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健康与人口经济贫困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

2017-09-16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汶川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候 蔺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 温江 611130)

农村居民健康与人口经济贫困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

候 蔺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 温江 611130)

人口的健康状况低下和其经济贫困存在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2011~2013年,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也大幅下降。但是,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低下,或因健康状况低下引发的经济收益短缺,还普遍存在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因此,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试图研究分析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人口经济贫困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农村居民健康;人口经济贫困;贫困发生率

1 引言

人口的健康状况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是未来人口发展的核心资源。有学者研究表明[1],人口健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健康状况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其良性发展意味着财富值的不断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然而,贫困与健康状况低下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贫困常常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而疾病也常常导致人口贫困或迅速使人们返回到贫困的状态。

人口的健康状况尤其对农村家庭的劳动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发展滞后,健康保障力度偏低。据统计,在新世纪初期,我国缺乏有效医疗保障的农村居民比例高达87.4%,其患病未就诊的比例达72%,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则为89%[3]。由此可见,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长期以来并未享有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其身体健康状况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又直接导致其家庭经济收益局限。

总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因贫致病”“贫病交织”“因病返贫”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制约着我国扶贫减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对汶川县的3个村镇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取得相关数据,随机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3份,以期分析该地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人口经济贫困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 汶川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水平情况

2.1 汶川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首先,汶川县各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率高、强度大、危害深,严重威胁着广大居民、尤其是傍山而居的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地震伤后的致残率大约在20%左右[4]。在本次调查中,43.4%的农村居民曾因灾受伤医治,9.6%的人口因灾终生残疾。另外,由于汶川县地势、气候特征所限,农民的农业耕作难度较大,多方面考验着农民的生产技能和身体素质。常年如此高难度、高强度的农业耕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健康状况。再有,不配套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也制约着农民的就医保健诉求。在调查中,“患病自行处理”的人口达21%,因“看病不方便”而选择不就医的人口比例有5.3%,这势必无法改善患病者的健康状况,反而会造成其健康水平低下。由此可见,汶川县的自然、社会条件不利于汶川县农村居民健康存量的储备,其相关指标评估如下。

2.1.1 死亡率 根据2013年《阿坝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汶川县的总体死亡率(3.75‰)已经达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死亡率的变动趋势呈大幅度下降,说明了该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但是,汶川县的死亡率同邻近的松潘县(2.36‰)、马尔康县(2.75‰)、红原县(1.64‰)的死亡率相比还是偏高,也高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死亡率的平均水平(3.47‰)。

2.1.2 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不同于总体死亡率,其具有特殊的人口学意义。婴儿死亡率的起伏变动,不仅影响着总体死亡率的变动,还影响着零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2009年汶川县婴儿死亡率为18.2‰,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婴儿死亡率4.4个千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05~2007年,汶川婴儿死亡率水平略有起伏,但均低于2009年的水平,说明了汶川县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有待改善,降低其总死亡率水平、提升平均预期寿命仍有较大潜力。

2.1.3 疾病发生率 疾病发生率能够直观说明人口的健康状况,其水平的高低关乎于人们身体机能和地区卫生医疗条件的优劣,其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性更能准确地说明这一问题。2009年,汶川县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为411.02/10万,远远高于同期陕西省(46.52/10万)、重庆市(28.44/10万)的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水平。这表明汶川县人口身体素质较弱,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健康状况偏低。

2.1.4 残疾人口发生率 残疾人口发生率水平直接表明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高低。汶川县的残疾人口发生率与其频繁的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调查数据测算估计,汶川县的残疾人口发生率大约为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4.5个百分点。由于残疾的生理影响和对生活生产的制约,汶川县绝大多数残疾人都是贫困人口,需要帮助和扶持。

2.1.5 自评健康状况 在调查访谈中,结合汶川县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情况,将健康状况自评分级,认为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差的占3%;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差的占25%;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的占31%;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的占30%,认为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好的占11%。

综上分析,如果将人口的健康状况作为一种资源,那么汶川县人口健康资源的存量相对匮乏。从长远来看,人口健康状况低下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收益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2 汶川县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度减少,农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17.2%下降到2012年的10.2%[5];2002~2012年间,四川省农村贫困人口由1041万人减少到340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下降至5.48%[6];而汶川县的情况是,按照最新的贫困标准,截止2012年底[7],全县贫困人口数量达17785人,贫困发生率为17.6%,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902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6%。由于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主要是以经济收入划分,因此上述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汶川县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

根据2013年《阿坝统计年鉴》记载,汶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也高于阿坝州平均水平。但是,汶川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较高,这说明汶川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支结余较少。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为39.3%,四川省农村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为46.8%,而汶川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4.9%,其生活状态处于温饱水平。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被调查者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20.6%;被调查者的家庭储蓄情况“无存款”的人口占69.4%;从被调查者收入来源看,务农的人口比例是36%,其中有相对固定收入的人口占56.3%;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是47%,其中有相对稳定收入的人口占28.2%;无工作无劳动收入的人口占17%,其中因健康状况低下无法生产的占17.6%。在访谈中,自认为贫困的人口占73.6%,其中因病致贫的人口达44.4%。

由此可见,汶川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人口经济现状令人堪忧。鉴于此,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检验汶川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人口经济贫困的关系,为寻求汶川农村贫困人口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因素。

3 汶川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与人口经济贫困的关系

3.1 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健康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关系进行解释

3.1.1 变量描述 在模型中,本文选取了汶川农村居民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健康状况作为主要的指标。首先,引入“是否为贫困人口”的虚拟变量“Pov”,对贫困人口赋值为1,非贫困人口赋值为0。其中以2011年我国公布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标准,定义年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居民为贫困人口。其次,采用被调查者自评健康的指标作为健康状况变量(H),其中“非常好”“良好”和“一般”视为“健康”,赋值为1;“比较差”“非常差”视为“不健康”,赋值为0,并对“教育程度”(E)“年均纯收入”(I)这两个变量进行分类,下面就将各个相关自变量做如下说明。3.1.2 模型建立 以自评健康为解释变量检验汶川县贫困人口发生概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如表2所示。

表1 自变量分布说明

表2 自评健康为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注:*P<0.05,**P<0.01,***P<0.001

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汶川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与贫困发生概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由表2所示,自评健康状态为“健康”的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的概率是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健康”的农村居民的0.117倍,充分说明了贫困发生的概率与农民健康状况相关,印证了前文所提到的人口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到个人经济收益,最终导致贫困的发生。

3.2 结论

从模型运行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汶川县被调查者的年龄与贫困发生呈正向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年龄越大的居民身体状况越低下,发生贫困的概率就越高。第二,男性农村居民相比于女性农村居民更容易发生贫困,这是由于在汶川农村,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参与重体力劳动,因而更容易产生健康问题,导致其发生贫困的概率较高。第三,“在婚”状态的农村居民相对于“未婚”“离异”“丧偶”的农村居民来说更容易贫困,这是因为人们组成家庭之后,家庭成员的数量必然会增加,就会面临更多的外来风险和冲击,形成其陷入贫困状态的概率相对较高。最后,受教育年限越少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导致贫困。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居民其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也相对较高,意味着更容易适应劳动,创造财富,其发生贫困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汶川县的农村居民所从事的职业基本上是低科技含量、高劳动强度和纯体力消耗的劳动生产,除了对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较高之外,还对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第二,汶川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者带来一定的风险,给劳动过程增加了难度,陡坡耕种、高地灌溉为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一系列考验和挑战,造成不利影响。第三,汶川县农村居民的健康储备被频繁的灾害和周而复始的贫困消耗殆尽,日积月累,影响着农村居民劳动收益,导致新一轮的贫困发生。最后,汶川县为少数民族地区,在本次调查中农村户均人口4.52人,在汶川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卫生条件下,若家庭成员中有一人长期患病,无力生产,不仅会引发自身贫困还会引起其家庭的贫困。因此,针对于汶川县农村居民的健康与经济贫困问题,应在现有的扶贫减贫政策措施下,着力优化反贫困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投资,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是当前汶川县农村扶贫减贫的重要工作。除此之外,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大力开展针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活动,具体表现在要更加注重贫困家庭中少年儿童、育龄妇女以及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开展针对于贫困人口的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下乡义务就诊服务;向全民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卫生的习惯养成和注重合理的膳食营养摄入等。同时,要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增强其推广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强化其对经济机会的反应能力和选择能力。总之,从长远来看,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积累人口健康资本,是现阶段实现脱贫减贫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增加个人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Knowles, Owen.Education and Health in an Effective-Labor Empirical Growth Model[J].Economic - Record,1997.73(223).

[2]刘国恩.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01.

[3]韩建民,赵永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

[4]程凯.汶川地震伤残人员灾后生存与发展的思考[J].人口与发展,2008,4.

[5]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存量与减缓贫困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1999,4.

[6]李琼.贫困地区经济与人口健康[J].西北人口,1994,4.

[7]曾晨晨.农村居民健康对我国农村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J].农村经济,2010,9.

2017-06-12

候蔺(198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人口所博士,研究方向:社会老年学,人口经济学。E-mail:houlin4056@163.com.

猜你喜欢

汶川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