM项目,四个颇具影响力的音乐文献数据库项目都是IMS与IAML联合推动的,可以说,IMS与IAML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相互助力,并不断培育出新生力量。除IMS外,IAML目前还是欧洲图书馆、信息和档案协会(EBLIDA)、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IFLA)、国际音乐理事会(IMC)的会员,以及联合国教科文中的非政府组织,并且与国际传统音乐协会(ICTM)、国际音乐信息中心(IAMIC)等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⑳参见http://www.iaml.info/what-iaml。。再如2011年,IAML与MLA的部分合并,更是开放式发展势态的代表。MLA是不断进行自我革新的机构,她曾与国会图书馆音乐部、美国图书馆协会等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新时期下她适时调整其发展策略。2011年,在与IAML-US会员的投票支持下,MLA成为IAML的美国分支,而IAMLUS则退出历史的舞台。MLA通过不断的资源重组与策略调整,推动着学会的发展并扩大其在学界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学会内部也不断地孕育着新生力量,如国际声音、音响协会(IASA)、国际音乐信息中心(IAMIC)都是从IAML内部的早期分支机构独立出来,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正是以开放的姿态,在相互整合资源、相互借力中谋求共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音乐图书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

三、基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调查研究的启示

有学者指出“音乐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及其所培养的优秀音乐图书馆学人才,必将成为音乐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㉑钱仁平:《时代呼唤着音乐图书馆学》,《音乐周报》2012年5月30日第7版。随着一系列的关于音乐图书馆的研究成果问世,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亦相继加入IAML;上海音乐学院举办“2011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2012年在台北举办“华人音乐文献集藏计划”㉒“华人音乐文献集藏计划”是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等,共同建立编目与数字化程序标准,制定相关典藏规范,建立与国际接轨之文献保存方法、策略与机制。除上述会议外,至今已有如2014“纸质文献指南撰写”、“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珍贵手稿文献纪念巡展”计划等活动与项目。首次会议,旨在建立与国际接轨之文献保存方法、策略与机制;2013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主办“新音乐学:理论、方法与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以“音乐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为其中之议题,更汇聚IMS主席丁科·法布里斯以及国际四大音乐文献数据库主席与我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进行对话讨论㉓参见郭懿:《新音乐学:理论、方法与资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1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2013年第9期,第72-73页。;2009年“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联盟”成立于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2016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研讨会”在浙江音乐学院召开,等。可以说,近年来,中国音乐图书馆的发展已日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相对滞后,因此,在本文对目前几个主要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特征分析后,是否能为中国音乐图书馆发展带来些许启示呢?

(一)音乐图书馆之于音乐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的认知

中国自古既有著书立说的史学传统,这其中不乏流传于世的音乐典籍,如二百卷之巨的[宋]陈旸《乐书》等,大型类书或官修正史中几乎都有独立的《乐志》或“乐之属”的音乐类目;加之,中国古代藏书楼及官修与私修著述目录的传统,使得中国自古就形成与自身文化相契合的音乐文献收藏、整理与编目、保存的体系。进入近代社会后,1927年“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音乐图书馆也随之步入发展轨迹,著名音乐学家萧友梅、廖辅叔先生都曾担任图书管理员,此后,音乐图书馆更在特色文献保存与研究、乐谱编目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数字化时代来临后却逐渐呈现滞后的发展状态,一方面,音乐图书馆的功能仍以传统的借阅流通为核心,而数字化时代要求下的音乐文献数字化保存、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滞后于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图书馆学学科尚未建立,既有图书馆学知识又有音乐学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同时,音乐图书文献工作与音乐学家、作曲家、表演家的音乐实践相脱节,因此,具有学术导航性的音乐图书馆研究机制尚未成熟。这些现象背后,实质上是对音乐文献观念的挑战。新时代我们需要以何种音乐观来面对音乐文献作用于音乐发展的价值?音乐文献在音乐专业的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什么作用?21世纪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图书馆?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充分认识音乐图书馆、档案馆及文献信息中心之于音乐创作、表演与研究的重要性,关注于整理、保存、保护与发展音乐文献的历史责任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在理念上重新认识音乐文献以及音乐图书馆之于音乐发展的重要性,是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给予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二)以开放的发展姿态凝聚力量、优化资源

有学者曾分析我国音乐学院图书馆联盟建设和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及模式对联盟建设形成束缚”“图书馆个体差异与利益失衡将成为联盟构建的阻力”“跨区域给联盟资源建设带来困惑”“技术环境复杂成为联盟资源共建、共享的藩篱”“经费的缺乏是制约联盟建设的瓶颈”等。㉔张爱红、吴春明:《中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障碍分析》,《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第1期,第23-26页。通过上述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发展历程,或许能够对我们目前的困惑有所帮助,是为启示之二,即以开放的发展姿态凝聚力量、优化资源。不管是IMS、IAML还是MLA,各机构之间密切联系与合作,以开放的姿态为该学科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因此,中国音乐图书馆的发展基础,不应该只局限于音乐学院内部的资源整合,而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多方借力,凝聚发展力量。建立与相关图书馆、大学、音乐机构、研究机构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深入合作。在此方面,以项目制的形式推动学会工作的实质性开展是可以借鉴的,项目制的形式可以打破单一机构或单位之间的壁垒,以完成具体项目为核心动力,聚集更多资源和人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高国际化的参与度与影响力;同时,亦可开展音乐图书馆人才培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国际化的青年音乐图书馆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并提供其参与各种项目的鼓励与保障机制,以此逐步推动该方向专业乃至学科的形成。此外,借鉴国际音乐文献管理与使用标准,推进对4R’s音乐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培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音乐文献分类、编目、检索标准及策略与机制,强调与中国音乐文献特色和传统相结合,强调与音乐学、音乐文献学、音乐图像学、音乐考古学、音乐表演艺术等跨学科交流与互动,在全面推动音乐图书馆学科发展的同时,实现中国音乐图书馆学的本土化。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关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条目的对比,梳理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发展特征,并反思我国目前音乐图书馆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为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而开放式的发展姿态与多元化的运营机制、专业性与统一性的发展要求以及完善的组织结构与项目制的推动力是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重要的发展特征,也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音乐观念上对音乐文献及音乐图书馆之于音乐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及以开放的发展姿态凝聚力量、优化资源,是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给予我们的两个重要启示。

作者附言:特别鸣谢RILM编辑樊昀老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笔者的帮助与建议。本文获2016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二等专题立项与资助。

(责任编辑 孙晓辉)

J60-05

: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7.03.012

1003-7721(2017)03-0109-08

2017-05-12

黄艺鸥,女,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上海 200030)。

猜你喜欢

音乐学机构文献
音乐学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