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2017-09-16刘雄英麦少兴邓亮亮
刘雄英,麦少兴,邓亮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刘雄英,麦少兴,邓亮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结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作为参照组,均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躁动发生率为30.23%,观察组为9.30%,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全麻苏醒期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是发生于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之后,症状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以及定向能力障碍等,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异常体征。由于腹部手术的创伤通常比较大,呼吸会牵拉到切口,进而引发疼痛,因此此类患者在全麻苏醒期更容易发生躁动。本文特以我院腹部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对其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结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7~73岁,平均(57.16±4.33)岁,平均麻醉时间为(4.51±1.4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作为参照组,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6~74岁,平均(57.21±4.25)岁,平均麻醉时间为(4.58±1.40)年。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和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在术前给予常规方式,麻醉前给予导尿,并于术后等待麻醉苏醒,观察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术前。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阐明麻醉过程和原理,尤其是要告知患者麻醉后可能会发生的异常症状或者不适,说明术后留置引流管、胃管以及导尿管的必要性,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详细解答,并消除患者疑虑以及恐惧和紧张情绪,使其自身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耐受度。(2)术后。调整患者体位,平卧时去枕,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避免医疗器械或者体位不佳而对患者神经、大血管等造成压迫,同时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循环功能障碍,应对其意识和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3)合理使用镇痛药和镇静药。术后麻醉作用消退后,患者痛觉恢复,部分患者会由于伤口疼痛而发生躁动。因此需要予以相应镇痛药或者镇静药。
1.3 观察指标
躁动评分标准为:患者安静,没有发生躁动,则为0分;患者在吸痰等刺激性操作中出现轻微躁动,通过心理疏导可改善,则为1分;患者在没有受到刺激时会发生躁动,有拔管倾向,需要予以制动,则为2分,患者挣扎强烈,需要多人对其进行制动,则为3分[1]。以评分为1分、2分和3分的患者例数之和计算躁动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属于麻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生躁动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器官系统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大大降低了预后。外科手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再加上术后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还有所残余,患者的感觉反应可能有一定异常,此时如果身体存在不适,或者受到外界刺激都会引发一系列反射性反抗。有学者指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不了解麻醉后可能出现的身体反应,缺少心理准备,或者麻醉消退后疼痛感增强,或者发生了呼吸抑制或者刺激性诊疗等具有相关性[2]。鉴于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少躁动发生,是非常必要的。既往不少临床资料指出,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帮助降低躁动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来说具有积极意义[3-4]。本次研究中,特对腹部手术患者施以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30%<30.23%),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5],提示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在苏醒期得到良好的照护,有效避免了容易引发躁动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利于降低躁动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全麻苏醒期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心理疏导、舒适护理以及药物镇静等措施,帮助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1] 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2] 邹雪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57-958.
[3] 马 雪.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02-104.
[4] 孟丽艳.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54-255.
[5] 李 霞,李华,杜秀云,等.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6,37(6):1559-1560.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