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飞的医院”引领应急医疗新航向

2017-09-19薛冰妮朱璐诗丁文锋

中国卫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医疗队帐篷广东省

文/薛冰妮 高 龙 朱璐诗 丁文锋

在我国有这样一支国际化的应急医疗队伍,他们可以随时组建一家能“飞”到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应急“帐篷医院”。医院拥有20张病床,能够24小时运营,可自给自足14天;装备了小巧轻便的生命体征监护仪、像笔记本一样大的彩超、迷你X线机、便携式制氧机等;每天能完成7台大手术、15台小手术,接待门诊病人100人次以上。

今年5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这支来自广东的应急医疗队伍在第七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接过了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亲自授予的证书和队旗。代表着我国第二支国际应急医疗队诞生了。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现场,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总队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田军章代表全体队员郑重承诺:我们时刻准备着在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一调度下,随时接受国际医疗救援任务,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践行职责与使命,传递大义与大爱,为灾民提供安全、及时、有效、平等的医疗救援服务。

“车载医院”走出国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于70年前。其最早的身份“标签”是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野战医院,于1947年成立。年轻的医院成立后,伴随部队北战南征,走过了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1998年,医院在百万大裁军中集体转业,先后更名长城医院、广东省一七七医院。

2003年初春,“非典”肆虐,一时间,人人谈“非”色变。广东省一七七医院临危受命,在接到当时省卫生厅的命令后,紧急成立“非典”病区,17个小时后,开始收治第一例“非典”患者,成为广东省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之一。经过100多个日夜的奋战,医院共收治215名患者,创造了无一名患者死亡、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的“双无”奇迹。

突发的“非典”事件,暴露出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广东省政府开始酝酿建立一家专门的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提高全省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能力。得知这一信息,广东省一七七医院主动请缨,经过各方评估后,这块金字招牌终于花落广东省一七七医院。

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副总队长、医院分管应急工作的副院长李观明介绍,2004年3月,广东省一七七医院正式更名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5月28日,广东省应急医院正式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成为全国首家省级的卫生应急医院,翻开了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三批次医疗人员,组建了医疗队,奔赴灾区,进行紧急医学救援。但在救援过程中,医院医疗队发现专业装备匮乏、自我保障能力差等问题。震后,针对这些问题,医院主动投入建设应急医疗队。仅2009年一年,医院就投入了600余万元,集合院内精英骨干,组建了医院自己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2010年,国家布局建设卫生应急队伍,原卫生部投入1000万元建设经费,要求医院组建国内首批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医院医疗队不辱使命,于2011年正式通过认证,成为中国首批六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自此,医院应急建设走上了“高速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立后,首先解决的就是过去救援中出现装备、保障问题。救援队先后共配置了10辆卫生应急车,包括移动指挥车、突击前锋车、门诊车、手术车、医技车、药品器械保障车、生活保障车、宿营车、急救车等。全套车载医院的配备,让这支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实力迅速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车轮上的医院”。凭借这种综合保障实力,近年来,这支队伍多次出色完成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等紧急医学救援任务以及广东省各种大型活动、国际性会议的医疗保障工作。

2015年,“车轮上的医院”走出国门,首次成功尝试跨国远距离投送医学救援,紧急医学救援开始向周边国家辐射。当年,东盟地区第四次救灾演习在马来西亚玻璃市州举行,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代表中国卫生,整装全员地把由10辆车组成的“车载医院”带到马来西亚全程参与了演练。

在两天的演习当中,“移动医院”共救治模拟病例68例,其中重症14人,危重症20人,轻伤34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还参加事故现场的处置工作,接到演习指令后,分别奔赴建筑物坍塌、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等灾害现场,及时开展了检伤分类、固定包扎等救治,整个处置过程有序、高效、科学、严谨,得到参演各国的高度赞许。

“会飞的医院”改变应急救援模式

医院在卫生应急领域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带动了基本医疗的发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这两块招牌也越发闪亮。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国际应急医疗队的认证评估工作。中国政府也希望卫生应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张名片。医院于2016年年底向省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认证国际应急医疗队,决心把“车轮上的医院”变为一支“会飞的医院”。随之而来的是全院上下6个月的认真筹备,大家都拧成了一股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在马来西亚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图为队员在与外国医疗队员一起进行演练救治伤员。

2017年5月9日,在广州市海珠区赤岗一片空地,50多顶印着中国卫生的帐篷有规律排列起来,拥有20张病床,能够24小时运营,可自给自足14天的帐篷医院在广州塔下等待检验。这支成立8年的应急医疗队迎来了属于它的大考。

经过6人组成的世卫组织专家团两天紧张有序的现场评估后,代表团团长Mr.Flavio Salio博士宣布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通过认证,把认证文件递给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许树强的手中时,在场努力半年多的应急医疗队员很多人喜极而泣。

这意味着,这家建成的中国“帐篷医院”将有机会飞向蓝天向世界提供紧急医学救援,通过认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17天后,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总队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田军章代表全体队员向国际社会发出来自中国卫生应急的郑重承诺。

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之所以叫做“会飞的医院”,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灵活,可以在随时接到任务指令后48小时内飞到受援国。要做到这些就离不开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多年来在救援装备上的艰苦摸索。

以单个队员装备为例,队员个人背囊配置了保温杯、手电筒、睡袋、野外生存帐篷、对讲机、急救包、防寒外套、应急食品、直饮过滤净水杯等,在紧急情况下,队员可依靠背囊独自生存48小时。

更重要的是,装备先进而且总重量并不重。国际应急医疗队副总队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观明介绍,“帐篷医院”总重量仅约30吨,适合航空运输。

队伍另一大特色是自给自足,全流程管理,不给灾区添加任何负担。以废水处理为例,过去在救援中,常把生活用水、医疗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污染。在“帐篷医院”,医疗废水要经过专门的净水设备消毒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这些细节的变化正体现了我们与国际接轨。

应急医疗队具备满足“高温、高湿、炎热”地区救援特点,队伍的配置、建设方案将可以满足东南亚沿海周边国家以及高温、高湿、多热天气受灾国家救援需要。

“创新产品中最典型是要数我们的制氧机,” 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副队长、设备科高级工程师孙嘉增提到,“医用制氧机重达2吨~3吨,无法适应野外运输。现在很多救援队用家用制氧机。其实一旦遇到真正的灾难,家用制氧机无法满足手术条件,无法达到医用氧气浓度和出氧量。队伍联合厂家研发了便携式制氧机,体积小,只有200公斤,可上飞机完成空中运输,而且到了现场像乐高一样可分拆,可组装。我们的制氧机可同时带动6台呼吸机、麻醉机和5位病人吸氧。”

WH O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帐篷医院展开航拍图。

WH O应急医疗队秘书处Mr.F l a v i o S a l i o博士等世卫组织专家一行,对应急医疗队“帐篷医院”进行实地现场评估。

“会飞的医院”带来的还有应急救援准备模式的改变。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总协调官、应急办主任劳炜东提到,我们针对地震、风灾、水灾等不同灾害类型,分别预设了人员模块、救援物资模块。如果一旦遇到灾害,在出发前,根据预设的模块,就可以迅速在信息平台中组合成一支针对性极强的救援队。

信息化让“智能医院”更高效

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始终是医疗队努力的方向,这也成为这支国际应急医疗队的特色。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救援的效率,队员们在各个环节上想办法积极提高部署的速度。

汶川地震的救援中显现的众多问题让老队员记忆犹新。在灾难发生时,道路交通中断,深入灾区一线只能徒步轻装上阵,后方也难以知道前方情况。如今,“帐篷医院”解决了这一难题。医疗队为队员配备了单兵作战系统,戴在头上的单兵视频装置能让后方指挥中心实时看到现场场景,实现前方与后方的语音、视频的双向传输。

更重要的是,当医疗队员发现伤员后,手持电子检伤的终端手机,就能立即录入伤员的信息。相当于伤员在“帐篷医院”有了身份证,他的病历资料都保存其中,也便于统计、分析和上报。电子检伤一体化系统的启用告别了过去只有纸质检伤分类的历史,体现了救援分诊的智能化、信息化,解决了检伤分类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田军章在世卫组织专家认证现场时展示了电子检伤一体化系统的运作。医疗队员先给伤员的手腕戴上腕带,这个腕带里暗藏着一张芯片伤情识别卡。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的应用,在这支国际应急医疗队里还有很多。独立4G无线网络、强大的通讯保障……,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家医院也变成一家移动的“智能医院”。

本土化让“帐篷医院”可复制

多年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应急医疗队伍没有固守原有的成绩,而是进行本土化的改进创新,终于达到比肩国际高标准的紧急救援专业化、培训演练常态化、救援装备集成化、决策指挥智能化。对于应急医疗队来说,未来走出国门是实力的展现与证明。他们更看重的是对国内应急医疗队伍示范意义。

“帐篷医院”没有盲目进口国外昂贵的设备,而是立足国内,联合生产厂家研发适合国内实际的救援设备,而且水平对标国际。这意味着,“帐篷医院”在国内推广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电子检伤一体化系统就是联合厂家开发的新产品,这样的自我开发还有很多。团队历经8年的探索,联合厂家自主研发多种救援器材,拥有多项创新发明,使得救援装备轻型化、小型化、智能化,适合飞机运输,可长距离投放,告别了救援设备粗笨,投放只能依靠陆地、水上运输的历史。

这一点正好契合了国家战略布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强化紧急医疗救援等领域核心能力,加强应急资源协同保障能力建设。

国家战略要求,区域要建立起一张紧急医疗救援的网络,纵深发展到基层。作为总队长,田军章认为,“帐篷医院”可复制这一点能让政策落地。现在广东正在建设二级以上医院的应急救援力量。该院的“帐篷医院”的建设为这一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以规范的标准带动广东各层级的应急医疗工作的发展。

天灾人祸无情,救灾救难有义。卫生应急是关乎公众生命健康与国家安全稳定的头等大事。面对当今时代越来越复杂的应急救援形势,需要中国卫生应急力量。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就是当代应运而生的一支“扬军医之风,守生命之光,铸应急之魂”的铮铮铁旅。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广东省委及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医疗队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必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为构筑中国力量添砖加瓦,成为广东乃至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认证世卫组织应急医疗队现场评估后,与全体队员合影。

猜你喜欢

医疗队帐篷广东省
今晚,我要睡在帐篷里
帐篷里的笑声
“帐篷节”开始啦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搭在水上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