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7-09-18曾猛
曾猛
摘要: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装饰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主要探讨高职装饰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一、高职装饰教学的常见问题
1.教学的局限性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往往未贯彻职业岗位能力的客观需求。在教材方面,过于突出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关的知识很少,难以深刻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上,也存在一些片面性与局限性,缺乏统一的育人标准,导致各个院校之间的发展出现不平衡,无法适应装饰行业的发展需求。
2.实训条件不佳
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构建符合专业育人特色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活动中。但是,就目前来看,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场所数量不足、分布集中、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实训基地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实训条件不佳严重制约着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3.學习任务不典型
在高职装饰专业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导向教学法,但是在教学任务的选择上,典型性不足,难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以企业为导向选择教学项目,体现项目的科学性与目的性,将学生岗位能力的锻炼作为基本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
二、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突出的问题,学生缺乏明晰的学习目的,为了优化工作制教学模式的开展成效,需要遵循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异质分组”与“同质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利用档案评估、实作评估与口语评估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出评量尺规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工作室内容,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与其他成员和教师的互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的构建。
2.开发课程模块
工作室课程模块的构建需要以工作为导向,融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教研室与企业共同制订,并开发出相关的课程模块。每一个课程模块对应的都是相应的专业技能,模块的实施实行学分制制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并针对各个岗位的具体操作要求,组织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选择适宜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最新优质教材,精选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让他们可以及早适应日后的工作。此外,还可以组织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建筑企业、装饰设计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各种设计展览,在参观的同时教师应结合课程模块内容进行现场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迅速地掌握课程模块内容,提高操作技能;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推行工学结合的模式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上,需要以课程内容为核心,教学机构充当“工作室”的职责,将企业引进教学活动中,引进实训项目,带领学生走入实践活动中,发挥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学分,而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依托企业的各项优势资源,充分淡化实训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界限,将各项任务落实下来,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疏离的问题,实现师生的有序互动。在各个工作室背后,都有企业的直接支持,学生通过在工作室的学习,也意味着他们直接进入了企业的实习中,做到了学习岗位与实训教学的零距离对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欲望。
4.采用多元化评估模式
教学评估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点,这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高职建筑专业而言,在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聘请企业人员来评估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效果。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做到多样丰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选择面谈评估法、等级评估法、书面评估法等等,保证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实践效果,对于学生的成果,积极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欣.设计结合建造——Design-Build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工作坊制度探索[J].建筑学报,2012(3).
[2]史花霞.“建筑装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3]张瀚予.包豪斯给美国留下了什么?美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J].装饰,20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