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其预防与处理对策

2017-09-15闵德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闵德艳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其预防与处理对策。因此,本文首先界定了师生冲突的概念。其次,从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的管教方式、师生间认知差异、师生沟通不畅、社会上不当的行为的示范等方面阐释了师生冲突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师生冲突预防与冲突处理的策略。

关键词 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的原因 师生冲突的预防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从电视新闻、自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校园中师生冲突的事件层出不穷,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矛盾,师生间相互恐吓、殴打等行为,这些师生冲突事件的發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业已阻碍正常教学教学的开展,同时,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以往权威式的师生关系,现在已严重受到考验,师生关系在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下已产生重大的改变。因此,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必须重新调适,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1师生冲突的概念

学者李介至认为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因认知相异、意见不合或是感情不睦而起争执的情形;师生争执的情形主要可区分为公开性的言语肢体冲突或是未公开的敌意两类;亦即有外显的攻击行为(身体或语言暴力)和内隐的抗拒行为(不合作、生闷气、冷漠)。学者王淑俐认为冲突是指师生间的不合或不一致,包括观念、言行、目标及需要等各方面。冲突的形式有隐含的,也有明显,隐含的冲突较内敛、消极,只是内心不愉快的感受,及态度上的不愿合作,明显的冲突则会制造僵硬紧张的气氛,甚至言词的争执及肢体的对抗。学者吴忠泰认为师生冲突是指当师生之间彼此知觉到观念、言行、目标及需要的不一致时,所表现出一连串行为或情绪上对抗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师生冲突的是由于教师与学生感知到彼此间目标、认知、价值观、言行等的不一致性,所表现出一连串行为或情绪上对抗的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双方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以多种方式互动,以表达出教师及学生个人不同的观念、目标等。

2师生冲突的原因

2.1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通常是引发师生冲突导火线之一,再加上教师倾向于急于立即解决问题,很少用心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致使师生缺乏信任从而产生冲突,例如:违反校规及班规或不服管教、编造迟到理由欺骗老师、同学之间打架互殴、上课不专心等、学生顶撞老师或不尊重老师。

2.2教师的管教方式

在传统教育观念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教室里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来决定学生的生活管理、教室常规及教学方式,形成专制式的管理方式。一旦教师依赖这些权力,当学生违反校规、班规时,便会使用这些权力管教学生,不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使用不当而造成过度管教,便会引发冲突。例如:辱骂学生、体罚学生等。

2.3师生间认知差异

老师和学生的生长环境、成长经历、认知的成熟度、人格特质、年龄都不尽相同,因而价值观与认知判断不相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尤其是师生双方因彼此的刻板印象所产生的偏见,导致师生间看法的不一致,所以当双方对同一件事产生歧义时,就容易会产生冲突。

2.4师生沟通不畅

只有当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和学生产生有效的沟通,从而化解误会,避免产生冲突。相反,因为沟通不畅引起误会加深,反而容易加剧冲突的发生。师生沟通不畅可能的因素为:教师指派学生工作时,并未做说明,以致学生误解教师的原意而发生误会,若教师没有及时将误会化解,则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2.5社会上不当的行为的示范

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媒体及自媒体经常传播不当的节目、电影及小说内容,让学生不自觉的加以学习、模仿。有时,不管何种原因,学生对教师的顶嘴、反抗等行为会受到同伴的鼓舞,或者受到网络上部分人群的欣赏,学生的这种负向行为就会不断增强,在同学间被视为英雄人物来看待,从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3师生冲突的预防与处理策略

有效的冲突管理,会引导师生采取正面的应对策略,创生出合作性、支持性的文化规范,进而促进有效的班级管理。因此,教师要正视冲突问题,善用冲突的管理,在双赢状况下,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得以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成功的发展其适当行为。以下从冲突预防与冲突处理两方面来论述:

3.1师生冲突的预防策略

3.1.1建立师生间良性沟通的平台

教师应建立师生间的沟通平台,如班级信箱、师生微信群、私下个别谈话等,让学生有畅通的沟通渠道,推动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师生之间没有代沟存在。而身为教师,应基于平等的立场,多倾听、接纳学生的想法与意见,适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与实际困难,尽量避免用责备的语气与不耐烦的情绪面对学生,使沟通成为日常学习中化解师生冲突的一剂良药。

3.1.2避免权威式的领导方式

师生的对立往往是教师的管理方式太过于权威而导致学生无法认同,可能会造成师生间的冲突时常发生,如果教师能以民主化的领导方式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时刻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着想,学会倾听学生的所需、所想,就能避免或减少师生间的冲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在和谐、民主的班级学习氛围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幸福感及成就感,师生间的感情也会比较融洽亲密。

3.1.3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方面的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依照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思维方式、学习偏好,给予适宜的期望,针对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施教与指导,而不是管理过程中同一化的对待,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矫正其问题行为。这样才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认知差异,而不是一味给予学生学习压力,进而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3.1.4了解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文化特点endprint

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文化与教师文化或成人文化不同,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文化有些具备积极正面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些则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对立,形成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其特点,引导其健康发展。

3.2师生冲突处理策略

第一,正确认知并厘定师生间的冲突。教师要了解师生彼此冲突缘由,积极面对冲突,以冲突为契机,认识师生之间在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不是诉诸于情绪,否则冲突会扩大化。

第二,巧用幽默,积极控制情绪。有时幽默可以化解冲突中火药味,开启沟通的大门。教师的情绪控制情况通常是导致师生冲突的主因之一,当不悦的情绪即将发泄时,教师要敏锐觉察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此时需反复暗示自己:积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任由消极的情绪发泄。情绪激动时,不必急于处理当下的冲突问题,可短暂离开现场,让各自激动的情绪逐渐平静,同时,可设置专门教室,让学生在其中活动或静坐,不妨给彼此一点时间,待情绪冷却后,再沟通交流彼此的差异、误解,理性解决问题。

第三,与学生共同制定奖惩规则。在开学之初,教师宜就班级管理与奖惩,与学生共同商定、明确规则。当惩罚学生时要有明确且令学生信服的理由,不能因消极情绪处罚学生或当众惩处学生;同时,当批评时,不宜采用不文明的语言羞辱、嘲讽学生,须就事论事,而非人身攻击;另外,奖惩要关注公平公正,严格而不严酷,多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与行为,谨慎使用批评或惩罚。

第四,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当师生双方的冲突自身暂时无法化解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第三方可以是学校领导或心理咨询师,这样既可以缓解双方对立的情绪,同时可以帮助双方以合作的态度化解矛盾,搭建师生积极沟通的平台。

师生冲突可能会引发师生双方的不悦或对立,但是冲突本身也会可以促进教师态度、教育观、思维模式、教學方式的转变,给予学生学习的机会,从而增进师生间积极的互动。有效的冲突管理,会引导师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创造出彼此间合作性、支持性的文化模式,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介至.师生冲突之类型与意涵[J].咨商与辅导,2000.

[2] 王淑俐.教师说话技巧---教师口语表达在教学与师生沟通上的运用[M].台北:师大书苑,1997.

[3] 吴忠泰.国民小学教师对师生冲突来源知觉及因应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为例[D].台中:国立台中师范学院,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