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
2017-09-15任爱巧董小倩
任爱巧,董小倩
(陕西省渭南市第一医院,陕西 渭南 714000)
产后出血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
任爱巧,董小倩
(陕西省渭南市第一医院,陕西 渭南 714000)
目的 探究在产科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接受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产妇分娩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位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分娩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结合人性化护理进行产后出血控制,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妇的分娩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总时长。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对分娩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后出血产妇的诊治护理中结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促进产妇分娩后排便,缩短住院时长,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产后出血;人性化护理;产科
产后出血是一种分娩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在分娩后24h出现出血量超过500ml,也有出现晚期出血,是在产褥期出现子宫出血,在分娩过程中减少出血量是避免产妇出现危重病情的重要措施[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产科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接受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产妇分娩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为27.9岁,孕周36~41周,平均39.2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27.8岁,孕周36~42周,平均39.4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分娩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结合人性化护理进行产后出血控制,首先对产妇进行产前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宣传,并且让产妇掌握一些自我监测的方法,提升其保健意识,进一步减少妊娠并发症,对于有巨大儿、双胎以及瘢痕子宫的产妇有重点关注[2];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需要结合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出现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紧张的产妇要及时进行注意力转移,从而做好心理指导[3];对产妇进行分娩期间的人性化护理,鼓励产妇,并且结合抚触进行情绪安抚,进入第三产程后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并且让产妇处于舒适状态;对产妇进行产后监视,密切关注产妇的状况,并且鼓励产妇接触新生儿和产后饮食调整以及心理疏导[4]。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妇的分娩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总时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产妇的对分娩护理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分娩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对比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病情非常凶险,并且病情进展迅速,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胁,因此做好产妇的产后出血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人性化护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活动的实施和展开,并且做好全面的术后疼痛缓解,将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都非常有利[5]。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对分娩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产后出血产妇的诊治护理中结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促进产妇分娩后排便,缩短住院时长,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1] 苏艺娟.人性化护理用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7,30(01):96-97.
[2] 张 洁.人性化护理在产后出血行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03):92-93.
[3] 周冬妮,林惠灵.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7(09):1068-1069.
[4] 张继荣.人性化护理用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06):952-954.
[5] 邹伦英,席 婷,黄 英,彭佳兰,魏 琴.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06(30):55-5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2
B
ISSN.2095-8803.2017.15.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