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探究

2017-09-15刘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辩证哲学

【摘要】绿色发展理念内涵相当的丰富,具有较为深厚的的哲学基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凸显普遍联系的整体思维,强调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是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丰富的哲学底蕴。

【关键词】辩证 绿色发展理念 哲学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23-02

我国目前的绿色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弘扬,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是对人类更高级别社会形态的构想和阐释,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之道的揭示与践行,具有深厚而宽广的哲学基础。

一、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展绿色中国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民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的历史既是物质生产的历史,也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活动,充分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最终的方向和结局。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1]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道理,使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习近平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其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充分的彰显了坚持把人民主体地位的放在最高位置的内在要求。才能确保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美丽中国这一绿色发展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能够有效的得到实现。

二、坚持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内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者内在统一。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顺应遵循自然演化的基本规律。人与自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马克思十分肯定自然对于人类的先在性,曾经用自然界是“人的身体”来彰显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指出大自然先存在,在此之后才进化出人与人类。但人又不仅仅是纯自然,而是有理智、意志和灵魂,人以其独有的主观能动性时时刻刻都在改造自然。

自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后,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道路,在经济总量盘踞世界第二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国家总书记曾经说过要求人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站在时代发展高度、在为为子孙后代负责的基础上,重申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深刻反映了全人类对于重新调整人和自然关系的迫切要求,指引了人类超越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迈向更高级生态文明的前进之路。

三、坚持把唯物辩证法的作为绿色中国发展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的方法观察和处理事务问题,克服局限性和片面性,不断有效的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得到飞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此,国家总书记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的辩证统一起来,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两山论”生态文明观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3]。“两山论”把生态文明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断。对此,国家领导人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坚持把普遍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来思考绿色发展

强调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也是唯物主义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放眼整个浩渺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静止的存在。国家总书记一再要求,要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生态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一,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系统。总书记曾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精妙论述清晰地展现了自然生态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要开展保护生态和建设生态的工作就必须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4]。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我国已经进入民生时代,这是用经验可以进行直观的基本事实。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朴实的话语阐述了党的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净化政治生态也必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必然会与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崔剑齐.论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理论原点[D].天津商业大学,2015.

[2]赵丽梅.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2.

[3]叶有华.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J]. 中国生态文明,2015,(03):35-39.

[4]习近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J]. 河北林业,2013,(12):1.

作者简介:刘磊(1992.09-),男,汉族,黑龙江密山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辩证哲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安装问题研究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