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关系
2017-09-18金灿
金灿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种事业发展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其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也不断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只有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符合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职业教育改革
面对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职业教育也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下职业教育改革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举措,才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符合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现状
1.职业教育受到轻视的现象依然比较明显
由于人们认识观念的差别,使得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校依然存在“重学位、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导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教育不断地被边缘化,所以各大职业院校经常出现招生困难等问题。各种技能专业招生人数少,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更加落后,甚至出现大幅度压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的情况。保证“大体相当”的基本机制缺失,职业教育的占比持续下降。
2.培养质量的水平低,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部分职业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与现实需求相脱节,片面地追求过级率,但是学生的实际技能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专业需求。
3.基础设施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由于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比较低,导致职业教育的各种资金和经费不够使用,不仅导致职业教育的物质设备比较落后,而且无法保证改革的需求。这样就导致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对于社会的需求来讲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也相对落后。
二、适应新常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各项工作的开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引导,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侧重于职业院校的发展,提高招生比例,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考试评价等。
2.完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进修制度,建立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面对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教师队伍老化、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必须要完善培训基地,通过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从而有效地培养出职业专业人才。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消除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态度,坚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念,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最好设立特殊的岗位津贴。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改變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变落后的职业观念和理念,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4.结合经济新常态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要结合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形势,分析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问题,采取校企结合的办学方法,加大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积极与社会接轨,有效地分析职业教育办学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5.坚持德育教育,打造工匠精神
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开展德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我国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发展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中国制造”。
三、结语
结合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常态,我国必须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一是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二是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从而实现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福妮.情境教学法扎根职业教学课堂——顺应职业教育“新常态”职教课堂开展情境教学法分析[J].中国培训,2016(6):97.
[2]李巍.积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以宿迁职业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