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变”:产业扶贫的改革动力

2017-09-18吕跃

当代贵州 2017年33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三变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三变”:产业扶贫的改革动力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三变”改革不仅让贫困户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变中,更打开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思维局限,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

缺少资源、没有资金、思想局限,是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的三个难题。找准致贫“病根”、开对脱贫“方子”,“三变”改革为都匀市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了路径。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都匀用“三变”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向贫困村注入财政扶贫资金、以“特惠贷”为贫困户提供原始资金支持,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让农民更多地分享财产性收益,走出一条“三变”致富路。

都匀市委副书记胡荣忠表示,都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帮助贫困户利用“特惠贷”、土地等资源进入产业扶贫发展盘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盘活农村土地 资源变资产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很多农村土地长时间以来种植着经济效益较低的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致使土地蕴藏的经济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在都匀,这种情况正发生令人鼓舞的变化。

尹世坤是都匀市小围寨街道办各里村贫困村民,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已经结婚,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家里需要照看,年逾半百的尹世坤不能像儿子一样外出打工。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体力不如以前那样好。”尹世坤说,“虽然家里有十余亩土地,但以种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也不好。”

眼看生活就要陷入困境,2015年3月,都匀市河阳大草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世波积极动员他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来。“你有十多亩土地,种玉米一年也卖不了几个钱。”尹世波主动找到尹世坤说,“现在合作社的规模一天天扩大,接来下良种母牛将达到150头,肉牛300头以上,需要大量的皇竹草饲养,为什么不试试种植皇竹草呢?”

尹世波给他算了一笔账,如果种植玉米,收益除去农药、化肥等成本,一亩地一年收益400元左右,如果改种皇竹草,一吨300元,一年三季,一亩地收成15吨左右,就能卖4000元以上。

前景好、收益高,尹世坤放弃种植玉米,改种皇竹草。2016年,尹世坤光种植皇竹草一项,家庭收入就达到2.2万元,走上了富裕路。

“贫困户除了自己种植皇竹草,还可以把土地作为资源,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到合作社,一亩地一年获得420元分红。河阳大草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盘活了各里村380亩土地资源,带动了全村45户贫困户。”尹世波告诉记者。

“河阳大草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增值的好例子。”小围寨街道办事处扶贫站站长覃春茂说,2016年,小围寨减贫146户480人,计划今年将减贫152户500人。

突破思想局限 农民变股东

2016年5月,归兰水族乡富裕村52岁的村民蒙昌文成了豪勇合作社股东。“自己能在50多岁的时候成为参与分红的合作社股东,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是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蒙昌文说。

时间追溯至2010年1月,远赴山东嘉祥牧业公司学习养殖技术的李兴良、李兴龙、李兴忠三人回到家乡,同年8月成立豪勇养殖专业合作社,唱响“养牛致富”之歌。

豪勇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自身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增收。蒙昌文正是受益者之一,他通过6000元扶贫项目资金、5万元“特惠贷”和5亩土地资产三种方式入股到豪勇合作社,一年分红5360元。“入股分红让贫困户多了一条致富路。”蒙昌文说,“股东参与分红,这是一条和种水稻、玉米、红薯完全不同的路。”

“豪勇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股东有三种方式参与分红。”负责人李兴良说,一是贫困户以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中参与分红,第一年按股金的6%、第二年按股金的9%、第三年按股金的12%进行分红,仅此一项,2016年共有145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首次发放分红4.5万元。

同时,贫困户以“特惠贷”的形式入股5万元到合作社中去参与分红,合作期为三年,每年分红3000元,目前共有60户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年分红18万元。

目前,豪勇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吸收社员156人,其中贫困户81人,直接带动群众235户,间接带动群众21户。

归兰水族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覆盖12个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三变”模式,在产业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变’改革不仅让贫困户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化中,更打开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思维局限。”归兰水族乡宣传员蒙祖孝说。

“三变”拓展致富思路

平浪镇共和村生态蓝莓种植产业项目,以村种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社员)的模式,目前种植生态蓝莓5000亩,今年计划以财政扶贫资金71.46万元扶持贫困户入股的方式,让贫困户成为社员及股东,预计覆盖贫困户145户508人,可帮助人均增收达900元,实现脱贫致富。

毛尖镇摆忙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探索“石涌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33.3万元。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的形式运行,带动贫困户35户142人精准脱贫,村集体每年分红超1.5万元,35户贫困户每户可分红1102.04元。

“三变”改革,切实提高了贫困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帮助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都匀市脱贫攻坚持续提升“造血”功能,选准主攻产业和主攻方向,主要围绕毛尖茶、刺梨、保供蔬菜3大主推产业,平浪优质大米、海花草等10大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村选2个以上优势产业项目,安排扶贫发展基金100万元支持,实现全市5744户(不含民政兜底2818户)贫困户项目全覆盖。

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合作社,继续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参与“三变”改革入股分红,增加经济收入,并鼓励贫困户实施“特惠贷”入股规模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分红3941户、资金总计19583.6万元。

今年4月,都匀市副市长龙仲芳在全市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表示,都匀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东部归兰乡、南部墨冲镇和平浪镇、西部毛尖镇、北部绿茵湖办事处和沙包堡办事处为核心,分别发展肉牛养殖、优质大米、茶叶、农特产品加工等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形成西部茶飘香、南部瓜果黄、西南牛羊壮、北部生产观光忙、东部脱贫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 岳振)

都匀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忠学(右二)在归兰水族乡了解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赵云梅 / 摄)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三变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