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2017-09-15吕柱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拓宽气氛兴趣

吕柱芳

摘 要 语言实践活动是以实践活动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因素组织起来加以施教的一种课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略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 气氛 拓宽 兴趣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言实践活动是以实践活动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因素组织起来加以施教的一种课型。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略谈几点,以供各位同行共同商榷。

1表演课本剧,活跃课堂气氛

表演课本剧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要让学生动起来,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全频道参与。”“情动于中而行于外”。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化转为形象的表情动作。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人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如《苦柚》一课,让同桌的学生扮演小姑娘和老华侨。通过剧中角色的一系列动作和语言,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小姑娘诚实、善良的高尚品质。这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轻松愉快的享受。教师应时时注意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表演舞台,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2展开讨论,开发课外“金矿”

课文只是个例子,不能以此作为定式,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这个例子,得到启迪,触类旁通,习得更多的方法策略,拓展想象空间。学生的发言,内容思路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健康合理就行。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还训练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如《乌鸦喝水》一课,除了扔石子,让水位升高外,还有什么办法?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可谓是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如一生:乌鸦拍拍翅膀,往远处飞走了,不久,它衔来了一根麦杆插人瓶子里,对着麦杆吸起来,终于吸着水了。学生的思维多么浪漫,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

3设计广告、巩固学习内容

广告是一种艺术,创的广告,在短短几秒时间内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让人过目不忘的画面和一句句令人回味无穷的广告词。在语文教学中,如能适时合理地引用便能为你的课堂增添色彩。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要求学生为成熟的杨梅设计一则广告。生甲:江南杨梅,又红又圆,又嫩又甜,吃了都说好。生乙:江南杨梅,天下有名。还有利用成语的谐音做广告,如“天尝地酒(天长地久)”、“咳不容缓(刻不容缓)”、“鳖来无恙(别来无恙)”等。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巩固,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力和全部灵性。

4当好小导游,提高语言表达素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让演寓教于乐,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提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强化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全方位提高语言素质。如学习《黄山奇石》、《记金华的双龙洞》,可组织学生模拟一次旅游活动,按旅游团模式,由学生当导游和当演员。表演时,小导游指着图上的各个景点,依次向全班同学做介绍,并让同学质疑问难。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扎实。这样的课堂表演,在训练学生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其对交际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5开展辩论,提高辩论能力

辩论就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共同的意见。康德说过:“雄辩术是悟性的事作为想象力的自由活动来进行。”开展辩论无疑是一种视野开阔、知识的拓展、智慧的启迪,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艺术魅力。同时辩论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各种信息的交汇和碰撞,疑问总会在这种碰撞中得以澄清。如教学《第一场雪》时,学生就“枯枝被积雪压断了”是否能说明雪下得很大展开辨论:反方认为,枯枝根本就不結实,是脆弱的,即使雪不积在枯枝上,它枯到了一定程度也会断的,因此枯枝的断与雪的大没有联系;正方认为:虽然不能排除枯枝太枯朽时会自断的可能,但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下课文,前面“刮了一下午的狂风",狂风没有把枯枝吹断,还有这里的“积”字说明枯枝上的雪太多了,枯枝是承受不了积雪的压力而断的。在这节课上,老师没对学生不同的看法给予“对”或“不对”的简单表示,而是让他们充分地对话,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参观调查,拓宽学生知识面

参观调查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促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尽可能地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如学了《狼和鹿》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头去调查目前的环保现状。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及自然环境的污染,观察分析生态平衡的情况,查找各种污染源,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实施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学生被一个个令人惊愕的数字震住,写出了一份份加强环保的倡议书,设计出一条条情真意切的环保标语。总之,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方法很多,形式各异。可以根据不同课文、不同学生,因地制宜、因课而异地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方法来,诸如改写故事结局、叙写人物新传、看图看动作猜成语、上网阅读、制作卡片、办手抄报、小组研究、做实验、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对课文有所联想,有所迁移,有所置疑,有所发掘,有所深化,有所实践,有所检验,有所完善。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生活,伸向各个方向,以学定教,“目中有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资源,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知、能、情得到和谐统一发展,使语文教学充满朝气与活力,富有情趣与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宽气氛兴趣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CREATINGAN ATMOSPHERE
我省拓宽企业“混改”——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
写出画面的气氛
软场地土拓宽桥梁地震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