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热点解析

2017-09-18魏杰

财政监督 2017年18期

●魏杰

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热点解析

●魏杰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热点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抑制资产泡沫的重点在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主要从去杠杆化、推动金融改革和治理金融秩序、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稳定外汇等方向着力;“一带一路”战略按照五月份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框架设想步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通过发展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宏观经济金融问题热点

魏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方讲席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导。论文与著述颇丰,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及全国图书一等奖等全国性大奖。

兼任多家企业及政府机构的顾问,多家学术刊物的顾问或编委,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会、中国体改研究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或副会长。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特点,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各方关注的重难点都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就新形势下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相关热点问题作一全面解析,以期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走势有所了解、研判和把握。

一、抑制资产泡沫

自2016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问题,至今年这项工作一直在进行。我国资产价格主要包括两种,一个是股价,一个是房价,今年抑制资产泡沫的重点不在股市,而在房地产市场。应当看到,抑制是指既不能把泡沫继续吹大,同时现在不能将泡沫刺破,原因在于泡沫继续吹大会带来未来的风险,现在刺破则会导致当前的麻烦,所以要在抑制中尽快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逐步代替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使房地产业实现软着陆。

供求关系是房地产泡沫产生与否的最重要的关系判断,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核心就是协调住房供给与住房刚性需求的关系,如果住房供给过多地超过住房刚性需求,就标志着泡沫的形成甚至有被刺破的风险。现实中住房供给时常有超过住房刚性需求的冲动,因为房子只要有居住功能,就必然引发两种属性:一是金融属性,二是投资属性,这两种属性又必然产生两种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所谓投资性需求是指买房的目的并非居住而是收取租金;投机性需求买房的目的也不在居住,而是炒房价。这两种需求拉动住房供给,往往会使得住房供给过高地超过刚性需求,因此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就是处理好住房供给和刚性需求的关系。如果住房供给过多地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就会形成甚至被刺破,日本房地产泡沫刺破的原因就在于此。

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于1985年,在1990年被刺破,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1985年日本彻底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有钱却不知该往哪里投资。于是银行就向富人贷款,富人即用从银行贷来的款项买房置地,然后再将房子和地抵押给银行,银行按照抵押资产的70%放贷。于是这些人不断放大自己的财富,将钱变成房子,再抵押给银行,再生成钱,然后继续买房置地,这一行为的背后就是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的驱动,大规模拉动了日本的住房供给。其二,1985年美国迫使日本政府签订了《广场协议》,实际是一种“剪日本的羊毛”的行为;协议中关键的一条就是日本政府要承诺未来五年内日元每年升值5%。由于每年必然会有5%的回报,因此大量外资涌入日本。外资进入后在日本同样是买房置地,这种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又进一步拉动住房供给,使得住房供给大大超过住房刚性需求。此时日本又修改了《建筑法》,在此之前法律规定日本旧房以维修为主,不得随意拆掉盖新房子,但是修改后的《建筑法》允许此操作,大量房产被供给出来,进一步远超住房刚性需求,于是泡沫形成。1989年日本一些精英们意识到这一问题,建议决策层收紧信贷,没想到却先把股市的泡沫刺破,导致大量上市公司亏损甚至破产。为弥补亏损,这些公司就开始抛售自己的房产,又由于《广场协议》到期,外资也开始撤出日本,使得大量外资也在抛售房产,住房供给大规模增加。此时日本又开始实行房价税,导致名下有多套房产的个人也开始抛售房子。上市公司、外资、个人这三大力量共同推动了房产的抛售,立刻让日本住房供给远远超过住房刚性需求的真实状态显露出来、泡沫破裂。我们国家决策层对房地产税开征也一直持谨慎态度,因为这是柄双刃剑,有可能将房地产泡沫刺破,日本房地产泡沫被刺破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房价税的开征,时至今日日本仍有很多鬼城,可以说还未完全从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中走出来,前车之鉴当引以为戒。

我国房地产泡沫不能继续吹大,也绝不能被刺破,一旦刺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说要抑制房地产泡沫,让住房供给不能过多地超过住房刚性需求。实际上我们开始担心我们一些城市住房供给过多地超过刚性需求的现象是否已经出现,现在一线城市每家可以购买两套房,但在已经满足刚需的基础上人们还有购买第三套、第四套房的强烈冲动,因为大家认为在当前中国,房产是唯一能够抵抗通胀的工具。因此我国有些城市住房供给实际上已经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将不断形成甚至存在被刺破的风险,现在必须着手抑制房地产泡沫。

如何抑制房地产泡沫?现行政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中短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

中短期对策主要包括两项,一是严格约束投资性与投机性需求,因为这两种需求拉动的住房供给一定不是刚性需求。现在限购限贷政策越来越严厉,就是为了约束投资性与投机性需求。二是严格约束住房供给的盲目增长,也即控制住房供给与住房刚性需求的关系,严格对开发商的约束。目前针对开发商出台了两项严厉的措施,一是国家提出要“去杠杆化”,通俗来讲,开发商盖房子要拿自己的钱来盖,不能拿银行或其他人的钱来盖房子。因为拿别人的钱盖房子开发商本身不承担风险,赚了钱走人,赔了就要由别人最后承担风险,导致泡沫形成。最近一些中小开发商找到信托资金,信托资金利率高达15%-16%,且必须要有资产抵押,实际上最后等于开发商拿自己的钱开发,这就形成了约束,所以对开发商第一项政策就是“去杠杆化”;针对开发商的第二项政策就是“让面粉的价格高于面包”,让地价高于房价。北京已经出现这种现象,某家开发商拿地的时候经过测算一平方米按七万元出售不赔不赚,八万元出售才能有利润,结果房子盖好后经由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房价时只批一平方米六万元,由于现在控制房价问题已经落到市长书记头上实行领导责任制,已不存在讨价还价的空间,这就会导致开发商无从获利,从而约束开发商的行为。因此中短期政策一是严格约束投资性与投机性需求,二是约束开发商盲目盖房子的冲动,以调节控制住房供给与住房刚性需求的关系。

同时抑制房地产泡沫还要启动长效机制。过去认为长效机制就是指房地产税的实施,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陷于狭隘的认识。控制房地产泡沫的长效机制有各种机制,其中一项重要机制就是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比如雄安新区的设立就是一种约束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应当看到,雄安新区要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意味着非首都功能的部门企业人员等都要搬到雄安新区,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控制人口来调整空间布局的长效机制,最终通过调整空间布局来约束住房供给和刚性需求的关系,实现一种软着陆。雄安新区的设立意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所谓非首都功能,就是除了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和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功能之外的都是非首都功能,都要离开北京。首先,北京不是经济中心,这就意味着大量的生产类流通类等企业要迁出,像北京现代公司已经迁到河北沧州,下一步央企总部也要迁出;其次,北京不是教育中心,要重新分散教育资源。北京2017年招生数量和去年相比压缩10%,外地生源压缩10%,许多大学也要搬走;北大、清华虽不会搬走,但是扩建就不行,一寸土地都不会给,只允许在外地办分校;北大在深圳办分校,清华大学的机械系想扩大就在天津滨海新区办机械学院,但在北京就不行,因为这里不是教育中心;另外,北京也不是医疗中心,要分散医疗资源。现在到北京看病的80%是外地人,北京所有的好医院在北京一律不准扩大规模,但可以在外地办分院。因此除了前述四项首都功能之外其他的功能都要逐渐剥离北京,随着大量企业、教育、医疗等资源迁出北京,再加上雄安新区要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必然有更多人走向雄安新区,将会带来北京人口的缩减,这样通过去非首都功能实际上实现了一种对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雄安新区不仅解决北京问题,而且对一线城市的未来发展都有启发。例如上海市人口如若进一步聚居,大量负面效应也会显现出来,上海市定位为经济中心,但实际上这一提法不够准确,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城市命名为经济中心,纽约、伦敦都是金融中心,因此未来上海同样面临分解功能的趋势。广州深圳也一样,今年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以大湾区的形式分解广州深圳的压力,最近上海也提出沪宁杭大湾区,但笔者估计力度都还不够,仍然需要更大的格局概念,所以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设立成功后将会成为分解一线城市功能的样板,如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再造四个一线城市出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有一个持久的推动力。所以过去我们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理解太过片面,实际上重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也是一种长效机制,所以要启动这种长效机制,使我国房地产泡沫不至于被刺破,在抑制中逐渐实现软着陆。因此对房地产泡沫抑制我们提出要中短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

综上,抑制房地产泡沫最主要的方法是调节住房供给和住房刚性需求的关系,让住房供给不能过多超过刚性需求,因为一旦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就形成,所以2009年房价下降时我们并不太紧张,因为当时调研的城市中75%的购房需求是刚需,所以刚需是主体,但是现在不同了,一些城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开始占到了75%,泡沫在急速形成。所以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还会加大对资产泡沫的抑制,即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不会松动限购限贷政策。因此抑制资产泡沫是我们现在宏观经济领域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二、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是今年宏观和金融领域层面的大问题。今年上半年政治局的一次学习会议就将防范金融风险列为会议主题。我们认识到中国目前面临的几种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如何防范?从今年初至今大致做了以下四件事。

一是去杠杆化。去杠杆化是我们今年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去杠杆化就是去债务,债务分为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所以今年对三大债务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调控办法,因为不能让债务增长太快,杠杆继续上升就会引发金融风险。因此去杠杆的核心就是要稳住债务,所以针对政府、企业、个人债务今年都陆续有新的政策出台。

二是推动金融改革和治理金融秩序,在这方面陆续出台相关措施,比如近年来我们在金融改革上步伐比较快的一项举措就是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首先应当肯定这一改革方向,因为我们必须要改革目前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但在放开过程中,一些规则的制定没有跟上就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放开了大量的各类投资公司、放开了各类基金、保险公司等等,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但线上线下大量投资公司出事、骗购骗贷、高息揽储的行为非常之多,就是因为规则制定没有跟上,对于开办投资公司的准入界定和运行规则都没有定下来,必须想办法严肃这些规则才行。另外,放开了各类基金,包括产业基金、重组基金、过桥基金等,基金的特点是用自己的钱来投资,但是现在大量基金不是用自己的钱来投资,而是用银行的钱,包括银行的账外资金所谓理财以及规模很大的委托资金等等都到了基金手里进行投资,由于利率再加一道,结果无形中加大了实业的融资成本。应当看到,用自己的钱投资叫基金,用银行的钱投资不叫基金,现在的情况是银行的外围资金不断增加,都到了基金手里去投资股票等等,应该予以调整,真正恢复基金本来面目。此外,近年来我们放开了五十多家保险公司,而开办保险公司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其涉及社会保障问题,保险公司不能破产,出了问题政府要全力去救,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2008年金融风险中可以让商业银行破产唯独不让保险公司破产,就是因为其具有保障的功能。所以很多人愿意办保险公司,我们近年批了五十多家,结果仍然是规则制定没跟上,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保险公司允许进入股市,但要在遵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这两项原则的基础上,但是很多保险公司违背了这两条原则,大规模入市导致股市有点晃动。保险公司只能做价值投资,但有些保险公司企图拥有控股权,于是到处举牌,如风波不断的“万宝之争”,宝能系不断举牌万科、南玻、格力等引发一系列动荡,保险公司可以入市但都不注意规则,再加上万能险的问题(万能险就是合法条件下的非法集资),险资大量进入股市举牌,这就反映了规则制定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因此上半年到现在我国在推动金融改革与治理金融秩序上做了很多事,主要都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三是货币政策转型,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果不转型,继续无限度增加流动性的话,总有一天会爆发金融风险,所以我们正式提出来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是回落的,4月份回落到10.5%,笔者估计,这一指标将会继续回落。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维系在目前水平,降准已不太可能,而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将会是调节流动性的最主要工具,如若流动性短缺,央行将会增加此类操作,但是无论怎样操作,资金流动是具有方向性的,不会一般流向市场,所以这样一个结果表明决策层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决心,“钱荒”的现象估计仍会持续。

四是稳定外汇。2017年我国外汇市场有点晃动,一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不断释放,二是外汇储备持续减少,去年有一个月份我国外汇储备降低至三万亿元以下,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外汇储备量持续减少,外汇问题就可能会衍生为金融风险。所以防范金融风险必须稳住外汇,具体推出三条对策。一是外汇体制改革中凡是已经放开的一部分,不再收回,比如一张身份证一年可以换五万美金,依旧放开;孩子出国留学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只要拿到海外入学的通知书,就可以放;自贸区企业,如果拿到了对外投资合法的法律凭证,所需外汇也是放开的。因此,凡是已经放开的外汇政策不能收回,但是之前没有放开的则暂时停止。以个人来说,我们在海外三种投资实际上是不放开的,一是不动产投资,这方面一直没放开,所以当前在海外买房子的人资金来源都不太规范,有些是通过地下钱庄、虚假贸易账户、人工携带外汇出境等购买的;二是海外证券类投资没有放开,三是海外投资类保险没有放开,消费类保险如美国医疗类保险是放开的,所以第一条对策就是已经放开的外汇不再收回,即我们不会重返资本管制的道路上来,但是之前没放开的,暂时停止放开,这样既坚持了改革方向,又能稳住外汇。第二条对策就是继续支持技术类的海外并购,如海外收购芯片制造商、半导体制造商等,但是对非技术类的并购严格审查,如在海外收购酒庄、酒店、影院甚至足球队等,就要接受严格审查,言外之意就是不批,因为不允许这样消耗我国的外汇,如果这样消耗外汇储备的话,我们的汇价和外汇储备都会稳不住,所以要严格审查。前段时间网上传出审查积极进行海外并购企业的消息,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不希望进行海外非技术类的并购,这种非技术类并购不利于我们稳定外汇,此外非技术类海外并购也存在转移资金、资金外逃的可能。第三条对策就是鼓励人民币投资“一带一路”,尽量减少消耗外汇储备,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同时带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欧盟央行宣布将价值五亿欧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元转成了人民币,将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大大推进。以上就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出台的三条稳住外汇的对策,如果我国外汇不能稳住,人民币将持续贬值;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将会引发境内的金融风险,甚至做空中国。在今年3月份,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达到1∶7.15甚至1∶7.2,到了1∶7后,最近反弹到1∶6.7现在已经回升到1∶6.8左右,贬值趋势基本停止;在外汇储备方面我们也在增长,最近我国增加持有美国国债也正是基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因为我们外汇储备的重要使用方向就是购买美国国债。所以目前来看外汇基本稳住,外汇问题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已经较小。

综上,今年上半年我国为防范金融风险大致采取了以上四项举措,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其他的问题,例如股市大跌、“钱荒”现象再次出现等,所以也有人对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提出质疑,认为是否需要松动货币政策、不能因为治理金融秩序而影响经济发展等等,但实际上笔者认为相关政策不会有所调整,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主要问题。笔者估计,今年下半年既不会松动货币政策,也不会停止治理金融秩序的工作,更不会松动外汇方面的政策,而是继续维系上半年防范金融风险的基调,对已经出台的办法不再收回,尤其是货币政策上,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再宽松,央行在调整的时候不可能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及不会降准;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会作出调整,但这种调整货币的流向是既定的,所以从整体市场角度来讲,资金还是趋于紧张,“钱荒”的情况仍会存在。这是一个过程,是防范金融风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但还是务必扎实稳妥地将防范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三、“一带一路”战略

2017年5月份我们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非常成功,“一带一路”战略将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中国宏观走势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与全球化问题密切相关,在谈及“一带一路”时就要从全球化说起。截至目前,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分为两次,第一次是1750年—1950年,欧洲列强作为此次全球化的主导,主要是以殖民方式推动全球化,殖民往往伴随着暴力,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则标志着第一次全球化的结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方,美国启动了第二次全球化,以国际贸易为主要推动方式,世贸组织的产生就是此次全球化的结果。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是后半场进入第二次全球化的国家,具有诸多比较优势,因此我国成为第二次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方。从相关数据中我们也能直接感受到中国在参与全球化之后的发展变化: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仅有7万多亿人民币,到2016年底经济总量达到74万亿元,翻了十倍;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近1600亿美元,而现在我们每年外汇储备都保持在3万亿以上,有些年份甚至突破了4万亿;1997年我国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连高速公路都罕见,而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全球。所以在此次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方。相比之下,美国近来连年贸易赤字、连年借债,蓝领工人的工资二十年没有涨幅,作为全球化主导的美国,成为了利益受损方。因此去年特朗普上台不仅是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一种思潮的回归,即反全球化的呼声正一浪高过一浪,直奔中国而来;国外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破坏了全球化的规则,理由是:全球化的核心是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每个国家都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易以获得共享利益,但中国从服装鞋帽、家电汽车到高铁、IT、飞机等几乎覆盖所有领域的生产贸易已经不再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破坏了全球化。一位美国学者撰文:他将全世界比作一个大赌场,庄家是美国,筹码是美元,而中国的角色是在赌场打工提供服务,但中国赚钱后并不参赌,而是等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己开赌场——意在讽刺中国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但没有担负相关责任。所以过去中国参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我们的开放原则就是强调扩大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以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以利用国际资本,但这种便车搭乘三十多年致使国际社会上反对我们的声音众多,因此我们要做调整,在搭别人便车的同时也让其他国家搭上我们的便车,在这一过程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也获得我们中国的发展机遇。于是“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一带一路”是由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议,今年5月份的论坛上已搭建起基本框架,取得一系列成果。“一带”是指陆地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欧亚大通道,连接欧亚大陆,其中包括三大走向: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到达欧洲;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把东南亚大陆链接到这一通道中来。欧亚大通道又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速公路、高铁和空中走廊,就是要通过这三个层次将欧亚大陆连接起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此外在五月份的论坛上习总书记又提出了电通和网通;最近我国实现的一项重大突破即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突破,可将电能输送到5000公里以外,建成连接中亚、南亚和东亚的亚洲电网不再是遥远的未来,相当于把欧亚彻底贯通。“一带”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产业带。大量产业将会集中到这条产业带上,例如现在中东国家的宗教产品有70%在我国宁夏和甘肃生产,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产业集中在这“一带”上。“一带”的第三层含义就是城市群体带,由城市群体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因为以城市之名可以对抗社会上的很多负面东西,像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往往产生在信息闭塞、极其贫穷的地方,一旦城市群体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对于减少信息闭塞、抵抗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推动城市稳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新疆作为“一带”的核心,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准的几个地级市基本上都在新疆,就是意在建立起城市群体来推动地区稳定。应当看到,“一带”目前很多经济意义已经显现出来,据了解,现在新疆人所食用的海鲜来自于印度洋不再来自于太平洋,就是通过瓜达尔港上岸连接到新疆喀什地区到达我国西北部,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巴方起点和“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对刺激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同时现在中亚国家进入太平洋必须通过我们“一带一路”国际陆路通道,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欧亚框架下的最重要的国家。因此“一带”就是以欧亚大通道、产业带和城市群体带为定位,将会给我国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路”则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大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一路”的核心是福建省,从这里首先是南下西太平洋再到南太平洋。西太平洋上岛国众多,人口较少,像帕劳等旅游胜地,近年来国人去游玩的人数很多,未来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再继续往南至南太平洋,就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上与我国已经联系得非常密切,所以“一路”原来是指南下太平洋,从西太平洋到南太平洋;后来又增加了南下印度洋成为“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巴经济走廊的巴方起点瓜达尔港就在印度洋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在建港口也都在印度洋上,所以我国的“一路”也包含南下印度洋,而且印度洋上也有好多岛国如马尔代夫、塞舌尔等,都是所谓的度假胜地,现在我们到马尔代夫、塞舌尔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南下印度洋并不是意在这些岛国,关键瞄准的是非洲大陆。因此五月份论坛上习总书记所说我们的“一带一路”连接了三大洲两大洋,即指连接了亚洲、欧洲、非洲和太平洋、印度洋。总而言之,推进“一带一路”旨在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广阔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中国贡献。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新增长点

最近我国决策层经常提到一个说法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增长点,也叫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我国未来的经济新增长点在哪里就是这一问题的核心。现在逐步形成共识的新增长点有三个,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

(一)经济新增长点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个新增长点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凡是进入战略性发展领域的新兴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产业规模庞大,且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市场需求巨大,即具有战略性。其二,短期内技术能有突破,即具有新兴性。根据这两点特征,笔者总结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具备的八个要点。

第一是新能源。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要点,原因在于其市场需求巨大。新能源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类传统能源来定义的,新能源是指非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六个形态:水能、生物能、地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人类会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一场能源革命,即新能源将代替传统能源。目前德国已经提出要在2030年完成新旧能源转换,现在我国新能源发展也很快,尤其是地能,地能代替空调的技术已经取得了新突破,像北京现在许多高楼大厦夏天的空调以及冬天的暖气都是来自于地能,而且使用成本越来越低;核能发展也很快,我国现在已经正式宣布我们的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已解决核安全、核废料的问题,这在全世界也只有美国、法国和我们国家能够做到。2015年习总书记出访英国时签署了中广核集团联合法国核电公司为英国建设核发电厂的协议;英国在这方面非常谨慎,能同意与我国合作说明我们已经真正解决了相关问题,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建。同时也已经有十七个国家向中国提出建立核发电厂的意向申请。最近了解到华龙一号一台核电机组直接带动的产值大概在300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30万辆汽车的出口价值。预计到2030年,我国当年核发电量将要占到当年发电总量的32%,所以在新能源这个方向上我们国家发展很快,当然现在也有反抗力量,即如何保护传统能源群体的利益并缓和与新能源的冲突,建议将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避免两相冲突。因此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要点,世界也正朝这一方向发展。

第二个要点就是新材料。新材料也是属于战略性范畴,未来市场需求巨大,而且未来技术突破也很快。习总书记2015年年底到访英国时专门访问了曼彻斯特大学的石墨烯研究所,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硬度是钢的几十倍,潜藏着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现在英国剑桥大学用石墨烯生产的电池已用于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航能力可以达到650公里,且一个电池可以连续充电2000次,因此走出实验室实现电动车的普及将不再是遥远的未来,会很快成为现实。我国华为公司生产的石墨烯电池也已取得重大进步,其生产的是非汽车用电池,最近一家企业也在研究石墨烯薄膜代替手机薄膜的技术,一旦替代就不会损坏。所以新材料在未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要点,潜力巨大。

第三个要点是生命生物工程,属于战略性范畴,其市场需求空间也巨大,涉及农业、医疗、卫生、健康甚至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例如去年甘肃省破获的连环杀人案,嫌犯沉寂了十四年没有作案,最后通过基因线索破案。基因就属于生物工程范畴,近来一家实验室就生产出人造肝脏,说明器官移植问题已上升到器官再造问题。该实验室已经生产出了人造肝脏但还没有正式进入人体移植,因为涉及相关法律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已经应用到药物试验,许多肝脏方面的实验要用活体器官完成,但现在生命生物工程技术的推进已经实现了可以运用人造肝脏,因此器官再造不是遥远的未来。所以预计到2030年人均寿命将达到90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来生命生物工程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生命生物工程相关项目的研发成功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第四个要点就是信息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要点也引发很多投资热点,例如芯片制造。路由器是信息技术中重要的元部件,我国华为公司在路由器生产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成为世界第一,但总体来讲我国信息产业在原材料和元部件的生产中还是缺乏先进的企业,所以大量投资涌向这一方向。无线传输技术也是信息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的信息传输技术终有一天会被替代。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还有一个投资热点就是终端使用,这一方向上我们也已有大量的成功案例,马化腾的微信改变了华人世界,马云的第三方支付改变了华人以及华人相关的世界,最近马云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进入欧洲地中海的一些富庶小国,我们在这个方向上投资成果很大,发展也很快。应当看到,我国现在信息技术仍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数据安全问题,一是大数据,我们现在明确提出来了“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以大量资本投向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大数据。大数据带领人们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目前大数据投资量非常大,人类社会变得更加智慧就将得益于大数据;从数据安全性来说,只有当信息量子化传输的时候才会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大量的资本进入到量子化行业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民营资本。我国去年发射了第一颗量子卫星,今年三月份开通了杭州到上海的量子化通道、年底开通北京到上海的量子化通道,今年三月份国务院已经宣布2030年中国可以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提供量子化服务,所以我国在该领域发展很快,再加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多中心和通用技术这两个特征之上可以加任何产业、可以改造任何产业,因此信息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个要点上,投资空间巨大。

第五个要点是节能环保,未来节能环保的唯一出路是技术。一种技术的产生可实现节能环保,而技术发展的方向就是产业。例如废水处理,我国每年的废水处理差不多有近万亿元的市场价值,但是我们现在技术水平能达到的仅仅是一般废水处理,化工废水和医疗废水都处理不了,有些地方就直接排放到地下导致土地重度污染。未来“三废”处理的问题解决加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也会给我国未来带来持续平稳的发展。我们现在工业化城市化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技术的革新以产业的方式来解决。

第六个要点就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人类社会现在没法解决传统能源汽车排废气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替代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汽车,因此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的发展要点。电动汽车就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来看,电池技术是一个亟待进一步研究突破的问题,与此同时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电动汽车不仅是电池问题,还有五个重要的元部件的生产制造亟待突破,但这方面的技术进步速度很快,相信未来电动汽车的时代将很快到来,一旦用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空间。

第七个要点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发展很快,现在生产进入了物联网工业4.0,实际上就是指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的运用。目前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消费生活领域,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相关法律问题没有解决暂时无法上市;现在一些地方的保安系统也引入了人工智能,应用十分广泛。最近日本宣布未来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人类资源投资为切入点,重点发展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其在这一领域的基础雄厚、潜力很大。我国把人工智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十分正确的,因为人工智能时代很快就要到来。

第八个要点是高端装备制造。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水平亟待提高,例如大量的医疗设备我们暂时没有生产能力,像核磁共振医疗器械等,笔者调研中发现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基本原材料是稀土,我国作为稀土矿产大国却生产不出核磁共振仪器,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拥有这种技术专利的人员,如果我们有这种技术专利人员,我们生产出的核磁共振器械在美国按其价格的70%出售都有很大利润空间,但目前美国对我们基本上通过垄断价格来垄断利润。所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实际需求很大,技术上也已有所突破,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意为今后要着力发展。

总体来讲,我们现在所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抓住这八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我们大致匡算一下,这八个要点如果发展起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能给GDP总量的贡献约在40万亿以上,而去年GDP总量一共才74万亿元,可见新增长点的贡献所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变革将会直接影响所有工业领域的变革,像汽车工业就受到新能源、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挑战,笔者估计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八个要点将会逐渐影响到所有的工业体系、真正改变人类生活。

(二)经济新增长点二:服务业

第二个新的增长点就是服务业。服务业将来要成为中国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应以新的观念来认知服务业。我国经济结构处于低端化水平时,当然要强调工业的发展,一旦经济走向高端化,服务业就自然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例如美国每年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服务业,这就是高端经济结构的体现,中国的发展也一样,服务业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分为四大类: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

消费服务业就是为人们消费生活提供的服务,消费服务业包括六个组成部分,第一个是餐饮与商贸,第二个是医疗与健康,第三个是养老消费服务,第四个是儿童消费服务,第五个是家庭消费服务,第六个是交通与信息消费服务,这六个部分统称消费服务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今年国务院明确放开养老消费服务业、宣布社会资本可以进入养老消费服务,应该注意养老消费保障和养老消费服务不是一个概念,养老消费保障是讨论政府的养老政策,而养老消费服务是一种服务业。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并没有爆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因为日本养老消费服务业非常发达。这对我国也是很好的借鉴,养老消费服务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例如所谓保险行业,人寿保险类的公司未来主要的方向就是养老消费服务业,这将是很有前景的行业。

商务服务业就是为商务活动提供的服务,包括五个组成部分,第一个是金融服务,第二个是机构服务,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商务类律师事务所等,第三个是投资咨询与培训服务,第四个是家庭财产管理服务,第五个是园区管理服务。家庭财产管理服务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人们越来越富有,家庭财产需要专业人士来打理,因此出现家庭财产管理服务。所谓园区管理服务是指未来政府不再建园区,都要变成企业化,由企业专门建园区提供各种服务,其他企业可以“拎包入住”。今后大量的中小企业会需要这种服务,所以园区管理服务将成为商务服务业十分重要的内容。

生产服务业就是围绕生产过程直接提供服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是技术服务,第二个是设计,因为许多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于设计,第三个是外包服务,现在分工协作越来越多,企业将自己的零部件或者某个生产过程委托给别人,接受这种委托的就叫做外包服务,我们现在就非常希望中国企业能够给世界五百强提供外包服务,因为这将会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未来外包服务也是生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服务业就是直接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的产业,人在富有之后很多的消费支出不再局限于物质享受而更注重精神享受,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影视音乐戏剧,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投资回报丰厚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很正常,例如最近热播的《欢乐颂》回报率就有百分之两百五十,原因在于剧中所写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一个新的阶层即白领阶层的故事,且以上海为背景将这里的其人其事又刻画得入木三分,必然引发一个阶层的共鸣,所以影视音乐戏剧行业现在面对的市场群体市场空间都很大,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清楚市场消费者群体及其偏好。第二类就是旅游休闲娱乐,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旅游景点常常接待的就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因为人们追求短缺、追求精神享受,这一领域在未来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类就是文化出版体育,其中应当注意体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精神享受服务,近年来与体育相关的产品也有着很好的销路,这也反映出人们富有后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层面的支出。

综上,现在所讲的服务业就是以上这四大领域服务业的统一,大致匡算后四大服务业发展起来每年将会给我们的GDP总量贡献36万亿元以上,与去年全年74万亿的GDP总量相比已经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服务业这一新经济增长点也应予以重视。

(三)经济新增长点三:现代制造业

第三个新增长点就是现代制造业。按照生产产品的社会性质来划分制造业可分为现代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都是传统制造业,凡是生产公共产品的都是现代制造业。我们国家现在私人产品严重过剩,所以生产私人产品的传统制造业不可能再继续支持我国经济增长,因为其自身的发展已到天花板。但是我们的公共产品短缺,所以生产公共产品的现代制造业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发展现代制造业我们已经正式确定了五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就是飞机制造。飞机制造业已经正式确认为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要点,在确立过程中经历了一番争论,按照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不应该制造飞机,购买波音和空中客车的飞机即可,但是飞机制造业对于提升大国的综合国力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在争论中选定飞机制造是第一个重点。今年五月份我国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在美国人看来,中国的客机可能会成为波音和空客的最大威胁;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欧洲期间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表示,希望德方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C919取得欧盟适航认证提供支持,一旦发适航证中国飞机就可以飞往欧洲,这也将对波音和空客带来不小损失;非洲有近80%的机场由我国援建,我们的飞机一旦飞非洲,波音的非洲市场也将面临威胁,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正在挑战波音和空客在全球大型商用飞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再加上我们有着足够大的国内市场,飞机制造业在我国未来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重点就是高铁装备制造。高铁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巨大,尤其在我国这一人口众多、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最佳陆上交通工具就是高铁。未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都非常大。最近我国的高铁网络规划已经从“四纵四横”扩大到“八纵八横”,新开出的“复兴号”也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四大高铁生产商之一,我国的高铁标准已经建立起来被称作“中国标准”,与国际上另一大标准体系“欧洲标准”并行。现在泛亚高铁在修建当中,高铁“走出去”战略在步步落实,中国高铁作为习总书记所讲的“新名片”在未来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高铁装备制造正式列为现代制造业的第二大重点。

第三个重点就是核电装备制造,前文新能源部分已阐述我国完成了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而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要点新能源率先发展的就是核电站核能源,与之对应,核电装备制造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也是应有之义。

第四个重点就是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已正式列为现代制造业的重点,原因就在于我国已经决定用特快技术改变中国电网,特快技术就是指电力高速路,该项技术可将电输送到5000公里以外,即只需将电运输出去,不需要把煤运输出去,耗电量最低,速度最快,此即电力高速路。一旦该技术将电送到5000公里外,生产发电机的企业以及过去提倡的分立式电网企业都将受到影响。但该技术的使用将会使全国形成统一电网,甚至可以联通亚洲电网,所以五月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习总书记讲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还要加上两个通——电通和网通,该技术的确定使用要求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要跟上步伐,例如河南省是生产输变电装备最多的省份之一,现在都面临调整,从主要生产一般的输变电装备转向生产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南美洲的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等国已经向我国提出为其建立特高压输变电设施的要求;欧洲在进行新能源革命之后对电能的需求翻了一倍,为建立欧洲统一电网,也请我国来修建。所以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上未来有巨大的前景,以更好满足世界性的需求。

第五个重点是现代军工制造。现在我们提出了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的提出就标志着我国不搞独立国防工业体系,社会资本可以进入军工生产,在这一条件下现代军工制造业正式列入现代制造业范畴。发展现代军工包括两个重点:现代船舶制造和航天器制造。现代船舶制造被列为重点,原因在于我们要建立远洋海军,远洋海军的编制是航母编制,因此远洋海军反映在现代军工制造上就体现出现代船舶制造这一重点,近年来我们也在这一方向上有很大的投资量,未来仍将作为重点发展行业。航天器制造也是现代军工制造的重点,主要是指卫星制造。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远程智能时代,比如导弹的远程战争,导弹大部分是在太空飞行,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远程战争,而太空的主要控制者就是航天器卫星。所以我国建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可以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总体来说,现代制造业就是目前确定的这五个重点,五个重点加起来每年提供的GDP总量将在30万亿元以上。

现在有一个观点是2030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主体,这一结论的得出我们认为就是重点考虑了经济新增长点,因为未来真正的增量就在于这三个经济新增长点的突破与发展。“十三五”时期国务院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投资项目全部集中在这些经济新增长点上,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重点也将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这些新增长点上。应当看到,一旦我国的经济结构完成了这次调整,我们就将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所以我们的关注重点不应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增长速度已不再具有重大意义,而经济结构不变将会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质量停滞不前。因此我们总体所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寻找新增长点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1]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全文) [EB/OL].(2017-05-11).http://www.china.com.cn/ news/2017-05/11/content_40789833_2.htm.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EB/OL].(2016-07-26).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26/c_1119285168. htm.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