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管理行政化的有效性研究
2017-09-15池震霆
摘 要: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性问题,就是管理机制上政府包揽过多以及高度集权。这一问题也对教育质量的增强、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学术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称之为“教育管理行政化”。为了提高教育管理行政化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其次分析了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原因及其背景,最后提出了提升教育管理行政化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育管理;行政化;有效性
校长、学者以及专家们在近些年开始关注和重视学校内涵的构建,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出了“去行政化”,实际上在许多学校之中,“行政化”的问题是十分严重和凸显的。去行政化指的是将某一工作、行业或职业的行政打破传统的束缚,而更加凸显此职业或行业的主导文职。教育之所以被行政化,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过度控制,所以政府应主动放权,促进学校自治的实现。此外,还有人认为是因为行政化在学校中压制了学术权力,所以提出由学术权力来替代行政权力,实施教授治校。而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管理行政化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一、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现阶段,教育管理行政化具备不同的两种语境。第一种是指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控制与学校自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从一个角度来讲,学校具备生产文化与创新知识的主要社会功能,这需要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校成为一个能够享受独立办学自主权的法人团体,根据学术规律来实行真正的学术自由,以及处理学校的具体事务,降低外界对其的支配和干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校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在当下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国家会根据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采取行政干预以及经济调节来加强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发展形势。第二种指的是学校内部的行政化问题,提出了以科层制为主的教育管理行政化制度的滥用和弊端,将学校视为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将学术活动作视为行政事务来处理。根据应然的角度来分析,行政与学术之间本不存在冲突和矛盾。学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传递以及保存知识,但是行政的目的在于管理、协调、计划以及组织学校工作的运行,并将实现学术价值和发挥学校功能视为最终意义。发挥行政职能是有助于实现学术价值的,尤其是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功能和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管理行政化成为了实现功能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方式,客观的看来,行政机构应具备更多的权力。然而由于行政化具备优先性、强制性以及权威性的特点,教育管理行政化过强会导致学术权力与其发生矛盾,尤其是在没有构建有效制度和监督的条件下,很容易导致出现行政人员或是行政机构的异化,从而促使行政权力远远高于学术权力,造车教育管理过度行政化的现象出现。
二、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原因及其背景
1.教育管理行政化与市场化改革
首先是学校的市场化发展增强了教育管理行政化。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是被价格机制所引导的事物,资源配置的实现是依靠商品与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具备自由竞争、自由交换、自由选择的特征,所以各个学校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就要求学校应与企业一样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并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导致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出现。其次是追求目标效率激发了教育管理行政化。当学校进入市场之后就需要追求目标效率,展开市场活动,并且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导致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加剧。最后是市场所具备的不确定性促使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发生。在教育的市场之中,学校也会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出现获益或是损失的情况,所以学校应采取一定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控制,从而促使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出现。
2.教育管理行政化与政府过度干预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中,法律赋予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也明确了学校独立法人的地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简化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进而实现政府教育职能的转变,促进学校实现办学自主权。然而改革存在一定的不彻底性,学校与政府之间依旧处于一个未完全理顺的关系,仍然经常会看到政府对学校的过度干预。首先,政府在教育管理上仍具备一定重要的权力,虽然在《教育法》中为学校列举了众多的自主办学权力,但是没有明确分工学校办学权力与政府管理权力的关系,导致很难贯彻和落实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在实际的情况中学校与政府之间依旧无法明确的划分,政府依旧能够对学校的运行和管理做出直接的影响。学校很难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地调整和设计专业设置,也就无法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环境。
3.教育管理行政化与学术权力的丧失
在世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术权力与专业精神是促进大学学术自由以及自治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但是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由于市场机制与政府的支配交替效益,导致学校之中的学术权力一直被束缚和压制,很难获得根本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这也就是导致教育管理过度行政化的原因。首先,学校没有一个自由、独立的学术传统氛围,并且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然而政府长时间一直处于管理者、办学者以及举办者的角色之中,主导着学校的管理工作和運行机制。其次,学校没有构建明确的学术权力运行机制,也就无法促进知识的创新以及文化的生产。学校在实际情况中并没有真正构建学术委员会,而是由行政来全权决定。所以,这种制度的安排并没有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脱离,这样也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意义。
三、提升教育管理行政化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强化管理行政机构,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教育管理机制的作用开始变得逐渐重要起来。但是由于学校的科层制结构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十分庞大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所以导致整体结构呈现出过于机械的现象。所以,学校也应随着构建服务型政府社会背景之下,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者之间的被管理和管理的关系,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教学理念。此外,学校环境虽然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相对于社会还是比较稳定的,并且管理组织能够预测其工作,实行标准化。实施分权制度,构建专业的管理结构,以教授等学术人员为重要运行因素,行政管理人员则处于中间位置,支持这一管理结构的顺利运行。构建完善的管理行政结构,有助于加深支持人员与行政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促使学术人员成为学校中的主导力量,掌握大部分的科研教学的权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规划制定的目标发展,从而制定更加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的决策,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构建校园的和谐氛围。提高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关键点就是简化教育管理行政化,构建扁平的管理行政机构,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有效地减少管理行政机构的层次和数量,从而加强教育管理行政化的效率。
2.更改教职工的聘任机制,改进教职工的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教职工招聘机制的合理制定,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管理建设,有助于形成一个行政管理人员的流动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育管理行政化的现象。现阶段,学校已经开始改革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在借鉴和总结过往经验的前提下,学校应积极创新教职工应聘制度,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管理人才流动。从一个角度来说,学校应构建评价行政管理干部的机制,工作实绩考核的重点主要分为能、廉、德、绩、勤五大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的教育职员应通过聘任制度来吸收,从外界不断借助考核形式来纳入全新的成员,或是解聘和降职不合格的职员,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用人体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意避免考核过于讲究形式,并且充分运用最终的考核结果,强调考核工作的一定权威性,将奖惩、任用、晋升以及培训等方面都与最终考核结果挂钩,这样教职工就会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学校所制定的评价主题应较为合理以及全面,通过师生、同事、上级领导以及考核组的多方评价来对职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服务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将行政人员的身份进行合同化管理,以此更好地增加管理行政人员的危机感,提高其服务意识,维护学校管理行政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实行遴选校长的制度,促进高校校长的职业化
现阶段,我国教育管理行政化采取的是校长负责制,虽然与国家教育制度不符,但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所以短時间内是无法彻底废除的。但是,德国虽然也将学校划分为国家机构,但是依旧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由此可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更改这一无法彻底废除的教育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学校在推行校长责任制的背景之下,实行遴选校长的制度。当前的学校在承担商品经济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需承担大众文化的剧烈冲击,而且要减少教育管理行政化的过度色彩,因此应由一位具有非学术但能平衡学校管理、学术独立而又坚持教育的领导人来对其进行管理。这也就是遴选校长制度的存在原因。将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教育人员遴选到学校最高位置上,并且采取专业的领导机制,这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一个典范,在解释学术腐败的同时,促进教育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4.实施教授治校的管理方式,增强学术的影响力
教授治校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所束缚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教育管理行政化的过度色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影响力,提高其主导地位,形成较为思想自由的开创学术的能力平台。教授治校的实施首先应找准正确的定位,在实施校长遴选的机制下,充分发挥教授治校的辅助性作用,而不是制衡校长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校长遴选制度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教授委员会真正需要负责的是校长,例如,澳大利亚的高校就是由学术人员、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形成一个学术委员会,并直接向最高层负责,与学校的行政系统相并立,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的制约,各个组织机构之间在执行自己职能的同时,也彼此之间进行相互的制约和监督。由此可以看出,当管理重心向下移动时,就能够保证学术权力的地位,所以学校应成立教授委员会,让其直接规划和决定学校的发展以及科研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师聘请、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行政化有效性的提高,应赋予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重视学术权力的主要地位,构建学校合理的内部制衡体系,逐渐减少学校中过度管理行政化的色彩,强调学校其自身的教育和学术的属性和本质。除此之外,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能够为日后的教育体制问题奠定一个良好的解决基础,也为学校积累一定的制度性优势,以此促进学校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不断对教育管理行政化有效性的探究,必然会逐渐解决教育管理中过度行政化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实现全新的质变。
参考文献:
[1]陈金圣.大学行政化的生成与解构:多学科的视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25-129
[2]于忠海.教育改革中行政化管理与教师专业自主博弈的反思[J].教育学报,2009,(01):242-244
[3]何敦春,杨丛霖,欧阳迪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生态的变迁与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99-104
作者简介:
池震霆(1973—),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