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2017-09-15张玉洁
张玉洁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3年7月17日,身为辽宁省财政厅副处长的王晓军作为辽宁省第七批援藏干部,踏上了援藏之路,远赴西藏那曲任财政局副局长。
人说那曲一年只有两季:一是冬季,二是大约在冬季,温度常年在零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42.9℃。内地人到那曲,首先面对的就是高寒缺氧。在那曲行署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王晓军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随行的医护人员马上把他送回公寓吸氧。头几天,强烈的高原反应使王晓军彻夜难眠,他清晰地听得见自己心脏努力跳动的声音。低头看看变成了乌紫色的双手,他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毅力,尽快闯过这一关。
地广人稀的那曲,村与村的距离一般都在几百公里之遥,而且多是土路,有的甚至无法称之为“路”。暴风雪、山洪、滑坡等各种险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时还会面对野生动物的威胁。王晓军第一次调研,是到海拔4780米,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巴青县17村。调研结束后,5个多小时的回城路,一会儿雪花纷飞,一会儿大雨如注。到达最后一座桥时,10多米长的铁桥只能看到两边的护栏。越野车开到桥上,整个车身都在晃动。一路有惊无险地行至300多米的高坡上,下车回望,小桥已不见踪影。3年多来,类似的情形对王晓军来说早就习以为常、处变不惊了。
援藏第一年,一份那曲地区财政局职工的体检报告成为王晓军的一个心结: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保健意识、当地医疗水平有限等原因,全局3年没有体检过的干部职工不在少数,而高寒缺氧的环境,又很容易造成相关疾病的高发频发。王晓军经过多方考察和协调,最后确定由一家医院的多功能综合移动体检车定期为全局干部职工和家属进行全面体检,为干部职工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那曲财政底子薄,2015年总财力为80亿元,其中仅2亿元属于本级财政收入,其余均为国家拨款。3年援藏期间,王晓军充分利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经多方沟通协调,积极努力争取,为那曲财政局完善了远程财政信息化会议系统,拓宽了数字化财政平台,为20多个乡镇财政所更换了电脑和打印机,修缮了取暖设备,解决了多年陈欠的烤火煤资金问题,翻新改造了破旧的职工周转房。
因为经济欠发达,当地民众没有什么更好的赚钱方式,大多是向旅游的人们出售一些带有民族与宗教特色的纪念品和装饰品。一次,王晓军看到一个卖首饰的女孩蹲在地上哭泣,就前去询问,得知她为筹集上学的费用来卖首饰,可是,由于去旅游的人砍价狠了点,卖完首饰一算仅赚了几元钱,就难过地哭了起来。王晓军听罢,默默地从兜里掏出200元钱递给她。从此,每当碰到内地来旅游的人们,他就尽量提醒说:“在那曲买这些小物品别讲价,他们很辛苦,也没几个钱好赚。”
2015年,王晓军到那曲孤儿院慰问,看到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满5岁的小女孩,身体瘦弱不堪。他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念叨着,“孩子要是能亲我一下多好”。仿佛心有灵犀,话音刚落,根本不懂汉语的小女孩突然抱着他的头,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王晓军的眼泪流了下来。几天后,他和另外几个援藏干部组成了格桑花爱心服务团队,决心通过努力尽量救助有困难的藏族同胞,让爱心在雪域高原开花结果。他们先后募集了8万余元善款,为那曲孤儿院的500多名孤儿募集了600多套御寒衣服和180多套新玩具。王晓军自己先后拿出3万余元资助贫困家庭和困难学生。一次,他资助的一个孩子来到他的住处,看到他的笔记本电脑,非常羡慕,王晓军當时就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送给了这个孩子。其美巴姆是王晓军从2014年开始资助的一名藏族贫困大学生,现已顺利完成学业。
听从召唤再出征
3年的援藏工作结束了,多少艰难困苦、多少走过的路,都化作浓浓的情感。在王晓军的心里,有一种回家又离家的感觉。3年来,藏族民众给了他太多的爱。所到之处,总有捧着洁白哈达的藏民为他献上最高的礼遇。下乡住在藏民家,淳朴的藏民会在床头为他摆上预防突发高原反应的氧气瓶,在门口为他挂上防止棕熊出没的鞭炮,在晚上不停地为他烧牛粪取暖……
想到就要与朝夕相处的那曲藏族同胞告别,饱含深情的他将不舍与留恋深藏在心底:不说再见——
——那曲,你给予了我什么,让我热血男儿,恋恋不舍,挂肚牵肠?那曲,羌塘,请允许我,将你轻轻地放在我的心坎儿上……
就在王晓军带着回家的喜悦和对那曲的留恋进行收尾工作时,辽宁省财政厅党组鉴于那曲财政局党组的恳请,征求他的意见,能否继续执行下一批援藏任务。当时的王晓军毫无思想准备,毕竟是在高海拔地区,对人的身体不无损害,而且会有不可逆的影响。回到家乡,可以尽快调养好身体,和同事们愉快地工作,和家人幸福地生活。此时,王晓军的心境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然而,王晓军也惦记着那曲的“家”。未了的心愿、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19年军旅生涯的战士情怀,让他在面对那曲财政局党组的挽留和西藏那片热土的召唤时,没有半分迟疑: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组织安排,在未来3年,再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2016年7月22日,王晓军第二次踏上了辽宁省第八批援藏之旅。回想此前3年的援藏历程,家庭重担全部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刚进藏时,儿子正上高一,而第一次援藏任务结束时儿子已经考上大学。2014年3月春节过后,王晓军从家里赶回西藏,途中接到远在河南老家的母亲病逝的消息,他匆匆赶回,料理完母亲后事又匆匆上路。因为援藏,他没有时间看望母亲,以后再也没有补报的机会,满腔的悲伤思念和愧疚之情,让他一路上无法释怀。可是,使命在身,别无选择。未来3年,还有更多的工作任务要去完成,他仍要争分夺秒。
那曲地区水质较差,当地居民结石病发病率很高,王晓军重回西藏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资金为当地打了一口深井。2017年,在辽宁省财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的“创新方式、智力援藏”跨省培训3年规划开始实施,正在完善的推动财政规范化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也将汇编成册……每一项工作都是王晓军心中的大事,都在催促他加快脚步,扬鞭奋蹄。
2016年9月,那曲福利院职工阿旦旦增在送孩子看病返回途中发生车祸,伤情危重,王晓军马上捐助3000元,又发动亲朋好友筹集3万元,帮助他渡过难关。
自小在那曲福利院长大的洛洛和松丹是王晓军二次援藏后资助的一对双胞胎孤儿。为了让她们体会到亲人的温暖,他花了2000多元给她们购置了整套的穿戴。这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母亲的小姐妹,从此有了一个守护他们长大成人的“父亲”,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真情。在援助小姐妹的同时,王晓军还为那曲福利院购置了1000余元的儿童玩具。
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随时随地伸出救援之手,源自一种感同身受的博大之爱。初到那曲的时候,王晓军特地去为解放初期援藏牺牲的一位辽宁籍女医生扫墓,为她送上来自家乡的问候。他默默地在心里说:“我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最后一个,每一个人都会像您一样,爱上这里,像您一样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不怕牺牲。”
是啊,那曲的自然界没有春天,可是,辽阔的羌塘草原却有蔓延了几千年的小草和青苔在显示着生命的倔强;寓意为“幸福花”的格桑花,也从来没有退缩,一年又一年在世界最高的屋脊顽强绽放。
雪山苍茫,草原壮阔,恒久屹立的唐古拉山,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默默奉献的援藏干部。他们有的青丝而来华发而归,有的长眠在了羌塘草原。
援藏在路上,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二十几年间的每一次出征,都意味着每一位援藏干部和家人的默默付出。为了让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洒满羌塘草原,为了让援藏的脚印化作美丽的格桑花绽放在高原的土地上,王晓军笃定信念,在未来的援藏之路上,他将不忘初心,继续执着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