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英译《红楼梦》中的饮茶片段文化分析
2017-09-18陆曼
陆曼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这些教学内容与中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背景有隔阂,鉴于此有必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有关茶文化的片段分析,可以同时增强对两种文化的认识,让大学生学习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 饮茶 传统文化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视外语技能学习、忽视文化教学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文化教学必须寓于语言教学之中,且内容必须合适、数量必须适中,还要与学生的英语学习阶段相适应,按需求分层次地进行文化导入。茶文化提供了一个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共同切入点,但由于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现代英语中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短语及语言,是按照英语世界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习俗进行衍化的,相关词汇或语言不能囊括我国茶文化的所有范畴,因此,在诸如《红楼梦》等传统经典文献的英译本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本真。
杨宪益先生在《红楼梦》的英译过程中强调,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要对中英两种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但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都能在英语世界找到对等物。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个特例,既有渊源关系又有一些差别。茶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的,但是茶文化在西方的发展,又融入了西方自己的文化习俗,比如英国人在喝茶时,喜欢喝汤浓味醇的红茶(Black Tea),尤其是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英国人一般还专门约定俗成下午16—17点是喝下午茶(High Time)的时间,在喝下午茶时,还可以吃饼干、甜点、水果等。而法国人除了热爱红茶之外,还喜绿茶与花茶。在古代中国,茶不仅是一种日用必需品,而且是饮茶者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与茶最初传入英国影响英国上层社会生活风尚的情形相类。茶在中国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大户人家不仅有专门烹茶的“茶房”,而且有专人管理此项事务。对比英语世界,从17世纪茶瓷贸易后,茶作为奢侈品,和西方贵族文化产生直接关联,因而相关茶文化的词汇体现了西方上层社会的阶级特征,如Royal tea(皇家茶)等词汇,即是其例。这在中国传统社会也是一样,《红楼梦》中就有具体体现,通过古典文学英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大学生更能感受两种文化的双重美。《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云:“且说宝玉一径来至园中,众婆子见他回房便不跟去,只坐在园门里茶房里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饮酒斗牌。”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Meanwhile Pao-yu had gone straight back to the Garden. And seeing that he was going to his own quarters, the nurses did not follow him but sat down by the stove in the Garden gatehouse to drink and gamble with the women in charge of making tea there.”我们注意到,杨宪益先生把“茶房”翻译成了“gatehouse”,其实是不准确的,是受了英语习惯思维的影响,因为文中确实有“管茶的女人”(he women in charge of making tea)存在,由此可见,这里的“茶房”并非“门房”、“看门人”,而确实是烹茶之所。可见茶文化的词汇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体现了阶层和行业特色。
中国人在饮茶的过程中,不仅讲究饮茶用具,而且讲究茶品的种类,这能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提到的“面茶”,杨宪益先生译作“fried-flour tea”,但据郭若愚考证,面茶即茶面子,是北方的一种家常饮品,名茶而非茶,类似奶酪加炒米①。在《红楼梦》所描述的饮茶片段中,还提及了多种考究的茶具与茶品,第四十一回中就提到茶具“绿玉斗”,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the green jade beaker”。在《红楼梦》中,家族的富贵气象在其饮茶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子提到了一种用叶露烹制的茶,叫作“千红一窟”:“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This tea grows in the Grotto of Emanating Fragrance on the Mountain of Expanding Spring.”Dinenchatment told him,“Infused with the night dew from fairy flowers and spiritual leaves,its name is Thousand Red Flower in one cavern.”又如《红楼梦》第八回中提到了枫露茶(maple-dew tea)、第五十四回中提及的杏仁茶(almond gruel)、第八十二回中提到的“龙井茶” (laugching tea)、第四十一回中提到的“六安茶”( Luan tea)和老君眉茶(Laojun eyebrow)等,其实都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消费得起的寻常之物。由此可见,要达到翻译的信达雅,必须对中外文化都具有相当的认识。有时候源语与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不一定对等,我们在进行翻译和文化理解时不一定要求词汇或者字面对等来理解目的语文化,还要在意义层面或者文化层面转换两种语言文化。
在外语学习中,必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理解与继承、演变。如在《红楼梦》中,日常用茶中,与现在习惯区别最大的是“用茶漱口”,主要是在饭后,并不用清水漱口,而是比较讲究,用茶来漱口。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描述贾宝玉的性格,十分精彩:“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Before you utter this word, mind you rinse your mouths with grow crooked and fragrant tea.”这是宝玉的怪癖,在提及女孩子姓名前要漱口,以示尊重。《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云:“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But as soon as the meal was over he called for tea to rinse his mouth, suspecting that his grandmother might be worried by his absence, and worried himself about Tai-yu.”《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云:“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Since this made sense Pao-yu had to agree.He fetched tea for His-jen to rinse her mouth.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干脆就直接说“漱口茶”,云:“袭人麝月两个打横陪着,吃了饭小丫头端上漱口茶两个看着撤了下去。”杨宪益先生把它翻译为:“(Pao-yu in the top place), the two girls on either side. After they had finished the meal, a young maid brought them tea to rinse their mouths and they had the table removed.”
由以上内容看出,通过以《红楼梦》英文翻译中的饮茶片段的语言分析,对杨宪益英译《红楼梦》中与茶有关的片段考察,通过分析其准确程度,指出其部分翻译不当之处及原因所在,借助以点带面的示范意义,对照西方名著中的饮茶场景描述,我们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西方人比较喜欢较精确、有实证性的东西,而中国人则喜欢较含蓄的、模糊且具有意向性的东西。我们在翻译时容易把握不准的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某些意象和文化不理解。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正是以其含蓄和朦胧美享誉世界。译者要翻译好中国的文学作品,就要充分理解和定位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物比如茶所代表的语言、风俗和文化,然后通过对中国各种文化意象的了解去翻译和传达这种模糊朦胧的中国文化器物。
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表明学习一种语言必须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以及文化负载词比如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习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的英美文化导入偏向失重,导致传统文化导入失语,致使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准确确定位茶所代表的文化在中西交流中共融共通之角色,使大学生增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传播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大学生在文化交流中的传统文化自信,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分步骤、有层次地按照学生的接受度分阶段,以不同途径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以微课、MOOC或者新技术平台为载体的多途径导入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传统文化内容以不同的策略导入,是英语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思考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实践的导入部分,如何在跨文化教学部分引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负载的词汇和语言文化,清楚其地位和内涵,积极主动地对教学内容及策略进行不断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并且把其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学相长,从而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素质全面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注释:
①郭若愚.《红楼梦》饮食谱[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七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