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7-09-15王祖麟刘化侠王彩英许文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慢性病态度住院

王祖麟,刘化侠*,王彩英,许文丽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泰山 271016)

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王祖麟,刘化侠*,王彩英,许文丽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泰山 271016)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行设计的生前预嘱态度调查表对286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生前预嘱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知晓及认可情况:调查人数的19.9%知道生前预嘱,71.7%接受生前预嘱,67.8%的人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影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态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文化程度、谈论死亡的情况和是否见过急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调查对象只有少数人知道生前预嘱,但他们对生前预嘱有着极大的兴趣,超过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表示接受生前预嘱并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对生前预嘱态度受职业、文化程度、谈论死亡的情况和是否见过急救等因素影响。临床医务人员应关注生前预嘱的相关信息,及时与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能够正视死亡,提高死亡质量。

老年人;慢性病;生前预嘱;调查分析

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1],老年慢性病人群作为特殊群体,长期遭受着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对于一些癌症晚期且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病人进行救治,既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又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了浪费。生前预嘱(Living Wills)是指有决定能力的患者对自身将来丧失表意能力时接受治疗的意愿和/或指定其医疗代理人的文件[2]。有研究表明,与没有生前预嘱的患者相比,有生前预嘱的患者临终前接受积极治疗的比例较少,花费较低,死亡质量更高[3]。国外研究者[4-5]对生前预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生前预嘱的态度和使用情况的调查,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于生前预嘱的态度调查,具体疾病患者群对生前预嘱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生前预嘱的推广及死亡教育临终关怀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2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诊断标准(3)无严重精神及神经疾病;(4)自愿参与并能配合完成调查。排除标准:(1)语言沟通障碍者;(2)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基于“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为基础设计的生前预嘱态度调查问卷。

1.3 资料收集方法

获得管理部门许可后,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并向调查对象保证匿名调查和资料严格保密,由作者及研究团队成员亲自发放问卷,一对一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对于因视力或其他原因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者逐条读出问题,并记录调查对象的真实回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5.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患者,其中男107例,女179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54±5.62)岁,其他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知晓及认可情况

57例知道,229例不知道;205例接受,81例不接受;194例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92例不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见表2。

表2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知晓及认可情况

2.3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前预嘱态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态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文化程度、谈论死亡的情况和是否见过急救,(P<0.05)。见表3。

3 讨 论

3.1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认可及知晓情况分析

表3 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态度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本研究调查显示知道生前预嘱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占24.9%,说明目前生前预嘱在大陆地区还尚未普及,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对于生前预嘱知晓甚少,甚至没有听说过,但是一旦知道后对生前预嘱兴趣较大,大多数老年人对临终阶段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并表示支持对临终问题的讨论,以及生前预嘱的订立。国外研究调查[6]给予309例心力衰竭病人关于疾病、生前预嘱需要和他们是否有意愿签署的调查问卷,只有13.3%研究人群知道生前预嘱是什么,4.9%从医生那听到,研究结果表明,那些越是对疾病状况了解详细的人越对对生前预嘱感兴趣。本研究调查对象中205例接受生前预嘱,占调查总人数的71.7%,调查人员在向患者介绍生前预嘱后,调查对象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生前预嘱。国外研究显示[7],由于老年人患痴呆和中风的可能性加大,而这两种疾病最大的后遗症是言语障碍,因此参与者表示对生前预嘱有着极大的兴趣,愿意接受生前预嘱,主要是因为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他们的想法可以被知道,既能使他们走的安详、有尊严,也可以减轻家庭成员的负担。194例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92例不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在调查中发现,人们不愿签署生前预嘱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不愿意讨论这个话题;否认;缺乏时间;文化信仰;讨论自己的死亡感到不舒服;考虑一旦签署生前预嘱照护会受到限制;如果有预立指示的话,疼痛管理可能不重要,这与国外研究影响生前预嘱签署的调查结果相似[8]。因此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大对生前预嘱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生前预嘱,正确看待死亡。

3.2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态度受职业、文化程度、谈论死亡的情况和是否见过急救因素影响。医务工作者由于其工作性质,对生前预嘱了解的较多,同时国内关于生前预嘱的调查大部分为医务工作者对生前预嘱的态度[9-10],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接受生前预嘱,并愿意与病人进行生前预嘱的相关讨论;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更容易接受生前预嘱,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在短时间内对新鲜事物理解困难,获取资源的途径较少,再加上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死亡避而不谈,忌讳谈论死亡,大部分老年人不能正确的看待死亡,一定程度上抵制生前预嘱。作为医务工作者应与病人共同讨论制定临终治疗和照护计划,使病人感到舒适[6],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对未来及时做好准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讲谈论死亡的情况会影响患者对生前预嘱的接受程度,公开谈论死亡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家庭角度来讲,通过与家人谈论死亡,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死亡焦虑,看待生前预嘱会更加坦然,通过实施生前预嘱,个人的意愿会被家庭重要成员获知,从而减轻家庭成员的困惑感和疑虑[11]。而对于见过急救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增加与死亡的接触次数,会促使他们对死亡的思考,在死亡来临前自己可以做什么,因此更容易接受生前预嘱。一项研究将生前预嘱与症状管理运用于社区肿瘤护理实践中,姑息干预包括预立指示的讨论,使用“生前预嘱-我的5个愿望”工具,参与人员一致反映该工具效果很显著,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病人的情感完好性[12]。

4 结 语

研究表明,2014年72%的60岁以上老年人在其去世时拥有生前预嘱,与10年前47%相比提高了[13]。拥有一份生前预嘱,可促使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命和死亡,患者的生存不会因为接受自己不想要的高科技的治疗而背负沉重的医疗费用[14]。生前预嘱对于医务人员来讲,为他们重新考虑医疗决策提供参考,因为每位病人在他们临终阶段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不应将其仅仅作为医疗用语,要将老年人纳入到治疗护理计划中来,明确其在老年和临终阶段想要什么[15],进一步落实到实践中去,无论对病人、他们的家庭亦或是医务人员来讲,都包含着重大的意义[16]。作为护士,我们不仅要关注临终病人和老年人,我们也需要鼓励我们的年轻朋友、家庭成员和病人准备像复苏指示和机械通气使用的文件书写,我们需要激励他们学习更多关于生前预嘱的知识。促使每个人都能打破传统文化的舒服,正确认识死亡、看待死亡,通过对生前预嘱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后续对我的五个愿望的签署,正确表达自己对于生命治疗的看法,不仅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来讲是一种进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亟需社会和个人推广生前预嘱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改变人们的死亡观,正视死亡,提高人们的死亡质量。

[1]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EB/OL].(2013-02-27)[2014-05-21].http://www. cncaprc.gov.cn/jianghua/22341.jhtml

[2] Mercadante S, Costanzi A, Marchetti P, Casuccio A. Attitudes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Toward Euthanasia and Living Wills. J Pain Symptom Manage.2016 Apr;51(4):e3-6.

[3] Siveira MJ, Kimsy, Langa K M.Advanced directives and outcomes of surrogate decision making before death[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3):1211-1218.

[4] Blackmer J, Ross L .Awareness and use of advance directives in the spinal cord injured population[J].Spinal Cord,2002,40:581-594.

[5] Schiff R, Rajkumar C, Bulpitt C. Views of elderly people on living wills: interview study[J]. British Medical Journ al,2000,320(7250):1640-1641.

[6] Beth Karver S, Berger J.The importance of discussing living wills with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Rev Esp Cardi ol,2010,63(12):1396-1398.

[7] Schiff R, Rajkumar C, Bulpitt C. Views of elderly people on living wills:interview study. BMJ,2000,320(7250):1640-1641.

[8] Living wills become more common.Harv Mens Health Watch,2014,18(12):8.

[9] 武燕燕. 120名老年科护士对生前预嘱的认知现状调查[J]. 护理学报,2017,(02):45-48.

[10] 郭欣颖,赵艳伟,王 绯,等. 医护人员对于生前预嘱态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6,(11):1381-1382.

[11]Galambos C.Living wills:a choice for the elderly.Soc Work,1989,34(2):182-185.

[12] Lesperance M, Shannon R, Pumphrey PK, Dunbar E, Genther R, Coleman CL, Tabano M, Maurer J, Vazquez A, Capp E, McMillan J, Wilkerson K, Robbins G, Phillips DG, Howick P, Solaun C, Sloan J, Colón-Otero G.Training mid-level providers on palliative care: bringing advanced directives and symptom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to community oncology practices. 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4,31(3):237-43.

[13] Maeda Y, Shintani S. Perspectives concerning living wills in medical staff of a main regional hospital in Japan. J Rural Med,2015,10(1):29-33.

[14] 崔 静,周玲君,赵继军. 生前预嘱的产生和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09):860-861.

[15] Scott H. Nurses are to discuss living wills with elderly patients.Br J Nurs,2003,12(5):268.

[16] Cogo SB, Lunardi VL. Anticipated directives and living will for terminalpatients: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 Bras Enfe rm,2015,68(3):464-474,524-534.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The investigation of attitude of Living wills and infuencing factors for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ANG Zu-lin, LIU Hua-xia*, WANG Cai-ying, XU Wen-li
(School of Nursing,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Taian 271016,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ttitude of living will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elderly inpatientswith chronic diseases , and provide a scientifc basis for clinical death educ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Methods Totally 286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from a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in Taian City,Shan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attitude of living wills questionnair which was self-designed. Results The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of living will for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19.9% of investigation number knew living wills, 71.7% accepted it and 67.8% would like to sign “living wills-my fve wishes”. Through Logistic analysis, it turned out that careers, the degree of education, talking about death and ever seen a frst aid infuenced the attitude of living will(P<0.05). Conclusions Only a few people knew living wills, but they had a great interest for it,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people accepted living wills and were willing to sign“living wills-my fve wishes”; the degree of education, talking about death and ever seen a frt aid infuenced the attitude of living wills. Clinical medical personne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iving wills’s releva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e with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imely, so they can face up to deat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ath.

Aged; Chronic disease; Living will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6.54.02

王祖麟,女,本科,E-mail:wangzulin1991@163.com 通讯作者:刘化侠,E-mail:huaxia66@163.com

猜你喜欢

慢性病态度住院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妈妈住院了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