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17-09-15许红霞
许红霞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任务情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精心阐述每一种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问题情境 游戏情境 竞赛情境 任务情境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97-0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够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让教学活动始终吸引住学生,从而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精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思维
古人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也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思考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创造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尽力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使学生较快掌握所学技能。
如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第11课《下载网上信息》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在网上搜索有关“长江三鲜”的信息,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们知道肉质鲜美的鱼类——长江三鲜是什么吗?它们的外形特征你清楚吗?它们的菜品特色分别是什么呢?“比黄金还贵”的美味三鲜又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呢?长江三鲜的营养价值与文化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深入了解长江三鲜的风采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当一位学生说到河豚时,我迅速地通过百度搜索给生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内容,继而引导学生:“其实,我们除了老师的帮忙,同学们也能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到自己想看文字和图片信息”。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下载网上信息,本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妙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寓趣于问,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将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巧妙地设置游戏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推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事学习和探索,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如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5年级第11课《初识Scratch》时,针对学生喜欢小动画、小游戏的特点,新课导入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了几个Scratch的小游戏,通过游戏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蠢蠢欲动之时,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Scratch“打地鼠”等的小游戏,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让他们初次感受到Scratch的魅力。“体验并制作简单的小动画”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紧抓这一兴趣点,促使学生能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预设竞赛情境,激励学生实践
每个孩子的内心总是争强好胜,都渴望表现自己,都想成为比赛的优胜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即参赛选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预先创设合理的竞赛情境,把“竞争机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如在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1《文字输入比赛》时,我选择了“金山打通”进行文字输入比赛,第一轮是组内比赛,第二轮组外比赛,对于学生来说,键盘指法练习觉得练习指法枯燥无味,不想下工夫练习。,所以仍有部分学生的指法基本功不过关,如姿势不对、指法不规范等。当我提出进行比赛时, 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比赛时打字姿势端正了, 常犯的“一指神功”、 “二指禅”、 “互助指法”也不见了,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寻求解决方法:看课本或请教老师、同学,深刻领悟指法学习的奥妙之处,各小组长还主动查看组员的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如此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是可以预见。
如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第23课《复制与粘贴图形》时,我设计了争做护绿小卫士的植树竞赛,竞赛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团队合作精神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在竞赛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无声无息中滋养着。通过小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复制与粘贴”技能,更好地架起了课内外知识的桥梁,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
四、巧设任務情境,激励学生实践
“任务驱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合理的创设任务情境,从而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来进行,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学习内容,让信息技术课堂更为高效。
如在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4年级第8课《设置版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让学生争当城市的宣传大使,用WPS文字制作一份精美的宣传海报。宣传海报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自己运用WPS文字来制作海报,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很快就掌握了页面设置与分栏的方法、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景的创设没有固定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信息技术与自然、社会、人们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营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初探.
[2]申维敏.浅谈新时期下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期刊-2011-11-08.
[3] 高淑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期刊-2015-03-25.
[4]丁爱萍.计算机应用课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任务”设计[J].期刊-2008-04-23.
[5]葛红江.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例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期刊-2007-07-15.
本文系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专项课题课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立项号为1527326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