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备好小学数学课
2017-09-15胡伟志
胡伟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145-02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教师要上好小学数学课,首先必须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坚持认真备课。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必须围绕教材、教法、学生,进行学习、调查、研究、分析等,付出大量的思维劳动,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课。下面谈谈自己对备好小学数学课的一些看法。
一、做好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学习、研究《数学新课程标准》,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的衔接,明确目的、任务、重点、难点、考试内容和要求。
2.反复阅读教材,疏通各章节知识,了解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了解课堂中的数学有什么关系。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册,替换例子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阅读有关数学资料,对其中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的部分记下题目、出处、编成资料索引,以供随时查找。
4.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以便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做好备课中的具体工作
1.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不论教哪个年级,都要了解大纲中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内容及其编排系统,领会大纲中的基本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所教年级的数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对进一步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自觉地贯彻大纲的精神,圆满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2.认真钻研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教师教好课,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
(1)要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
只有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知道教材的前后联系,特别是几册教材中有关联的部分联系(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后面系统地讲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教的一部分教材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出现的,又怎样为后面教学做准备,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的目的要求,避免教学时的前后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
(2)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要教的一册教材
着重弄清全册的基础知识(概念、法则、性质等)和要注意培养的基本技能,各个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编排顺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每节教材中例题与习题的配合情况。还要把全部习题的难易程度、数量多少和前后联系做到心中有数。
(3)对准备教的一节或一段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可以着重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教学的目的要求。要弄清通过本节或本段教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达到什么程度,侧重培养哪些能力,可以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等。
2)明确教材的编排系统和重点、关键、难点。要分析新知识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它又怎样为教学后面的知识做准备。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的重点是什么。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经过分析可以知道它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9、8、7、6等各加几凑成10;9以内数的组成;三个数连加;10加几等。这几部分内容前边都已学过,这里只是把它们组合起来。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由于20以内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乘法的基础,还必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要了解新知识是怎样引入的,弄清教材是怎样通过典型例子来揭示关键问题的。还要找出学生难于理解的或容易与已学的知识相混淆的难点,教材是怎樣解决难点的。教材的重点、关键、难点不是各自独立的,是有紧密联系的。例如,有时一部分教材的关键也是难点(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千篇一律。
3)要区分例题类型,逐个分析其作用。例题按其作用分,有引入概念的,培养技能的,训练技巧的,联系实际的,与其他部分其他学科综合的等等。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会做”的水平上,而要细致地体味教材安排的每个例题的目的、作用和要求,突出其典范性。并且根据教材要求,还要补充讲什么例题或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替换例子等。以达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4)研究练习题。练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各方面的教学目的任务起重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要研究练习题与讲授内容本文的配合情况、目的要求和编排顺序。弄清哪些是为了巩固概念和法则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发展题,哪些题是复习已学的,哪些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每节课的习题、每章的复习题,教师都应全部演算,熟悉各类题目的解法,能够揭示其数学思想。避免事先无思想准备,课后随意勾划习题,敷衍了事,以致对于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解法不能恰当地给予提示的指导。考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具有开放性与实践性的题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了解学生
备课时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具体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如数学的学习成绩、接受水平、对数学的爱好程度、知识缺陷等。这无论对于已经任教或新接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与原任的数学教师交谈、与学生谈话、复习提问、课外辅导等了解。备课到某一具体章节时,还要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可能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先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些了解,以便备课能做到有的放矢。
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本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材,恰当地选择教法,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这是备好课的关键。组织教材和选择教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设计过程。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目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来安排教学的顺序以及教学的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备课时,教师既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其他教育因素,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愉快合作、探索发现的天地。一般来说,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从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和实际上学生已有的基础来看,教新知识前需要复习哪些旧知识或做哪些准备?
(2)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新知识可以分哪几步,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3)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该选用哪些教学方法?怎样引入新知识,怎样使学生理解新的概念,掌握新的法则或规律?选用什么样的直观教具来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或法则的来源?
(4)怎样引起学习的动机,调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结合所教的内容,怎样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向学生提问?怎样引导学生概括小结?
(6)怎样安排课堂练习?怎样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对可能发现的错误怎样纠正?课内外作业怎样安排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程度?
5.授课计划的拟定
授课计划是备课的成果,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授课计划拟定得是否合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1)学期计划。开学前在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拟定本计划,它包括:教学的目的要求;对全学期的数学教材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的简要分析;在总结前一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具体情况,提出本学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本学期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学期教学进度表等。
(2)单元计划。在学期计划的基础上对将要教的单元拟定详细的计划。它包括:全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划分课时,确定每节课主要内容和要求,配备例题和练习题;确定和安排必须复习的内容。
(3)课时计划(教案编写)。它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具和学具的准备、课型与教法、教学内容及过程、课后的作业及要的说明,其他则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至于教学的内容,其详略可以依其难易程度灵活掌握。备课时,可以一并写出先后几节课(教材中的一节或一个小单元)的教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有利于对一个阶段的内容作出全盘考虑,以利于知识的连贯。教案无固定的格式,以“批注式较为实用,即将教案纸按2:1左右分开,左边写教学内容,右边写有关的提示、說明或教后随想;有的用表格式,内容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课后反思。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课型、教法及学生的状况,可以灵活地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
总之,备课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服务。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教师还应当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