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炮增透防突技术研究
2017-09-15廖文涛
廖文涛
摘 要:二氧化碳炮增透是二氧化碳气化产生物理爆炸,改变钻孔周边煤体物理力学特征,使一定范围内的煤体卸压,产生并扩展煤体原始裂隙和初始裂隙,形成瓦斯运移通道;同时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瓦斯竞争吸附,煤体瓦斯加快解析,瓦斯含量降低。试验表明:矿井采用二氧化碳炮增透后,钻孔抽采瓦斯流量提高1.2~5.3倍,有效抽采影响半径提高。
关键词:二氧化碳炮;钻孔抽采瓦斯流量;增透;有效抽采影响半径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煤矿开采水平每年以10m~20m的速度向深部延伸,矿井地应力、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不断增大,煤层瓦斯灾害日趋严重。中国多数煤层具有非均质性、低压力、低渗透率和低含气饱和度等特点。煤层属于非贯通裂隙岩体,内部存在大量不同尺度水平上的裂隙与孔洞,属于极其不连续“各向异性”非弹性的损伤材料,力学特性非常复杂。特别是松软低透高瓦斯、突出煤层瓦斯吸附力强、解析速度慢,瓦斯在煤层中运移困难,常规抽采钻孔内瓦斯流量小,抽采效果差。
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的治本措施是瓦斯抽采。强化抽采防突技术核心是如何加大瓦斯抽采量,降低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使煤层卸压,改变煤体物理力学特征。
1.二氧化碳炮增透机理
二氧化碳炮增透利用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31℃或压力低于7.35MPa时,瞬间(20ms内)气化急剧膨胀(最高可达600多倍)产生高压气体(最高可达270MPa),当压力达到致裂器爆破片极限强度(可设定)时,致裂器爆破片破断,高压气体释放切割钻孔壁煤体和高效渗透,钻孔煤壁周边一定范围内发生破裂变形,同时在爆炸应力波和CO2共同作用下,煤体原有裂隙得以扩展,增加煤体裂隙,直至裂隙内气体压力与煤体应力达到动态平衡,裂隙停止扩展。
煤体对不同气体的吸附能力不同,煤体对CO2的吸附能力大于CH4,当CO2气体进入煤体后,将驱替置换出一定的CH4气体,这部分CH4气体即从吸附态转化为游离态。
CO2炮在爆破钻孔周围形成大量透气性高、裂隙发育的区域,且CO2气体置换出一定的CH4气体,使爆破钻孔周边一定范围内煤体得到充分的卸压,大量地吸附瓦斯解析出来并得以抽采,降低了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达到安全高效抽采瓦斯的目的。
2.二氧化碳炮试验研究
2.1试验矿井概况
试验煤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该矿可采煤层4层,现主采9号煤,煤厚平均为2.84m,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2.55 m3/t。矿井为突出矿井。
2.2 试验方案
2.2.1试验情况
试验主要考察二氧化碳炮前后钻孔自然瓦斯涌出规律、煤层透气性等。试验地点在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矿井设计抽采半径为1.5m。试验在回风巷煤壁上布置均为顺层爆破孔,实际施工情况如图1所示。钻孔孔径为75mm,孔深100m。试验严格按照事先编制的试验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
2.2爆破前后钻孔瓦斯涌出规律
钻孔初始瓦斯涌出强度q0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a有如下关系:
qt=q0e-at (1)
式中:qt—t时刻钻孔瓦斯流量,m3/min;q0—t=0时刻钻孔瓦斯流量,m3/min;a—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d -1;t—钻孔抽采瓦斯时间,d。
爆破前对两个钻孔的瓦斯涌出量进行测试,爆破前G1孔的自然瓦斯涌出量为0.067 m3/min。G1孔在爆破两小时后检测到提示抽采影响半径的足量浓度的示警SF6气体,说明此时影响半径在4.5m以上,G1孔爆破前钻孔抽采瓦斯流量q(m3/min)与时间t(天)的拟合结果为q=0.1047e-0.2936t。此后,对该钻孔进行9天的观测,钻孔抽采瓦斯流量q(m3/min)与时间t(天)的拟合结果为q=0.439e-0.078t,爆破前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为aq=0.2936d-1,爆破后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为ah=0.078 d-1,爆破后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是爆破前的0.27倍;爆破后钻孔抽采瓦斯流量平均为0.399m3/min,比爆破前增大了4.97倍。
同时,G2孔在爆破4小时后检测到提示抽采影响半径的足量浓度的示警SF6气体,则说明此时影响半径在5.3m以上。G2孔爆破后鉆孔抽采瓦斯流量增加5.3倍,并且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减小1.53倍,爆破后瓦斯抽放总量大幅增加。
结论
试验矿井通过二氧化碳炮使钻孔周边煤体裂隙得到扩展,增加了瓦斯流动通道。爆破强化增透过程中,爆破无炮烟,不产生有毒气体。
(1)二氧化碳炮后9号煤层钻孔抽采瓦斯流量衰减明显减小,钻孔抽采瓦斯流量增大1.2~5.3倍。爆破后钻孔瓦斯可抽性强,工作面抽采时间缩短。
(2)二氧化碳炮后瓦斯抽采总量增加明显。矿井采用二氧化碳炮增透技术后,9号煤层采煤工作面抽采钻孔数量减少大量的工程量,缩减了施工周期,抽采效果优于爆破前,安全可靠,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金轩,杨兆中,李小刚,等.我国煤层气储层压裂现状及其展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3):53-55.
[2]张志强,李宁,陈方方,等.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现状与思考[J].岩土力学,2009,30(S2):142-148.
[3]程远平,付建华,俞启香.中国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的发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2):127-139.
[4]杨宏民.井下注气躯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
[5]高远文,等.阜新煤田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甲烷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36(1):19-24.
[6]夏德宏,张世强.注CO2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及效果研究[J].江西能源,2008(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