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探究与被动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9-15张笑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探究性教学

【摘要】探究性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近乎被所有教育工作者推崇,可当探究性教学真正被应用于实际时,一种“特殊的”称之为被动探究的探究式教学类型出现,与之对应的是主动探究,二者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却又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二者,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主动探究 被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108-02

《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探究式学习是灵魂,是落实其他理念的载体。而探究性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这使得时至今日人们对探究式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度持续不减。在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探索成果中,不同水平下探究式教学可划分为:有结构的探究、指导性探究、自由探究,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是根据学生发挥探究主观能动性的程度进行的分级定义[1]。在探究式教学实际应用的探究过程中,在传统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的进程中,一种带有传统教学色彩的“特殊”探究式教学模式悄然出现,它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灌输”,却是一种“变质”的探究,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称为被动探究。与之对应的另一种探究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别表现出现代探究式教学的两种类型。

一、主动探究与被动探究的比较

1.主动探究

本文所探讨的“主动探究”,与“学生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释义不尽相同,“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动”描述学生思维、表达与行动的动态过程。因此,“主动探究”意为学生以自主进行探究行为、充分发挥思维想象作前提,以培养“收集整合信息、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大多数人所认知的探究式教学与主动探究本质基本相符。

2.被动探究

被动探究,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关系已模糊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整个探究过程由教师在课前的教案准备中精心设计好,学生的许多探究行为实质是在教师既定的探究框架中进行的,学生沿着教师设定的思维路线进行思考,思维的发散程度被约束在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范围内。之所以将被动探究定义为带有传统教学色彩的探究式教学,是因为较之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学生在被动探究中有具备许多“探究”的特点,例如课堂的积极参与、思维的定向提升、交流合作、动手制作等都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另类的”探究教学模式绝不能以失败的产物与主动探究对立从而被人摒弃,其兼容传统教学特点的属性也能产生许多教学优势。如教师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减少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究难度进而避免学生产生失败情绪、阻碍教学内容的正常完成度等等。

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待主动探究与被动探究,二者关系矛盾而统一,偏执的去讨论两者孰优孰劣的意义不大,辩证的去分析两者各自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合理利用,才是物尽其用的上上之策。

二、主动探究被动探究的运用实例

1.主动探究的运用实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在知识方面的课程目标为:要求学生获得“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学事实,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学生以初中阶段获得的生物知识为基础,通过主动探究达成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其次,除教材已有案例外,本节内容还需要补充其他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与生命和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个过程由学生代替教师自主完成,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最后,从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等方面综合考慮,本节内容以主动探究开展或许更优。以本节内容为例,将简述主动探究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创设情境,提出疑问:“所有生命活动是否都与细胞有关”。

生:分析问题,思考讨论提出生命活动包括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并推测两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师:对学生思维结果进行评析,安排分组,提供探究环境。

生:两组分别收集细胞生命体和非细胞生物生命体的活动实例,分析两种生命活动中细胞参与的特点,小组成员表达各自的看法。

师:监督两组探究开展的境况,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维持探究秩序,为学生在探究过程遇到障碍时提供帮助。

生:两组得出探究结果:“对于细胞构成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非细胞构成生物(病毒),其生命活动依靠细胞才能进行”。两组对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最终验证推测:“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师: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作出分析与评价,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分析这个教学片段,整个过程学生始终扮演着探究主角,自主收集资料,分工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教师作为辅助者,仅为学生提供客观因素上的帮助,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可以概括出主动探究在高中生物内容选择上的适用条件:(1)选择内容难度不宜过高,确保学生能通过已有的认知基础主动探究获取内容事实;(2)选择内容的知识目标不宜过多,以学生始终能保持探究欲望进行探究并完成探究任务为适宜;(3)选择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能以不同思维角度进行探究行为。根据适用条件,“细胞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等内容同样适合以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2.被动探究的运用实例

对于“蛋白质组成与结构”的教学内容而言,由于学生不具备有机化学的认知基础,对氨基酸的结构组成及其种类很难理解,且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等三维空间行为对学生的立体思维有一定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具有很大的难度,此时被动探究的优点便凸显出来。仍以教学片断的形式展现被动探究的应用实例。

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探究主题:“氨基酸与蛋白质都是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二者关系如何?”

生:根据已有认知以及课本或资料的阅读,得出氨基酸为蛋白质的组成单位的事实。

师:逐步设疑:“氨基酸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生物体中有多少种类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之间有何异同,它们的结构通式是什么?氨基酸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构成种类繁多的蛋白质?”学生在进行相应问题探究前,教师应向学生引入“基团”“化学键”“化学结构式”等学生不具备的有机化学相关概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以立体的思维来看待氨基酸的结构方式以及构成蛋白质的过程。

生:带着新概念进行问题的探究,通过分析、交流与讨论等过程,逐步解决问题。

师:对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作出分析与评价。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此教学片段与主动探究教学实例相比较,教师的课堂主动性与课堂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异,深刻体现了被动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把控下探究”的特点。因此,当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很难通过主动探究去完成教学目标时,被动探究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奥苏泊尔认为,当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时,便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3]。因此,无论是选择主动探究还是被动探究,亦或是二者结合使用,只要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能最具高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科学素养,被动探究与主动探究的存在便有了意义。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也印证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存在即合理。

参考文献:

[1]衣敏之.几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教改实践与探索,2004(3):3-6.

[2]胡优波,潘晓.小学教学中变被动探究为主动探究的个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数学片段与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3):93-94.

[3]徐学福.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57-63.

作者简介:张笑,男,出生日期:1993.09.13,职称:研究生,学位: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探究性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浅论参与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