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7-09-15严奉莲
严奉莲
摘 要:中职物联网技术专业构建“两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全局,对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有机整合,课程设计坚持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感知、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实现物物相连,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应用技术。它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传感器、通信、计算机、网络、智能计算、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领域。物联网的产业被国家列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因此市场潜力巨大,行业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根据有关专家建议:“注重实用、凸现技能、以人为本、产教结合、持续发展、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研发、生产、实施、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都缺乏大量的物联网人才。
通过调研分析,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物理网设备生产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①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②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安装、运维中心……;③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④IT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⑤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
二、专业培养目标
物联网技术专业培养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企业合作,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当地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物联网应用设计开发”三个方向的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经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生的逐步成长为:①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施人才——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人才;②物联网应用运行维护人才——物联网应用维护人才;③物联网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人才——物联网應用开发人才。
三、专业定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定位在五项关键技术的前三项,即:射频识别技术(RE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新型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业企业定位在四个重点产业的前两个,即: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与服务产业和RFID、无线传感器、超高频RFID读写设备、RFID特种标签、无线传感网络、新型传感器等产品研发与制造产业;就业岗位定位在7个重点方向项目的前四个,即: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多功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与制造、新型传感器产品研发与制造和REID特种标签、读写设备等产品研发与制造。
四、课程体系的设置
1.设计理念——逆向课程设计模式
逆向课程设计首先是企业调研,通过对物联网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调研,获得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信息,对相关的岗位进行职业活动分析,总结归纳出知识结构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并与企业专业人员和专家共同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多方认证确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结构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安装调试、应用维护、系统开发”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认真分析研讨,由教师和企业人员、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确定:“两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依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的不同作用,选取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起关键性作用、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起核心作用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起主导作用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物联网应用安装调试、应用维护、设计开发的能力过程中,《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RFID技术及应用》、《网络综合布线与实施》、《网络的设备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体系的设计
根据物联网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该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形成物联网应用的实施、维护、开发为核心“三线”系统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典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与职业鉴定全面接轨,保证学生具有学历证和职业等级证——“双证”。大力推行“一专多能”工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分层次教学,如课外兴趣小组、参加各种层次的技能竞赛等,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技能,增加新的就业优势。
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抽象的理论,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一般兴趣也不高,当让他们动手操作时,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也会有提升。因此,课程的设计,需凸现技能性和实践性。
(2)开放性。与传统课程相比,课程设计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项目为载体,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因此,课程设计可能是跨学科,甚至跨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培养综合型人才。
(3)职业性。可以参考传统的设计基础,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合理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参考文献:
[1]陆春吉.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课程体系.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
[2]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11).
[3]范曲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