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裂缝防治的体会
2017-09-16向丽吴森阳张海孙迪铵
向丽+吴森阳+张海+孙迪铵
摘 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本身特性及施工因素,易造成墙体裂缝,影响了该材料的推广。通过湖州、长兴等几个住宅小区砌块的施工经验,对防治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 砌块; 裂缝
随着节能要求的全面普及,各种各样的节能环保材料层出不穷,有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等。并随着墙体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作为自保温的墙体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已在建筑工程得到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型墙材,它有轻质、隔声、防火、保温等性能优点,但在施工中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砌块拉裂、灰缝开裂、墙面粉刷空鼓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对湖州地区及长兴等几个住宅小区砌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对砌块产生的缺陷控制起到了一定效果,主要总结如下。
1.材料选择、存放
加气混凝土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宜为45d),这样大大减少因为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机会,因为产品出炉28天的收缩率约占了总收缩率的90%以上,强度也有保证。
材料进场后,要做好防雨措施。施工时砌块不宜露天堆放,尤其在春、夏两季,应堆放在有遮盖的地方。
2.砌筑
(1)砌筑前及砌筑过程中不得用水浇湿砌块,表面受潮也不得使用,一般砌块的上墙含水率宜为5%~8%,禁止使用饱含雨水或浇水过量的砌块。
(2)砌筑砂浆宜选用与砌块材质向适应粘结性能良好的专用加气混凝土砌筑砂浆或干粉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小于5mp,砂浆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在砂浆中掺入無机或有机塑化剂。
(3)砌筑前,应按砌块尺寸计算好皮数和排数,砌块排列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块长度1/3,且最小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丁字型、L型墙上下皮砌块应相互咬合。因砌块本身的平整度相当高,故排块的垂直水平灰缝尺寸应控制在2~3mm。
(4)砌筑每楼层的第一皮砌块前,应先用水湿润基面,再施铺1:3水泥砂浆(厚度≥30mm,为细石混凝土,同墙宽),并在砌块底面水平灰缝和侧面灰缝满涂粘结剂进行砌筑。
(5)砌块墙体与框架柱、剪力墙相交处,应设置拉结筋,竖向间距为500~600mm,或与产品配套的“L”型拉结件,每隔两皮砖设置一道。另每砌筑1.5~2.0m高时应采用2根Φ6通长钢筋拉结,以防止收缩拉裂墙体。
(6)砌块墙体与框架柱、剪力墙间宜留设10~15mm宽的间隙,与框架梁或板底留设20mm左右宽的间隙,墙体砌完2周后,间隙内嵌PE棒再填充PU发泡剂,有效防治不同材料之间因收缩产生的裂缝。
(7)一般规定:当墙体长度超过5m,须在中间或每隔5m设置一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3m(墙厚≤120mm)或≥4m(墙厚≥180mm),须在墙高中间部位设置一条钢筋混凝土圈梁。由此加强墙体的整体性强度。
(8)在窗台与窗间墙交接处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容易受砌体收缩影响产生的影响,因此须在窗台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以抗变形,门窗洞口上部的边角处也容易发生裂缝和空鼓,宜采用(框架梁)圈梁取代过梁。
3.管线铺设
(1)管线开槽应待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先弹线,后开槽。开槽应使用切割机并辅以手工开槽器,凿槽时与墙体夹角不得大于45度,开槽深度不宜超过墙厚的1/3。
(2)敷设管线后的槽应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宜比墙面微凹2mm,再用粘结剂补平,并沿槽长外贴宽度不小于200mm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加强。
4.粉刷
(1)粉刷的时间应控制在砌筑完成后7天以后进行。
(2)粉刷施工前应检查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超过允许偏差的部分应磨平,并及时清理尘灰,墙体表面缺损部位及管道、洞口等结合处应用专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3)砌块墙与柱、梁、板交接处预留的缝隙内应嵌塞PE棒并打PU发泡剂,外侧的缝隙口应在PU发泡剂外再用专用嵌缝剂封闭。
(4)砌块墙与柱、梁、板交接处,以及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处需钉挂10mm×10mm网眼大小的钢丝网,每边宽不小于200mm,网材搭接应平整、连接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5)粉刷前先使用专用粘结剂界面剂进行基层处理,厚度为2~3mm,过5~10分钟内进行粉刷工作,施工时应分层进行,总厚度宜为15~20mm,粉刷材料宜用预拌砂浆、干粉砂浆或1:1:6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并增设3厚抗裂砂浆加复合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能有效的防止粉刷层出现裂缝。
(6)考虑砌块本身的平整度,也可以采用薄层批嵌做法:用专用腻子,先批底批土,厚度2~3mm,表面干固后,再批底批土,厚度1~2mm,批嵌总厚度约为5mm,能有效避免墙体表面起皮、开裂。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能够大大减少加气混凝土的砌块拉裂、灰缝开裂、墙面粉刷层的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材料、设备、技术的日益完善,裂缝问题的解决,将大大有助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推广应用,得到社会的认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编号】1006-2688(2017)08-004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