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分析
2017-09-15杨琨
杨琨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运动疗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疗网球肘,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并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治疗网球肘探究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开封市东郊二院从2017年1月至4月收治,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网球肘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运动疗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疗(观察组),另一组只进行肘部八法治疗(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疗效标准的同时记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本文运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同对照组在临床上的疗效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肘部八法 网球肘治疗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与观察对象
2017年1月至4月期间开封市东郊二院收治的,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网球肘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肘部八法)和对照组(采用肘部八法)其中这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最长的患者为38周岁,最年轻的患者为20周岁;病程最长周期为16周,病程最短周期为4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病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其差异均没有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为20名患者,男性13人,女性7人,年龄24.50€?.83岁,病程2.31€?.83个月。对照组是20名健康人。男性11人,女性9人,年龄24.35€?.06岁,病程2.12€?.84个月。
1.2诊断标准
(1)米尔氏试验阳性。前臂被动旋前并逐渐伸直时,肱骨外上髁部出现疼痛。
(2)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年龄20~40歲。
(3)病程1个月以上。
(4)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0分以上。
(5)签署知情同意书。
(6)愿意参与治疗并能够长期坚持,愿意接受整个检查的患者。
(7)就诊前没有接受其它任何治疗。
(8)无不适合参与临床研究的其他疾病者。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叙述的条件的患者。
(2)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肱骨外上髁外伤史或骨折史。
(3)精神病患者、长期卧床患者。
(4)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的患者,及无法坚持至少1个月疗程周期的治疗者。
(5)在治疗周期内需要服用止痛片、激素等药物的患者。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将开封市东郊二院2017年1月至4月收治的,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病程等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运动疗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疗(观察组),另一组只行肘部八法治疗(对照组),观察患者疗效,并记录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坚持观察三个月,并不断访问患者的感受,比较两个组的疗效。用SPSSl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1对照组
采用肘部八法治疗。揉法:用拇指在肘外侧痛点做指揉法三至五分钟,该病痛点常位于肱骨外上髁、肱桡间隙、桡骨小头周围、肱桡肌及伸腕肌群等处。拿法:重点在前臂外侧肌群做拿法二至三分钟。扳法:扳法分旋前扳和旋后扳。旋前扳:医生一手托肘后部,另手抓持患者腕部,将前臂屈肘旋前,然后伸直肘关节。旋后扳:患肢体位如前,将前臂屈肘旋后位,伸直肘关节。摇揉法:医生用腋部夹持患者手腕部,双手握拢肘关节,同时拇指按压肘外侧痛点,做顺时针摇肘二至三分钟,然后逆时针摇二至三分钟,在摇肘的同时揉按痛点。搓法:沿上肢桡侧做推搓手法三分钟,透热为度。弹拨桡神经:分别在三角肌粗隆后缘和桡骨小头前下方弹拨桡神经,手指有抽动伴前臂桡侧麻木为准确。拔节:用中指环抱住患者的拇指进行牵拉,听到响声就停下来,再依次牵拉剩余的四根手指。约持续二十分钟。手法结束以后马上感觉肘关节活动较为轻松,有力,疼痛感减轻或疼痛感消失。每周需治疗三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应嘱咐患者禁止进行前臂运动,同时减少甚至不要提或端重量大的东西,不做前臂旋转用力的动作。
2.1.2观察组
运动疗法和肘部八法同步开展。运动疗法包括伸腕装置的离心运动和桡侧腕短伸肌的静力牵拉。
在进行伸腕装置的离心运动练习时,应该嘱咐患者,他们的肘关节需要全部伸直,放置于床面,前臂应处于旋前位,掌心向下垂于床沿边。同时,手腕尽可能的背伸到最大的程度,随后,手腕逐渐进行掌屈,并做到不能做为止,同时持续停留三十秒的时间。最后,用另一只手帮助患侧手非常慢得回到起始背伸的位置。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几率会出现中度疼痛的情况,但不影响练习,应该保持继续练习。如果出现剧烈的疼痛,同时已经影响了关节活动的功能,就必须及时停止练习,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如果患者在练习后病情疼痛有所减轻或者不再疼痛,就可以停止辅助腕背伸的动作,使其可抵抗自身重力完成背伸。练习每组12次,间歇1min,每日重复3组。每周练习5day,1疗程持续进行2周。
在做桡侧腕短伸肌静力拉伸的练习时,应嘱咐患者,他们的肘关节需要全部伸直,在另一只手的辅助下,使前臂尽可能的旋前到最大的程度,手腕尽量屈曲,然后向尺侧偏,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决定患者可进行的活动的幅度大小。保持此位置三十至四十五秒的时间后放松,间歇时间为三十秒后重复,每组练习六次,每周做五组拉伸练习,坚持完成两周时间为一个疗程。运动疗法在医生的监督下练习疗效更佳,再配上肘部八法的治疗。
2.2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疗效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方法。endprint
2.2.1疗效标准
治愈:肱骨外上髁部疼痛消失,无压痛,持物、扭转无疼痛,肘部活动无受限,随访3个月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肘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2.2.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包括梳头、洗脸、刷牙、解扣、系皮带、提物、拧毛巾、穿衣等8项,每个动作完成情况分为5级:不能完成的为0分,帮助下完成为1分,部分完成为2分,完成时间延长为3分,正常完成为4分,满分为32分。
2.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定量材料使用均数€北曜疾罾幢硎觯捎门涠陨杓贫坎牧蟭检验进行治疗前后数据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观察结果
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233(P<0.0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20例,治愈13例,有好转6例,未痊愈1例。有效率为0.95,治愈率为0.65。对照组20例,治愈10例,好转6例,未痊愈4例,有效率为0.80,治愈率为0.50。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86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83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观察组病例数20,治疗前17.05€?.83,治疗后,28.8€?.76。对照组病例数20,治疗前17.80€?.17,治疗后25.80€?.91。
4结论
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23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86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83,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缓解网球肘患者疼痛,改善其肘部功能活动。综合疗效方面运动疗法配合肘部八法组的效果优于单一肘部八法组。
参考文献
[1] 薛天庆.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球肘与运动处方干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
[2] 傅瑞阳.旋后牵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9,22(2):102-103.
[3] 李智尧,张磊.网球肘研究新进展[J].中国骨伤,2011,24(11):969-9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