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在水稻插秧中的应用效益分析
2017-09-18高振娟
高振娟
摘要 农作物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在水稻插秧中产生的效益,以期为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及下茬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效益分析;山东郯城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061-01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含碳丰富的能源物质,对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作用[1-2]。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为了抢农时,节约人力,经常的做法是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而且对土壤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郯城县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县,年种植小麦面积55 333.33 hm2,生产小麦秸秆逾35万t,多年来小麦秸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近年来小麦秸秆焚烧严重,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土壤板结。为改善这种状况,探索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利用技术。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主要是以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的形式将小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小麦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左右,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秸秆全量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可避免因麦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3-4]。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实验园33.33 hm2,推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面积2 400 hm2,取得了明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经济效益
从表1可以看出,推广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平均增产1 338 kg/hm2,增幅15.18%,按市场价2.89元/kg计算,平均收入增加3 866.82元/hm2,共推广水稻2 400 hm2,共增产3 211.2 t,新增产值928.04万元。
从表2可以看出,小麦全量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之后,随着年份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优化,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
从表3可以看出,节约化肥投入660元/hm2,农药投入节约300元/hm2,节约投入成本960元/hm2;共推广水稻2 400 hm2,共节约化肥158.4万元,农药72万元,节约总成本230.4万元。
2 生态效益
结合郯城县小麦秸秆利用及稻田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的现状,针对性地探索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措施以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选用先进适用的机型粉碎麦秆,采用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自秸秆覆盖量、秸秆还田浸泡时间、栽插质量、肥料投入量及比例、灌溉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总结出郯城县秸秆还田的配套技术,从而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减少了农作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农民在田间地头直接焚烧秸秆,既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森林火灾隐患。减少了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提高和改善农产品安全卫生状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利用秸秆还田机械,根据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流程,形成满足插秧机作业要求的稻作水田,通过合理的肥水运筹等农艺措施促进水稻在秸秆还田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发育,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3 社会效益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在水稻生育中后期,秸秆腐熟释放养分有利于籽粒灌浆结实。全量还田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应用与研究的成功,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和节本增效,又能让农民吃到优质米,保证粮食安全,秸秆全量还田减少化学氮肥投入,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农机农艺技术整合,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集约、标准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4 参考文献
[1] 郑仁兵,李敏,韩上,等.秸秆还田替代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18):34-35.
[2] 孙小祥,常志州,靳红梅,等.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7(1):94-99.
[3] 田雁飞.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4] 汪军,王德建,张刚.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2):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