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纸·思考

2017-09-18薛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特色活动失败折纸

薛玉

【摘要】折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它是幼儿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工活动项目。折纸课上,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折、画、剪、粘贴等活动创作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作品。升入大班之后折纸活动成了我们班的特色活动之一。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思考解决之后便豁然开朗。

【关键词】折纸 特色活动 失败 探索

[案例背景]

折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它是幼儿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工活动项目。折纸课上,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折、画、剪、粘贴等活动创作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通过作品形状的创作,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丰富他们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孩子们在折纸的一系列活动中,锻炼了手部肌肉协同能力;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还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折纸是一种艺术,幼儿在活动中还能收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尚美的艺术熏染。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一次活动试图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结果第一次活动教学以幼儿没有习得折纸方法而失败。什么原因呢?我深入思考,与幼儿聊天,分析原因,改进教学,重新获得成功。

[案例描述]

一、最初的实况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每周三下午的折纸活动成为了我们班特色活动之一。以失败告终——第一节折纸课。

新学期的第一个星期三下午,第一节折纸课。上课之前,我信心满满,这个“小兔子”简单,易折,孩子们应该可以学会。课堂上,我讲得口干舌燥,我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换来的是孩子们一张张疑问的小脸,“老师,我不会”“老师,这下一步怎么折”“老师我折不起来了”……看着小朋友们充满疑惑的小脸,我的脸也是“乌云密布”,哪里出了问题?最终这一节课以失败告终,大多数孩子无法独立完成。

二、讨论失败原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课前我精心地进行了备课,小兔子的折法我说得清晰明了:①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出对角线;②分别将两边向中心线折;③将小的三角形先向上折,然后由二分之一处再向下折;④将两边对折起来;⑤在尖头的中缝用手撕开一条缝;⑥把撕开的地方分别向上折,再用笔画上眼睛。为什么孩子们还是没能成功折好小兔子呢?

活动分享环节,我与孩子们展开了对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为什么?”

“喜欢!”

“不喜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太难了!”

“老师折的兔子很好看。”

“我对折纸不感兴趣!”

“兔子可爱,我也想折一个送给弟弟。”

“那你们今天折小兔子好多人都没有成功,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问。

“我坐在后面看不清楚,你手上的纸太小啦。”

“我没有听清楚你说的话。”

“老师我折成三角形后就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了。”

“老师我折成功了,不过是你帮我折的,嘿嘿。”

“要是有張示意图就好了。”

几个孩子甚至抱怨:“老师,这个小兔子真难,我学不会。”

[案例反思]

一、折纸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于幼儿来说折纸太难了,所以幼儿没兴趣学。

2.教师示范的时候,手中的范样太小了不利于他们观察。

3.教师讲解步骤的时候,一味地讲解“灌输”,枯燥无味。

4.教师的语言很含糊,不够清晰,不够规范准确。

5.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没有注意方式方法,直接帮忙,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完成。

二、教师的支持策略

1.关注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折纸活动的内在需求。

兴趣是幼儿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当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有积极投入活动的内在需求。如何激发幼儿在折纸活动中的兴趣?教师可以先运用语言、示意图等激发幼儿兴趣。

在第二次折纸活动《小兔》中,我运用语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小朋友猜一猜:“‘红眼睛,白毛毛,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爱吃萝卜和青草。是什么?”然后出示范例,说:“老师画了一个养兔场,在这里有许多小兔。看,这些小兔有的在赛跑,有的在交谈,还有的在吃萝卜,小兔们玩得可高兴啦。老师给大家也准备了一张大的颜色纸,是做养兔场用的,正方形纸是做小兔用的,等你们把小兔全部做好后,贴在大张的纸上,便做成一个养兔场了。”幼儿顿时就被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吸引,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要帮忙做小兔,这样养兔场就有兔子啦!”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幼儿在刚开始折纸时总是满怀信心,觉得教师讲得很容易,折到后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知难而退。他们无法感知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活动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

产生兴趣后,如何成功地折出兔子又成了关键,毕竟兴趣只是第一步。

2.注重互动,运用多种方法演示讲解说明折纸方法。

通常教师的范例纸以比幼儿的纸大3~4倍为佳,而且颜色一定要以醒目的红色、蓝色为主。让幼儿在认真学的基础上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示范折法的过程中,可以先整体演示,再分步骤演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示意图等方法让幼儿边听边看,更加直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在上面一遍一遍地讲述步骤,会显得比较枯燥无味。一味地“灌输”,可能少数几个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且记忆力比较好,或者思维比较活跃的幼儿记住了,没有认真,或者注意力没有集中的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环节中就不知道怎么操作了。所以在演示步骤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请幼儿来说一说步骤,一次可以多请几个幼儿,也要请能力稍微弱点的幼儿来复述,这样也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重视,步骤在他们的脑中也会更加清晰。

教师要一边讲解示范一边让幼儿跟着做,在幼儿观察倾听的基础上,让幼儿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组织同伴合作折纸。

折纸其实不难,需要的是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6岁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保持的时间较长,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3.学会等待,允许幼儿多来几次逐步习得折纸技能。

陈鹤琴老先生提出:“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的原则。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很多幼儿操作不起来,教师该做的是直接帮助他们折好,还是学会等待,耐心指导呢?答案当然是后者。幼儿对折纸这项技能的掌握是有个体差异的,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一次就能记住,可是那些动手能力稍微弱点的幼儿可能需要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教师应允许幼儿多来几次,在过程中不断引导:“这一步结束后,你再想想下一步是什么呢?”必要的时候可以加点小提示,帮助幼儿回忆。让幼儿一步一步体验到成功的经验,并且享受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这样做一定会比直接帮他们折好来得更棒。

在一次又一次的整改之后,每周三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折纸,已经成了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了,幼儿在折纸这一活动过程中,学会了聆听,学会了探索,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不正是作为教师喜闻乐见的吗?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在每一次的挫折感或者成就感中继续享受做教师的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活动失败折纸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新时期研究生会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研究
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工作新模式初探
折纸
一份写满“失败”的治愈系简历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蛋解创业:熬一碗“失败”的鸡汤
折纸
折纸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