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府池子旧时王府院中池 流落民间百姓家

2017-09-15文丨刘翠霞图丨六月

旅游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珍珠泉毛氏王府

文丨刘翠霞 图丨六月

王府池子旧时王府院中池 流落民间百姓家

文丨刘翠霞 图丨六月

王府池子又名濯缨泉,原在德王府院内,故得名。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

德王何许人也?

德王名叫朱见潾,是明代英宗皇帝朱祁镇的次子。明朝天顺元年(1457),明成祖朱棣的六世孙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即位,复立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同日封其余四子为德、秀、崇、吉四王,朱见潾即为德王。

德王朱见潾(1448-1517)原名朱见清,为英宗次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宸妃万氏。明成宗对他这个弟弟恩赏有加,据史书记载,当时德王朱见潾享受的各种待遇仅次于大明皇帝。

德王缘何在济南?

因为封地在德州,所以叫德王。德王怎么会到济南来了呢?原来朱见潾爱恋济南湖山泉水之胜,以德州地方贫瘠,风沙过大为由,要求改建王府于济南。他看中了济南城区最繁华的地段——珍珠泉畔,以珍珠泉泉群为核心,在原都指挥司署张荣府宅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德王府。

德王府为当时济南城中最大的建筑群,王府内建有三座大殿,分别称名为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并建有正宫、东宫、西宫。德王府下设长史司、审理所、仪卫司、群牧所、纪善所、典宝所、典膳所、典仪所、奉祀所、工正所、良医所等机构,均驻王府内。

王府究竟有多大?

据考证,王府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后宰门街,四周有高大院墙。园在府西,为侧园型宅园,时称“西苑”,包含珍珠泉水系和其北灌缨湖。珍珠泉和灌缨湖果然是朱见潾的私家景致。

珍珠泉上建有渊澄阁,阁西是白云、观月两亭,阁后为孝友堂和燕居斋,白云楼废基上修建有灌缨轩,灌缨湖北岸堆有假山。灌缨湖就是著名的北魏时期“曲水流觞”故事里的流杯池所在地,汇聚珍珠溪亭等诸泉而成。湖水自南而北,绕过假山,经北墙下的水道汇入大明湖。湖中可泛舟,湖水荡漾,云影入波,景色秀丽。

王府为何缺一角?

旧时德王府大院西北缺一角,此处原为居民毛氏之宅。德王为扩大王宫,以巨款买毛宅,毛氏不从,激怒德王,把毛氏二子抓进王府,毛二投湖以死抗争。于是邻舍群起,向德王提出抗议,德王不得不让步,因而王府终缺一角。

街邻每逢旧历六月初一毛二投湖之日,聚集湖上划船摆贡,以纪念反抗王府的毛二,这种活动一直延续下来。

哪些老街与王府有关?

济南老城的不少街道命名与德王府有关,如后宰门街、东西更道、王府池子等等。最为著名的街道有两条:一条是天地坛街,另一条是后宰门街。

天地坛街,原为德王府祭祀天地的祭坛而得名。每年的夏至或冬至日前夕,德王都须香汤沐浴,忌荤吃素,在夏至或冬至日出时,登坛举行隆重的祭祀礼。后宰门街因位于百花桥东畔,又称为“百花桥街”。当时德王府共有四个大门:南大门为正门,叫端礼门;东门、西门为旁门,分别叫体仁门和导义门;北门为后门,叫广智门,而人们依照元、明时的惯例,又通常把它俗称为“后载门”,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讹传讹,又逐渐衍化“后宰”,这才有了今天的“后宰门街”。

老巷

一座老城承载着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条条古街古巷见证了一座老城沧海桑田的兴衰。历史为济南留下了太多的美丽片段,刻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时翻新复建起了繁华的商业街,古街巷的作用已经慢慢淡化,却更显得风韵犹存。

猜你喜欢

珍珠泉毛氏王府
珍珠泉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课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课例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
珍珠泉里清凉行
从《闲窗录梦》看清惇王府之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