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质量检测管理系统搭建分析
2017-09-15李德山郑磊
李德山++郑磊
摘 要:信息项目检测管理缺乏统一信息化平台,检测管理沉淀不足,管理成果难以共享,质量精益化管理水平难以满足降本增效管理的迫切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H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检测管理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其管理应用的流程,并展示了新的流程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信息项目;检测管理;系统流程;效益
1 信息化项目检测管理系统搭建的现状
H集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软件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制度体系建设顺利开展,势头良好。全员软件质量管控意识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及出厂检测加强,各单位开展了软件产品功能、性能及安全方面的出厂测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当前集团软件质量检测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软件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建设整体薄弱
软件质量检测运行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与实际工作有效融合,规范流程与实际运作脱节现象还普遍存在。制度实施细则及检查考核指标未进一步细化,体系建设的优化完善和效果发挥还任重道远。
1.2 软件产品质量检测形势严峻
集团业务种类较多,分布广泛,检测管理难度大、手段弱,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承建项目研发安全威胁加剧。信息安全管控不到位,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手段不足。质量检测力度不够,产品质量问题较为严重。
1.3 项目软件质量检测管理缺乏统一信息化支撑平台
检测方法和手段不能统一,缺陷知识库沉淀不足,内部测试流于形式[1]。项目人员管理存在死角,人员流动性较大,知识无法有效传递,导致产品研发同质化产品质量缺陷反复发生。
2 信息化项目检测管理必要性
2.1 推进集团质量检测分级分类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构建和实施集团检测管理系统,实现检测管理标准化。通过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现集团对安全质量管控标准、业务流程、评价体系和基础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模板化。持续推进检测标准化建设进程,不断进行优化,全面提升集团检测管理标准化水平。
2.2 支撑集团和产业单位两级项目管控体系
通过构建集中部署、统一实施的集团检测管理应用系统,保证集团系统内检测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的高度统一,实现了集团本部与产业单位的纵向贯通和检测业务的横向集成共享,达到工作流、业务流、信息流统一畅通,实现集团检测管理全过程的可控、在控、能控,将显著提高项目质量管理集团化运作能力。
2.3 积累完整的项目检测数据,实现检测管理知识沉淀和共享
检测管理应用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内部分散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进行共享和利用,实现全过程的软件质量控制和追溯,为软件质量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检测过程与相关业务系统的集成将充分发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价值,使得各级管理者实时掌控产品的检测状态,避免管理的盲区和决策的延迟。
2.4 提高质量检测工作的公开性和时效性
目前集团检测工作的管理依然处于线下阶段,各家研发单位的内部测试数据、集团测试中心的出廠测试数据、三方测试数据等都缺乏有效的渠道进行查询和公示。检测管理应用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提供质量检测各方面的数据即时查询的渠道,使质量检测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集团层面也可以及时了解项目不同阶段的测试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3 信息化项目检测管理应用系统流程
3.1 检测计划管理
(1)检测计划规划:制定检测计划,对检测计划进行发布、维护、查询、变更和审核。(2)检测计划反馈:上级单位对系统内的各项检测计划进行跟踪和监控,并对偏离检测目标的项目进行纠偏。(3)检测计划统计:对制定的检测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和跟踪执行情况。
3.2 内部测试管理
(1)测试委托申请:提供测试委托的申请与审核功能,并且对测试委托协议和总体计划进行设定和审批。包括测试委托申请管理、委托审批管理、委托协议管理、总体计划管理等内容。
(2)测试项目管理:对申请通过的测试项目进行管理。包括测试计划管理、测试费用管理、测试方案管理、测试需求管理、测试用例管理、测试场景管理、测试缺陷管理、测试报告管理、样品管理、测试资源申请等。
(3)测试过程管控:面向各评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单个测试项目的测试过程管理提供规范化的工作平台。包括事件管理、事件查询、工作记录、过程文档和进度管理等。
(4)测试质量分析:抽取统计出测试过程中累积的历史数据,对系统厂商、投运系统、评测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为决策提供量化参考。包括投运系统质量分析、厂商质量分析和实验室工作质量分析等。
(5)资产库管理: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样品、用例、知识、缺陷等建立资产信息,便于重复利用和使用。包括样品库、用例库、知识库、缺陷库等。
3.3 出厂测试管理
(1)测试委托申请:提供测试委托的申请与审核功能,并且对测试委托协议和总体计划进行设定和审批。包括测试委托申请管理、委托审批管理、委托协议管理、总体计划管理等内容。
(2)测试项目管理:对申请通过的测试项目进行管理。包括测试计划管理、测试费用管理、测试方案管理、测试需求管理、测试用例管理、测试场景管理、测试缺陷管理、测试报告管理、样品管理、测试资源申请等。
(3)测试过程管控:面向各评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单个测试项目的测试过程管理提供规范化的工作平台。包括事件管理、事件查询、工作记录、过程文档和进度管理等。
(4)测试质量分析:抽取统计出测试过程中累积的历史数据,对系统厂商、投运系统、评测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为决策提供量化参考。包括投运系统质量分析、厂商质量分析和实验室工作质量分析等。endprint
(5)资产库管理: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样品、用例、知识、缺陷等建立资产信息,便于重复利用和使用。包括样品库、用例库、知识库、缺陷库等。
3.4 三方测试管理
(1)测试委托申请:提供测试委托的申请与审核功能,并且对测试委托协议和总体计划进行设定和审批。包括测试委托申请管理、委托审批管理、委托协议管理、总体计划管理等内容。
(2)测试项目管理:对申请通过的测试项目进行管理。包括测试计划管理、测试费用管理、测试方案管理、测试需求管理、测试用例管理、测试场景管理、测试缺陷管理、测试报告管理、样品管理、测试资源申请等。
(3)测试过程管控:面向各评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单个测试项目的测试过程管理提供规范化的工作平台。包括事件管理、事件查询、工作记录、过程文档和进度管理等。
(4)测试质量分析:抽取统计出测试过程中累积的历史数据,对系统厂商、投运系统、评测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为决策提供量化参考。
(5)资产库管理: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样品、用例、知识、缺陷等建立资产信息,便于重复利用和使用。包括样品库、用例库、知识库、缺陷库等。
3.5 产品版本控制
(1)版本发布:制定检测版本,对检测版本进行发布、维护、查询和审核。
(2)版本跟踪:上级单位对系统内的各项版本记录进行跟踪和监控,并追踪多个版本的开发和维护活动。
(3)版本管理:对版本进行变更管理、缺陷管理、配置管理。
3.6 检测文档管理
(1)文档发布:对文档进行发布、维护、查询。
(2)文档管理:对文档进行关系管理,并进行一致性检查。
3.7 检测标准管理
(1)制定标准体系:编制检测标准文件,划定检测标准范围,形成检测标准体系。
(2)标准体系考核:根据检测标准体系,对各项检测工作进行考核和分析。
4 信息化项目检测管理应用系统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1)实现检测过程信息的积累、集成和共享。把散落的检测信息集中管理,让各部门快速获取想要的检测信息,实时了解产品和过程的检测状态[2],提高信息流转效率,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巨大损失。
(2)提高检测过程的控制能力。从人为控制到系统控制,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过程失控,通过优化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
(3)大大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通过检验不让不合格产品向下工序流转,通过消除过程变异显著提高产品质量,致命性缺陷发生率降低到3%以内,功能性严重发生率降低到10%以内,发生率降低到30%以内。
(4)实现基于数据的质量决策。建立企业数据思维,打通质量数据链;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把握质量问题本质;快速的质量报表分析支持管理决策;实现从经验式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的数字管理转变。
4.2 社会效益
(1)提升企业的公信力。通过严格的检测管理,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大大减少影响顾客满意的过程风险,提升企业公信力。
(2)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集团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质量的控制与提升,严控产品质量,降低各类项目的实施风险,保证各项公共服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5 结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型电力集团质量检测管理应用系统搭建的现状及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项目检测管理应用系统对检测业务管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质量检测的标准化管理,實现了检测管理的知识沉淀与分享。当然该功能自身尚有可进一步完善之处,但目前已渐渐表现对检测管理的优势,同时也希望为其他公司提供相应借鉴与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翔.产品测试管理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朱武,马书磊.应用工作流模型对测试管理过程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8):4336-43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