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7-09-18王丽欣
王丽欣
摘要: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ESP需求分析理论角度阐述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几大问题,提出了结合ESP需求分析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和方案。
关键词:ESP需求分析;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课程
高职教育有着其不同于学术性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因此,在改革中必须突出高职教育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特别是英语课程的改革。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引入ESP需求分析理论,希望运用需求分析理论探索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ESP需求分析理论研究概述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Richterich于1972年第一次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运用需求分析的模式,要满足学习者在未来的语言使用环境中的交际需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束定芳教授较早研究需求分析理论并将其引入外语教学领域,他认为需求分析为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外语课程的设置都提供了依据。
总之,ESP需求分析理论的本质即要求从学习者的主观需求和外在客观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实现对特殊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的特殊建构。高职英语课程本身具有ESP教学特征,在其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必然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从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入手,对其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但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收效甚微,总结起来,在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相脱节
目前,90%以上的高职院校将英语课程设置为公共英语必修课,但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与专业结合。特别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使用范围过于狭窄。以笔者所在的医学高职院校为例,所有专业学生所选用的英语教材均是统一的普通高职基础英语教材,无论是从教材的内容还是从实用性来说,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导致学习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2.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补差”,认为只要使学生夯实基础,能通过大学英语AB级或是四、六级考试便是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殊不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提高听说能力的实用性远超过一张四级证書。再加上教学方法仍较多采用语法翻译法,忽视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使高职英语教学处于一种“学生无力学—教师吃力教”的恶性循环模式中。
3.教学评估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评估主要通过卷面成绩来测量。鲜有院校能将社会需求或是潜在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作为英语教学评价要素。因此,很多在校成绩很好的学生在毕业时无法达到用人单位对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
三、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1.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
针对各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按照学生专业需求选择其适当的英语教材,打破一本英语教材统全校的现象。
2.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例如,将时下学生喜欢的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大胆引入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增加高职学生英语实践课程,培养其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
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单位参观实习,或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模拟工作环境,将社会需求能力考核列入高职英语课程评估中。
四、结语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强的应用性人才,使之能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师绝不能忽略具有特殊用途英语(ESP)的特性以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若能将ESP需求分析真正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中,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樊玉国.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三分三合”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