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2017-09-15李娜
李 娜
(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东港院区),江苏 无锡 214199)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李 娜
(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东港院区),江苏 无锡 214199)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22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105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116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28%,而对照组则为85.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新生儿护理技术掌握率与健康知识掌握率两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更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提高,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护理工作也应当积极展开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究工作[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正是基于对优质护理服务观念的践行所采取的一种新型化产科护理模式,其重点突出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产科护理的服务质量,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所收诊的22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对观察组采取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产科所收治的221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分为观察组(116例)与对照组(105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2~36(26.5±2.4)岁;初产妇82例,经产妇34例;顺产87例,剖宫产29例。对照组年龄21~37(26.8±2.3)岁;初产妇80例,经产妇25例;顺产79例,剖宫产26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经产次数、分娩方式等一般统计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母婴同室护理,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家属无法亲自参与并学习,健康教育为集中式讲解方式。
观察组: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①床旁宣教。在孕(产)妇住院期间对其展开一对一的床旁宣教,具体涵括:住院环境、探视及陪伴制度、自测胎动、饮食均衡等内容;在分娩前向其介绍分娩流程、征兆表现,并结合产妇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产后开展健康教育,讲解母乳喂养技巧、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新生儿免疫接种、出院指导等。结合健康教育内容鼓励产妇及其家属亲自参与,对不熟悉或掌握不熟练的部分持续加强巩固练习[2]。②床旁护理。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母婴床旁为产妇及其家属演示全部的护理操作,具体有:对新生儿的母语、抚摸、疫苗接种、听力筛查、神经行为测评等护理内容,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告知其禁忌事宜,确保产妇及其家属能够完全正确的掌握换尿布、沐浴、抚摸等操作,不断加强训练,直至其能够完全掌握。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分析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掌握率,并向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级别,分别对应5、3、2、1、0分。依次对护理服务态度、知识宣教、病房环境等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 论
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有助于促使产妇及其家属能够正确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方法,通过在对床旁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演示,不断加强巩固产妇及其家属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自主照料能力,激发起产妇的积极性,促使新生儿获得科学、合理的照料护理[3]。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可满足于产妇及其家属对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主观诉求,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育儿教育过程中,改善母婴健康,增强家庭和谐。同时还可使产科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开展临床护理服务,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并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更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1] 曹利凤.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5-17.
[2] 林 卫.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0):1581-1582.
[3] 李 红,王 姗,钱洁艳,等.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2(21):48-50.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6-2479.2017.0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