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小学融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2017-09-15苗二朝杨晓丽
苗二朝 杨晓丽
【摘要】本文以融文化的内涵为依据,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小学融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融文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融文化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54-02
融文化是教育政策的育人导向。随着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的交往和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还有,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更加迅猛和热烈,信息的接触与交流只在一指间、一瞬间,每个人都是一个与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人,都要有融的理念、融的胸怀、融的行为,这一切构成了融文化的核心内容。融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人文基础。此外,地域文化积淀文化机遇。石家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之一,肩负着文化教育的重任,作为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深深领会教育的职责和任务,应该深入研究、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是责无旁贷的。如何开展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焦点。
一、 以“立德树人”为基准,通识与乐群相融合的现代少年的培养
要培养的人是能够用融会的方法去求知,用融入的理念去做人,而求知的结果是要达到通识,做人的标准是要达到乐群。通识与乐群就是每一名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
1.以通识为基础的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最终成为一名通识之人。使学生所应拥有的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识的人一般称为通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比如: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实施手脑并用,既有操作与实践的动手能力,又有批判性思维或创新意识的动脑能力。
2.以乐群为和谐的团队建设。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最终成为一名乐群之人,以达到学生所应拥有的与他人友好合作与和谐相处的意识和作风。从古代的孔颖达到近代的梁启超、黄炎培,他们都认为:乐群,是友善的、是快乐的。通过合作团队的乐群活动开展,使学生怀有对所有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树立真诚理解、主动关心、热情参与和积极协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3.现代少年:做现代少年,就是拥有现代视野和时代精神,能够以与时俱
进的胸怀和姿态去吸收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技能,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进步。做现代少年,就是能够去融入自然,走进科学,适应社会,拥抱世界,成为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眼光的、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确立明智与立德的融会办学理念或者校训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定位的基准,有了理念,才能有坐标和奋斗的方向。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办学层次,有着各自办学的定位,也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北京大学的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办学理念;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浙江大学的 “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的“明智、立德、勤学、明辨、修德、笃实”、还有其他小学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等等作为办学理念,都在致力于学生智慧与道德的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理念。通过学校六年的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把真才实学融会成自己的潜质,把美德善行融入于自己的生命。融会中明智:提升知识的全面性、思维的系统性、技能的综合性,在融会贯通中有远见、明事理,明智中融入立德。使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合作的行为、达礼的修养,在融为一体中有志向、厚德行。所以,立德教育就是要提升修养、注重实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人以德教育为重点、以礼仪规范教育为基础。
三、群策群智、同心同德的管理风格
一个学校的管理不是一个校长的事情,更不是一个教师的作为,它需要的是全体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们共同生存之地,是群策群智和同心同德的责任管理。学校的管理需要整合校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合八方智慧,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沃土,为教师搭建不断发展的平台。有了学校的大局与大智,才能成就每一个师生的视野和智慧。只有全体教职员工有着要积极构建共同愿景和信念,努力营造和谐教学和管理氛围和环境,每位教师才对教育教学工作融入责任与激情,要相互关心、彼此合作。有了学校的大爱与文化和谐的管理环境,才能成就每个师生的爱心与包容。
四、求理于心与至善于行的为学之道
求理于心是求知的理念,是一种为学之道。至善于行是做人的追求,是一种为人之道。 王阳明的《传习录》中说道:“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表达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他强调乃身心之学,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求理之心,源于好学就要创设文化环境和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发自用心地去追求真理、找寻规律、崇尚科学。要掌握求知的原则、方法和途径,让自己在求理的过程中润泽心智,增长智慧。只有使教育的对象学生至善之行,始于足下,才能发起每个学生自身做起,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品德、情操和作风,积点滴,累分毫,让自己在至善的过程中磨砺修为,丰厚德行。
五、 融会教学, 融入教育
融会教学和融入教育二者相互依存,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他们不能割裂开来,只有真正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平台,才能使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
通过融会教学平台才能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各种文化知识,鉴别和摒弃文化,才能通过教学手段领会中华传统文化,才能通过多元多样的知识与信息的领域、途径、结构和内容培养孩子拥有全面的知识、系统的思维和综合的技能。以达到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感、行为、修养,以融入教育目的,使学生通过融入自我、融入集体、融入校园、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融入自然、融入世界等培养孩子包容的胸怀、合作的行为和达礼的修养。
六、创建兼容并包与众志成城的氛围
兼容并包与众志成城是学校团队精神培养的土壤,是实施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保障,是师生的团结的体现,是有效治学和治教的前提。在学校只有创建这样的风气,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文化、有才能的教师队伍,才能形成融文化的氛围,才能像城墙一样的牢固,团结一致、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克服追求教育质量的种种困难,形成凝聚力,实现融共进。
七、 融教育与融教学为一体的文化培養途径
核心素养是培养的目标,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目的,融教学环节为过程于平台,融入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借入教材,融入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化意义、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素养,以形成小学生的文化底蕴的培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走入学生之心, 观察学生之情感, 诠释人生之哲理和以爱注入各个育人与教学环节,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真生意义的实现素质教育,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和融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
[3]段立军.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年.
[4]人民网记者申宁.《习近平的教育观: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2016年2月20日.
作者介绍:1.苗二朝,(1973.02-),男,汉族,河北省行唐县人,高级教师,本科,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学与管理研究;2.杨晓丽,(1981.09- ),女,汉族,河北省栾城县人,高级教师,硕士,石家庄市绿都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学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