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赛道真正的奥妙
2017-09-15姚胤米
姚胤米
站在位于北京北五环外某卡丁车赛道上的姚启明和平时不太一样。
因为采访拍摄需要,她特地穿了条有鲜艳图案的白底裙子,踩了一双高跟鞋,一头长发披散在肩上——平时很少这样。更为常见的样子是出门前,她会套一件简单的T恤衫和宽松舒服的裤子或裙子,一条马尾扎在后脑勺,额前碎发不留一丝,给人的感觉简朴而严肃。她位于上海的家就在同济大学对面,7分钟的步行时间就可以让姚启明从卧室坐到办公室的椅子上,就连周末带孩子也是“同济大学一日游”—生活方面尽可能地简单。每天围绕在姚启明工作里的关键词是:汽车、跑道、坡度、地形、模拟器。
她是一名赛道设计师—一个极为小众的职业,目前全世界和她一样活跃的赛道设计师只有4个。真正了解姚启明工作内容的人并不多,甚至一些找她设计赛道的人也觉得她的工作就是“画一条线”。
“那只是最初级的阶段,连10%的分量都没有。”姚启明说。可有时候她提交的线形甲方看了并不满意,他们总觉得她画出来的那条线和以前她设计的赛道有点像。实际上,线形设计常常要受现实条件制约,“现在的土地都非常非常小,就那么大一块儿,还一定要凑够要求的公里数,一年我们至少也要设计30个以上的线形,虽然我设计的时候绝对不会把别的线形打开看,但最好的布局也只有几种。”
事实上,一条赛道真正的奥妙并不体现在这条肉眼可见的线形上。什么地方放直道、什么地方放弯道、弯道的横纵向坡度多少最合适、加速点附近需要多大的缓冲区等等,都是设计师倾注在这条闭环曲线上的思考,它决定了车手在这条赛道上实际行驶时的节奏及一场比赛潜在的精彩程度。
在设计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赛道时,姚启明设计了一个看上去很像“骏马”的赛道,契合内蒙古大草原万马奔腾的意象。设计过程中,姚启明加了个“彩蛋”,“骏马”前足的组合弯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奥秘,对应大约400米的距离。“对于大多数的车手而言,400米长的距离,能在6秒内完成这次减速,不冲出赛道已经是非常成功了,但是,一名优秀的车手,他还可以完成一次小小的加速,可以为车手争取0.1到0.3秒的时间。”姚启明说。
车手的追求是速度与激情,作为设计师,姚启明要做的是和车手一起将汽车工业推到极限。当有车手跑出了和她在模拟器上理想状态下只相差0.2秒的成绩时,她会觉得“特别兴奋”,这是她和顶级赛车手之间的默契,像是与对方隔空击掌,惺惺相惜。
与建筑、工业和艺术领域的设计师通常给人“很文艺”的感觉不同,姚启明并不文艺,她认为自己的社会角色更贴近一个“科研人员”、“知识分子”和“实用主义者”。譬如,扔给她一块地,她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画出一个艺术的形状,而是要综合考虑地形、土地条件、怎么避开淤泥和岩石,如何在不良的地质条件下既保持赛道的稳定性,又兼顾这块地更适合的比赛级别,以及在符合所有考量标准上如何少花钱。
研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车辆的基础知识,赛车在跑道上的行驶轨迹等等也是姚启明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与她原本学科背景最契合的部分。姚启明本科读的是道路桥梁方面的专业,研究生期间就一直研究碰撞,“就是车和墙碰撞之后,车的损伤、墙体的硬力改变、怎么减少这些损伤。”
因为出国读博士的签证没过,她只身到上海找工作,通过了一家事业单位面试,成了道路交通系统的一名公职人员。2003年,上海要筹备国际汽车街道赛,姚启明被邀请去做赛场内的防撞措施,也因此接触到了赛车运动。彼时姚启明了解到国内的几条赛道全部都由外国人设计,这让她萌生了自己设计赛道的想法。那个时候,姚启明甚至连一场正式的赛车比赛都没看过。为了补充知识背景,从不看电视的姚启明把家里的电视调到了体育频道,支起了一个三脚架,有赛车比赛时边看边录,之后再倒回去一遍遍看。“別人看的是哪个车开得快,哪个地方超车好玩,我看的是赛道两边有什么东西,车手怎么走线,仪表盘上的转速这些,还有听team radio。”她笑着说:“当时看得眼睛都快瞎了。”
她还去研究了国际汽联对赛道要求的规则,“包括旗语、车辆改装、车检规则,甚至救援规则我都看了。别人可能觉得这些东西和设计师没什么关系,但我觉得这东西很重要。”这些知识让姚启明在那次街道赛上解决了很多与她本不相关的问题,也给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留下印象。2005年,长春要建赛车场,领导们决定让姚启明试一试,从那时起,她的人生道路拐向了赛道设计。
自学能力和不断学习的状态是让姚启明成为一位赛道设计师的重要支撑,实际上也是一名合格的赛道设计师的职业要求,每一条赛道的完成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很多未知状况,只能自己解决。设计鄂尔多斯赛道时,因为当地气候寒冷,路面每隔5米就会出现一条裂缝,为了保证赛道路面不出问题,姚启明花了一周时间看完100多篇国内外学术研究报告,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案,尽管施工方在调沥青时打了折扣,但至今过去了7年,那条赛道还是很完整。
多年积累让姚启明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她把它比喻成一个星系,设计赛道本身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恒星,周围还有很多小行星:关于土地开发、法律法规、经济文化、商业运营、人文考量。而在这个大的恒星里面,还涉及建筑、结构、景观,甚至风水也要懂。
作为设计师的姚启明还要确保跑在赛道上的车手的安全,这要求她必须格外严谨。设计赛道不能马虎,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甚至令车手殒命,项目交付前,她需要一遍遍在模拟器中模拟车辆滑行轨迹,以找到最安全的方案。
前几天,在北京的这处卡丁车场,她发现一个驾驶员3次在同一个弯道撞车,“我这个地方设计的时候速度超过70公里/小时就过不了这个弯了,你第一次开快了把别人撞了,轮胎抱死打转,第二次你还打转,这一打转旁边的车就会被你撞到,真是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的生命。”她说自己当时恨不得冲到赛道上踢那个人两脚。
出生在辽宁营口的她性子里有典型东北人的爽快劲儿。年轻时脾气火爆,在办公室摔过电话也往别人脸上砸过三明治,现在再碰到需求方在电话里劈头盖脸一顿骂,她都把手机先放到一边,等对面声音变小了,她再不急不躁地给对方解释方案的设计,通话最后,她会冷静地说:“你如果不来上海给我道歉,你们的场地就不要做了。”直到现在,和姚启明一起开会的合作伙伴里,还有很多见到她都不自觉地有点“害怕”。
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揣着的柔软。2017年4月,姚启明去欧洲知名的赛车小镇——法国勒芒参观24小时汽车耐力赛。这是一个已经有94年的历史、重量级与F1齐名的赛车比赛。开幕式那天,好多孩子站在第一排专注地看了四五个小时,路面上跑着的老爷车里,坐在司机位上的也不是职业的赛车手,而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和他们的孙子、孙女。她被深入那座城市的汽车文化感染了。那天晚上,姚启明有些失眠,她到赛道上走了一圈,凌晨两三点,当地人在观赛区搭起了帐篷,支着烤架烧烤,跟着音乐唱着歌、跳着舞,“很多人在涌动,发自内心地开心。”那个时候她想,什么时候这种感动也能发生在自己的国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