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绩效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2017-09-15谢钟芸

中国市场 2017年22期

[摘要]通过回顾金融监管发展历程,以及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文章着重探讨了银行资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资本数量这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文章旨在阐述有关银行绩效问题的最新研究,供后续研究者参考,进一步创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资本监管;银行绩效;资本充足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012

1前言

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动,银行监管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与银行管理层高度重视建立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2009年4月,G20峰会提出“对监管体系进行改造,以便各国政府及时应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风险”。2012年,中国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必须提取一定数量的资本缓冲。在此背景下,学者们越来越关注银行监管问题,相应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銀行绩效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才能提高银行经营绩效,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由于商业银行一直在金融系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银行问题的相关研究始终不会过时。

新版《巴塞尔协议》加强了对资本的监管,不仅提高了最低资本要求,规定计提一定数量的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而且对于银行资本的质量作出了新的规定,即划分为一级核心、一级其他和二级资本。这些新要求、新规定的出台,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银行业纷纷作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有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信贷行为有紧缩的趋势(熊启跃,2015)。基于银行系统的这一显著变化,文章接下来将着重探讨资本数量的变化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传导机制。

2资本数量变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关于资本数量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仍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表示提高资本充足率会正向影响银行盈利能力(Hanson,2010;Morck,2011;段军山、杨浦,2013)。另一种观点则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反而会使得银行绩效减少(Harle,2010;Martin and Parigi,2013;成洁,2014;陈朱明,2014)。

代表第一种观点的Hanson等(2010)在对美国商业银行的研究中发现,资本充足率与利息收入显著正相关。Morck等(2011)利用全球24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结果发现资本配置效率越高,银行经营绩效也会有所提升。段军山、杨浦(2013)对中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变动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正相关。

然而Harle等(2010)通过对欧洲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提高资本充足率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资本压力,导致银行利润率减少。Martin和Parigi(2013)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他们认为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得银行利润减少。国内学者成洁(2014)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银行在补充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的同时,也会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而不停地注资、增加资本充足率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陈朱明,2014)。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确实会使得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朱明秀、吴奇,2013)。

3传导机制

31风险承担

理论上来说,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会使得银行偏好低风险的经营活动,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也会遏制银行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即银行在提升资本金的过程中会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黄宪等,2011),这也是监管当局加强资本监管的原因。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会促使银行优化投资组合,即考虑低风险的经营活动,避免从事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Laeven and Levine,2009)。Jeannine等(2012)采用加拿大银行数据的研究证实了资本缓冲可以通过抑制银行的风险来稳定经济。李海洪和胡金(2015)以我国81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缓冲资本、风险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缓冲资本水平越高,导致风险承担会有所提升,同时也会提高银行绩效。

但也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往往更偏好风险,资本缓冲强化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熊启跃等,2013),这就意味着银行面临损失的概率大大提高,银行的经营利润也会受到影响。孔德兰、董金(2008)基于我国银行业数据的研究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这必将影响银行的收益。关于这一结论,有学者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银行为了弥补增持资本金,或者投资高流动性证券带来的机会成本,会更加倾向于进行高风险投资,也就是说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Jokipii and Milne,2009)。

32信贷渠道

高的资本充足率往往会抑制银行的信贷行为,使得银行更加谨慎,具体表现为: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会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加银行成本,从而抑制银行的信贷扩张。有研究表明,资本缓冲会抑制信贷增速(Confinet,2011;李楠等,2013)。

Confinet(2011)基于法国银行业数据、Tabak(2011)以巴西银行业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都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确实会使得银行的信贷行为有所紧缩,从而有效缓解经济波动。这一实证结果和之前监管部门的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黄宪(2013)利用中国银行的经验数据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即中国银行业提高资本缓冲会对信贷行为产生影响,使得银行经营更加稳定。

然而由于使用的数据样本、研究方法不尽相同,选取的指标也有所差异,有学者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他们认为资本约束影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从而使得银行利润有所减少(戴金平等,2008)。而面对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会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信贷规模的减少会对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谢玮、曾刚,2011)。王雪珂(2012)利用我国银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得银行信贷增速放缓,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endprint

4结论

缺乏对银行资本的有效监管是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的首要原因,各国在这一场金融危机中逐渐认识到,寻找适合本国金融发展的资本监管制度的迫切性。在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下,全球商业银行纷纷对资本数量做出了调整;中国银监会结合最新的《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新的监管政策,即“区别划分、区别监管”。在此背景下,研究银行资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主要贡献在于对商业银行注重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资本数量变化这个角度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着重阐述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资本监管对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前沿文献的梳理,文章旨在厘清整个研究的脉络,了解国内外关于银行绩效问题的最新研究,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张宗益、刘胤资本约束、风险承担与银行信贷扩张[J].金融论坛,2012(8):14-19

[2]成洁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J].统计研究,2014(2).

[3]邵爽资本缓冲对中国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浙江金融,2016(7):53-62

[4]李楠,吴武清,樊鹏英,等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对信贷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6):11-18.

[5]Martin,A,BMParigi,Bank Capital Regulation and Structured Finance[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3,45(1):87-119

[6]Jokipii,T,AMilne,A,Bank Capital Buffer and Risk Adjustment Decis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11,7(3):165-178

[7]Jeannine,BEt,ALMacroprudential Rules and Monetary Policy When Financial Frictions Matter[J].Bank of Canada Wroking Papers,2012

[8]曾剛,李广子,谢玮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J].金融评论,2011(4).

[9]黄宪,熊启跃银行资本缓冲,信贷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3(1):52-65

[10]熊启跃,刘琦,王旭东资本缓冲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吗——基于跨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监管研究,2013(10):1-20

[11]熊启跃,黄宪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扭曲效应研究——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5(1):48-61

[12]熊启跃,杨昊龙危机以来银行资本监管问题的前沿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监管研究,2015(5):91-107

[作者简介]谢钟芸(1992—),女,湖南怀化人,重庆师范大学2015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