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什邡林区珙桐天然分布特征

2017-09-16赖绪林唐源盛徐昭萍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什邡市珙桐什邡

王 戈,赖绪林,唐源盛,徐昭萍

(1.四川省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 什邡 618400;2.什邡市林场,四川 什邡 618400;3.什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 什邡 618400)

四川什邡林区珙桐天然分布特征

王 戈1,赖绪林1,唐源盛2,徐昭萍3

(1.四川省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 什邡 618400;2.什邡市林场,四川 什邡 618400;3.什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 什邡 618400)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 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从坡向分布来看,珙桐主要分布在阴坡湿润地区;坡位分布特征上,珙桐天然分布主要以中下坡位为主;在海拔 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平均为193.75株·hm-2,天然更新区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和中下坡位。

四川什邡林区;自然保护区;珙桐;天然分布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亦称鸽子树或水梨子为蓝果树科珙桐属植物[1,2],是中国特有、古老的珍稀濒危植物,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同时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3~5]。

四川什邡林区现存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珙桐资源,但目前仍对什邡市珙桐的分布、数量、物种多样性、生境状况、生长力等情况缺乏相应的调查与记录[6~8],只有准确全面地掌握珙桐资源的现状,才能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合理建议,开展原生地或者异地保护,保护现有种质资源[9,10]。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什邡林场面积为2.66万hm2,占整个什邡地域的三分之一,区域内有动物化石之称的国宝大熊猫和植物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等300多种动物和3 000多种植物。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14℃,年降水量 1 200 mm~1 600 mm,相对湿度80%以上,常年多雨雾。由于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

因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境内气候垂直差异和区域性差异较大,从南到北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56℃,雨量增加100 mm。在海拔 1 000 m以下的低中山及平原区,表现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4.9℃~16.1℃,年蒸发量为 1 001.6 mm,年降雨量830 mm~1 200 mm,年日照时数为 1 257.3 h,占可照时数的28%,年无霜期为281 d。中高山区,雨水多,云雾多,冬长(140 d)夏短(100 d),年平均温度14.9℃以下,年蒸发量704.3 mm,年降雨量在 1 200 mm~1 700 mm,年日照时数为691.55 h,年无霜期240 d。

高山区土壤种类较多,呈垂直分布,海拔 2 200 m以下为山地黄棕壤,海拔 2 200 m~3 500 m为山地棕壤,海拔 3 500 m~4 000 m为山地灰棕壤,海拔 4 000 m~4 300 m为高山草甸土,海拔4 300 m以上为寒漠土。

1.2 研究方法

1.2.1 样点和样线的确定与布设

依据国家林业局《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2009-04-01的规范,结合3S技术,采用野外实地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确保本次调查的科学性,根据什邡市植被类型、林业区划、地形、海拔、坡度、坡向等自然条件,并结合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采取路线调查的方法,在1∶50 000地形图上确定野生珙桐的分布面积;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对什邡市境内生态代表区域内设定适宜12个的样方,样方为20 m×20 m。样方调查时,利用GPS仪记录海拔、经度、纬度、坡度和坡向等,每个样方内记录野生珙桐群落类型、植物学特征、生长状况、株数、伴生植物、土壤类型[11]。

(1)以什邡市红白镇、蓥华镇、冰川镇、市林场、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什邡部分,总面积 42 050 hm2内的野生珙桐资源为本次调查范围,收集相关资料。

(2)在调查范围内实地踏查,确定调查路线,在地形图上完成调查线路设计及调查样方分布。

(3)根据踏查结果,进行样方调查,完成野外数据、标本及图片资料采集工作。对什邡市野生珙桐的数量及现状、分布特点、资源蕴藏量、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进行全面普查。采用林业调查评估专业技术,确定什邡市内野生珙桐资源分布区,进而通过对什邡市内野生珙桐资源的分布特点、资源含量等信息进行野生珙桐资源的评估与保护,进一步完善什邡市珍稀野生植物的信息,促进什邡市珍稀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及生态文明与林业建设的发展。

1.2.2 样地调查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什邡市野生珙桐分布区域内共设立12块20 m×20 m的样地(表1),总面积 4 800 m2。对胸径≥6 cm的乔木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树种类型、地理坐标、海拔、胸径、树高、枝下高、叶形叶质、生活里等,并在样地四角及中间分别选取1个5 m×5 m的小样地进行灌木层调查及1个1 m×1 m的小样地进行草本层的调查。记录物种名称、株/从数、高度、盖度等。

1.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作图分析和SPSS 20.0进行分析。

表1样地基本信息表

Tab. 1 Basic information form

2 结果与分析

2.1 珙桐天然分布的海拔特征

根据12个样地的实地调查结果,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 1 200 m~2 100 m,根据样地点海拔分布范围,可将共12个样地点分为5个海拔梯度:在第1个海拔梯度为海拔 1 200 m~1 400 m,此范围内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未发现有野生珙桐资源分布;在第2个海拔梯度为海拔 1 200 m~1 400 m,共设有1个样地,为样地3,除该样地外,在海拔 1 200 m~1 400 m海拔范围内,野生珙桐资源分布较少,根据沿途调查结果,该区间内散生的野生珙桐资源记录在案的仅有5株,该样地为人工干预后产生的珙桐纯林,该样地在5·12汶川地震前有人类聚居,周边树种生长受人类活动影响,具体做法为砍伐杂树,大量种植人工林柳杉,而未砍伐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后自然更新,珙桐成为绝对优势树种,基本逐渐形成纯林,样地内的不同树种仅有刺楸。附近为样地海拔为 1 252 m,平均胸径为10.45cm,平均树高为7.67m;在第3个海拔梯度 1 400 m~1 600 m范围内,共设有6个珙桐群落样地,样地内共有珙桐47株,平均胸径20.25 cm,平均树高为11.96 m,样地内平均珙桐株树为7.83;在第4个海拔梯度 1 600 m~1 800 m范围内,共设有4个样地,平均胸径为20.39 cm,平均树高为13.38 m,样地内平均珙桐株树为14.5 m;在第5个海拔梯度 1 800 m~2 000 m范围内,设有1个样地,样地内珙桐株树为7,平均胸径为25.01 cm,平均树高为14.54 m。

从表2可以看出,在各样地中,珙桐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海拔逐渐升高,在 1 800 m~2 100 m范围内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出现最大值,表示在什邡市野生珙桐的分布区域(海拔 1 200 m~2 100 m)内,海拔越高,珙桐树龄越大,胸径和树高也越大,其原因为相对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在早年珙桐被砍伐现象较严重,境域内现多存为砍伐后萌发新枝,树龄多在在20 a~30 a之间,而在海拔 1 800m以上地区,由于海拔相对较高,山路崎岖,人类活动较少,对森林植被的影响较小,植株成长环境相对较好,林木较高大。

表2各海拔梯度样地珙桐分布情况

Tab. 2 The altitude distribution ofDavidiainvolucrata

海拔(m)样地数(个)珙桐(株)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1200以下00001200~140011010.457.671400~160061520.2511.961600~180041320.3913.381800~20001122.0314.05

表3海拔1 200 m~1 400 m范围内样地外野生珙桐

Tab.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Davidiainvolucratebetween 1 200 m and 1 400 m

海拔高度(m)胸径(cm)树高(m)株数(株)101214.87.31103513.76.21104712.76.81105512.87.21127018.312.71

2.2 珙桐天然分布的坡度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在设置的共12个样地中,珙桐的主要分布坡度为36°~45°之间,其间珙桐株树总数为21株,占到总样地珙桐株树的53.85%,在20°~35°和46°~60°坡度区间范围内,珙桐株树占比分别为38.46%和7.69%,在坡度0°~19°和61°以上的区间范围内,鲜少有野生珙桐分布:说明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

图1 样地珙桐株树随坡度变化Fig. 1 The number of Davidia involucrat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gradient

2.3 珙桐天然分布的坡向特征

根据调查样地数据分析可得(见表4),野生珙桐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坡沟谷地带,水汽充沛。将山体坡向划分为北坡向、东北坡向、东坡向、东南坡向、南坡向、西南坡向、西坡向和西北坡向,什邡市野生珙桐分布坡向主要为东南坡、西南坡和南坡,均为阳坡,其中东南坡向的样地数为6个,西南坡向样地数为5个,南坡向样地数为1,样地内株树占比分别为67.36%、23.61%和9.03%。除这3个坡向外,尚无在其它坡向发现野生珙桐。阳坡较于其它坡向,光热情况较好,而在山坡沟谷地带,空气阴湿,既满足珙桐幼苗喜阴湿,又满足成年树趋于喜光的特性。

表4坡向分布统计表

Tab.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Davidiainvolucratenumber in each slope

坡 向样地数(个)各坡向珙桐株数(株)比分比(%)东南坡62461.54西南坡51025.64南 坡1512.82合计1239100.00

2.4 珙桐天然分布的坡位特征

由表5可以看出,什邡市珙桐分布区域内,野生珙桐生长的主要坡位为中坡,在共12个样地中,居于中坡的样地有7个,占到总样地数的66.67%。下坡、中坡和上坡各样地内的珙桐株树占比分别为5.13%、69.23%和25.64%,从调查数据中看出野生珙桐的坡位分布主要在中坡,而在下坡和上坡分布相对较少。珙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均衡的水分供应,以满足其生理活动和物质合成转化的需要。在坡中下位蓄水能力较坡上位强,坡上位土壤的水分容易以蒸发、淋溶、径流、下渗等方式散失,且坡度越大,散失程度越高,坡上位土壤的有机质、细微颗粒都会随着水分和在其他外力如重力,风,雨水冲刷等作用向下坡流失,导致坡上位土壤肥力流失,土壤板结,孔隙度减小,使土壤恶化;同时在坡下位,靠近坡脚,不利于形成珙桐幼苗生长的阴湿环境,坡上位和坡下位所以较于山中坡,野生珙桐数量较少。

表5各坡位珙桐株数占比

Tab. 5 The percentage ofDavidiainvolucratein each slop position

坡 位比分比(%)上坡25.64中坡69.23下坡5.13

2.5 不同海拔珙桐群落天然更新情况

从表6中可以看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天然更新随海拔变化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但在海拔 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为193.75株·hm-2,说明在珙桐分布区域内,海拔 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水热光等条件最为适合珙桐幼苗更新及生长;同时也与在该海拔范围内珙桐成年树的数量有关,除位于1200~1400m海拔区间的样地3受人为活动干扰形成纯林外,其它11个样地均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各个海拔阶段,珙桐幼苗数量均较为稳定,与区域内珙桐成年树数量成正比关系,每公顷更新幼苗数在50株~200株之间,幼苗平均胸径为3.66 cm、平均树高为4.09 m。

表6珙桐天然更新随海拔变化

Tab. 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vidia involucratenatural renewal with the attitude change

表7珙桐天然更新样地调查数据

Tab. 7 The data ofDavidiainvolucratenatural renewal

样地株树幼苗株数幼苗地径(cm)幼苗高度(cm)幼树株数幼树地径(cm)幼树高度(m)12———22.661.6821——————310———22.031.34210.4613.22.785420.581——62——————71———22.781.398610.6822.861.539410.5623.072.45102——————114———13.52.2121———13.83

2.6 不同坡度珙桐群落天然更新情况

从表8中可以看出,在存在珙桐天然更新幼苗的样地中,珙桐在调查区域内天然更新在坡度36°~45°之间最多,其次为20°~35°。天然更新幼苗数数值在坡度36°~45°区间内达到最大值,在此区间内,珙桐样地内天然更新幼苗数约为1.57,46°~60°和20°~35°坡度区间内的样地内天然更新平均幼苗数约为1.5和1.33。这是由于珙桐群落主要为萌孽更新,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在传播距离、产生后代、适应进化方面都不如有性生殖有效,而在此41°~60°坡度区间范围内的珙桐成年树总数最多,从而导致其间幼苗数最多。

表8珙桐天然更新随坡度变化值

Tab. 8 The characteristics ofDavidiainvolucraterenewal with the slop change

坡度(°)样地数更新幼苗株数更新幼树株树样地内平均更新数20~353131.3336~457381.5746~602031.50

3 结论

(1)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 1 200 m~2 100 m,在此范围内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出现最大值,表示随着海拔的增高,珙桐树龄越大,胸径和树高也越大,其主要原因为海拔底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在海拔较高地区,山路崎岖,人类活动较少,对森林植被的影响较小,植株成长环境相对较好,林木较高大[12,13]。

(2)在设置的共12个样地中,珙桐的主要分布坡度为36°~45°之间,占到总样地珙桐株树的53.85%,野生珙桐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坡沟谷地带,水汽充沛的地带。什邡市野生珙桐分布坡向主要为为东南坡、西南坡和南坡,均为阳坡。

(3)野生珙桐的坡位分布主要在中坡,而在下坡和上坡分布相对较少。在坡中下位蓄水能力较坡上位强,易于形成珙桐适宜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所需各种物质均能较好的满足。

(4)在珙桐分布区域内,海拔 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水热光等条件最为适合珙桐幼苗更新及生长;同时也与在该海拔范围内珙桐成年树的数量有关。珙桐在调查区域内天然更新在坡度36°~45°之间最多,其次为20°~35°,珙桐群落更新主要为萌孽,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在传播距离、产生后代、适应进化方面都不如有性生殖有效,而在此41°~60°坡度区间范围内的珙桐成年树总数最多,从而导致其间幼苗数最多。

[1] 陈艳, 苏智先. 中国珍稀濒危孑遗植物珙桐种群的保护[J]. 生态学报, 2011,31(19):5466~5474.

[2] 陶金川, 宗世贤, 杨志斌. 珙桐的地理分布与引种[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6,03(01):31~39.

[3] 吴庆贵, 贺静, 曾艳, 等. 北川不同海拔珙桐种群年龄结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34(05):25~28.

[4] 张家勋, 李俊清, 周宝顺, 等. 珙桐的天然分布和人工引种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17(01):25~30.

[5] 张征云, 苏智先, 申爱英. 中国特有植物珙桐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保护[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01):66~69.

[6] 陈文年, 肖小君, 陈发军, 等.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20(07):17~19.

[7] 沈泽昊, 林洁, 陈伟烈, 等. 四川卧龙地区珙桐群落的结构与更新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9,23(06):562~567.

[8] 王海明, 李贤伟, 陈治谏, 等. 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特征与更新[J]. 山地学报, 2005,23(03):360~366.

[9] 范川, 李贤伟. 珙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林业科技, 2004,29(06):55~58.

[10] 贺金生, 林洁, 陈伟烈. 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的现状及其保护[J]. 生物多样性, 1995,3(04):213~221.

[11] 王磊, 代勋, 黄良江, 等.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种群分布状态的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09,38(03):72~75.

[12] 苏智先, 张素兰. 珙桐种群生殖物候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0(04):4~9.

[13] 吴刚, 肖寒, 李静, 等.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生存与人为活动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11(04):493~496.

2017-0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0457 );四川省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资助项目(JGYQ2015012)。

王戈,高级工程师,从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E-mail:wangguo3388@163.com。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15

S792.99.03

:A

:1003-5508(2017)04-0074-05

猜你喜欢

什邡市珙桐什邡
什邡农商银行首发20个“红色信贷”项目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及保护
光叶珙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研究
珙桐繁殖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什邡气田A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
等待珙桐
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