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联想
2017-09-15郭全中
□ 文/郭全中
十字路口的联想
□ 文/郭全中
联想无疑曾经是横跨四海的天之骄子,五年前还是和华为并驾齐驱的国际知名企业,而今不仅被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甩下,更是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不仅股价已经跌至近四年最低,目前不到五百亿港元,而且PC业务、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全线下滑,更是在裁员又售楼的情况下才出现了一定盈利。联想到底怎么了?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未来的前景又会怎么样呢?
郭全中
博士,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
主营业务全面下滑
营收全面下滑
北京时间8月18日,联想集团(HKG: 0992)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联想第一财季营收为100亿美元,同比持平;净亏损7200万美元,上年同期则实现净利润1.73亿美元。 按业务板块来看,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的收入同比上升 0.2%至 70.05亿美元。移动业务的收入同比上升 2%至17.46 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同比减少 11%至 9.71 亿美元,其他商品及服务收入为 2.90 亿美元。
截至北京时间8月18日9:43分,联想股价下跌0.130港元至4.590港元,跌幅为2.75%。过去52周,联想股价最高为8.820港元,最低为4.490港元。
根据相关报道,从2016年9月以来,联想系在短短半年时间内3次卖楼:一是2016年9月18日,联想控股向融创中国出售旗下41家地产公司股权,标价138亿元;二是2016年9月30日,联想控股发布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联想(北京)与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17.8亿元出售联创瑞业(北京)资产管理全部股权,其主要资产为北京联想研究院大厦;三是2017年3月2日,联想集团公告称,旗下全资附属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已与北京融创融科地产有限公司订立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将以约16.17亿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成都联创融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9%股权。可以看出,联想为了扭亏为盈,也确实是蛮拼的!
市场占有率下降
首先,随着惠普、戴尔在海外市场的有力反击,联想通过收购而安身立命的PC业务被惠普超过,近四年来首次失去PC全球老大的地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第二季度的PC总出货量为6110万台,同比下滑4.3%,而惠普在全球各大地区的出货量都呈现增长态势,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尤其亮眼,从联想手中夺回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的宝座。
表1 2017Q2PC全球出货量单位:万台 %
表2 2017Q2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单位:万台 %
其次,三年前,通过收购摩托罗拉而成为仅列三星和苹果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地位也已经沦落。在全球市场,IDC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16亿部,同比下滑1.3%。其中,华为出货量为3850万部,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9.3%增长至11.3%,稳居第三位,联想不在前5位。具体见表2。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针对全球手机市场的调研显示,2016年,OPPO、vivo、金立、华为、魅族高速增长,OPPO同比增长109%,vivo同比增长78%,金立和华为同比增长21%,魅族同比增长18%;而中兴、小米、酷派和联想手机出货量增速下滑,其中小米同比下滑22%,联想同比下滑近80%。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下,联想在全球市场的排位跌落到第八名。
在国内市场,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0.4%,位居前列的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且所占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联想不仅不在前五位,更是跌出前十。具体见表3。
陷入困境的根源
联想陷入困境已经成为共识,而对于其背后的原因则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联想陷入困境的根源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IT思维而非互联网思维
联想抓住了我国IT业快速发展的红利,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后又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以及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实现了国际化布局,但是却没有抓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导致在互联网已经渐成主导的今天,其主要业务领域还是IT领域,其思维还主要是IT思维,而不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即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核心。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和用户建立起紧密而频繁的互动,快速迭代自身的产品。无论是国外的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公司,都借助其互联网平台聚拢了数以亿计的用户,这种双向紧密的互动能够快速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进而快速迭代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苹果公司在一度沉沦之后,利用互联网打法推出了iPOD、iPHONE、iPAD等产品,并搭建了IOS系统,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完美结合,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小米公司在生产手机之前,先是通过米聊系统来搭建与用户的互动,进而把用户的建议和看法引入到手机的设计和生产中,这种互联网打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华为、海尔虽然没有建立起和用户直接连接的互联网平台,但是一直采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而联想无疑偏离了这一点。
表3 2017Q2智能手机中国出货量单位:万台 %
采取跟随战略
联想之前的战略主要是国际化和收购战略,具体措施是:一是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的台式、笔记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二是2014年以29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三是2014年以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联想在发展初期采取技工贸的发展战略,其之后收购的都是相对落后的产品,这是明显的跟随战略。联想的跟随战略虽然通过收购有效地实现了国际化布局,但是在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些收购的产品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而相应的地位也会很快下滑。
联想缺乏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通过收购的方式缺点很明显:在技术变革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市场还会给收购企业一定的消化期,而在技术快速变革的当下,市场根本不可能给收购企业较长的消化期,这就是联想收购落后产能的症结所在。尤其是对比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抢占技术领先地位的华为就可以看出这种跟随战略的短视。
这种跟随战略导致联想错失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当华为等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时,联想还在做IT时代的事情,当别的公司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时,联想依然在做IT时代的事情。
对新业务缺乏足够支持和耐心
联想基于对PC的高度依赖导致业务结构过度依赖于PC业务,不敢以大资源投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导致其新业务和社会地位远远不匹配。正如柳传志在2016年的联想年会上,直言“今天,联想面前又遇到了一道坎儿”,“由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我们现在所在行业的主要业务,PC业务的规模实际被压缩,而我们集团的新业务,手机、服务器、互联网服务等,和我们自己的当量,和社会地位相比,尚不匹配”。
联想之所以在新业务上没有取得大的实质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对于移动新业务缺乏足够的耐心,总幻想一战成名。联想权力高度集中,内部考核一直以销售业绩为主导,过度看重短期利益,一旦改革受阻就要找人承担责任,所以才会频繁更换高管,在联想内部被认为较懂互联网和新事物的陈旭东仅仅执掌移动业务一年半的时间就被拿下。
这种短视的代价是,联想虽然经历了每一次手机变革,但无论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转型,还是后来OPPO、vivo发起的线下渠道革命都难以见到联想的影子,只能在先行者后面亦步亦趋。
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够深刻
杨元庆无疑是IT行业的翘楚,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联想业绩不佳再加上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亿元级别年薪的总裁,也开始被业界质疑。
一是在联想,杨元庆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任何人挑战。结果自然很明显,杨元庆的下属优先选择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而在互联网时代,讲求的是平等沟通,以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是很晚才采取互联网模式。联想直到2014年年底,在智能手机的中国业务已经要跌至谷底时,才决定投资成立互联网模式的手机公司神奇工场,但这已经错过了智能机初期的换机红利。但其实作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公司,联想应该保持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部门,对这个部门可以允许相对自由的创新精神存在。而且联想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互联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账号体系,联想在很长时间内整个事业部的资源缺乏协同,没有成功的联想账号体系。
三是缺乏长期性的策略。2010年4月19日,联想曾声势浩大地推出乐Phone,直接叫板iPhone,两年后因业绩糟糕就将该产品线砍掉;2013年10月份,MBG管理层在天津会议上达成了共识:手机业务增长可以,但此时需要放缓脚步,适当收缩几百万台。但会后20天,杨元庆下令,该季度不仅不减少出货量,反而要增加300万部,2015年初,神奇工场独立运作,但一年半之后,神奇工场就被联想收回。
联想的方向总是变了又变,但看看联想的竞争对手们,小米的战略目标一直是做高性价比的产品;OPPO、vivo的战略目标是十年如一日地深耕线下渠道;而华为更是为了做海思芯片,忍受持续亏损10年。当然我们也理解,上市公司有业绩压力,但转型互联网需要长期投资,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四是品牌形象的特性不够鲜明。联想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有着鲜明的品牌特性,一句“世界没有联想,人类将会怎样”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作为一个消费品企业,必须要有不断更新的精神。联想当前的品牌特性已经不够明确,打民族品牌牌很难让人觉得有特点,联想需要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特点进行创新。
AI能够拯救联想吗?
联想这次看来动真格了,在前不久结束的2017联想科技大会上,AI成了主角。杨元庆说:“联想的使命,是要成为这一轮‘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并通过‘设备+云’、‘基础设施+云’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据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芮勇介绍,联想将在生活、办公和社会三个维度上进行具体布局。联想公布了在AI领域的布局,包括智能心电衣、智能音箱+、混合显示头盔设备晨星AR等智能设备。同时,联想的高管团队也在进行更替,曾经的联想高管刘军回归联想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联想的战略可能发生一定调整。
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无疑具有一定的积累,一是具有丰富的大数据。联想本身就是国内最大的制造企业数据集群,拥有仅次于BAT、超过12PB的数据规模;二是垂直应用行业的算法能力;三是超强的计算力。在刚刚结束的ISC 2017上,联想以91套高性能计算系统入围全球HPC TOP500份额榜,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第一,继续获得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云计算、大数据和算法,其中云计算是基础,大数据是燃料,算法是发动机。虽然看似联想拥有了这些,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相比于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谷歌和亚马逊等竞争对手,一是联想并没有真正的“云”;二是联想并没有直接和C端用户对接的互联网平台,更谈不上基于此的大数据资源;三是联想在人工智能专家上也和上述企业差距悬殊。需要指出的是,联想的市值只有区区不到100亿美元,其对人工智能的长期投入也难以有效保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智能虽然潜力巨大,但是真正的落地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于善变的联想来说,能否咬定人工智能不放松将是其是否能够转型成功的关键。
联想作为一个巨头,转型是相对不易的,相对于BAT等互联网公司而言,联想的管理上还是过于固守成规,不利于创新的发生和扩散。转型是一场艰苦的自我革命,正如杨元庆所说:“我觉得转型对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一个轻松之旅,如果不是脱了几层皮的转型,那就不叫转型。”但是不知道,处于转型阵痛期的联想,是否真正能够变IT思维为互联网思维和“AI”思维,是否能够长期坚定不移地践行AI战略呢?在巨大的市值压力下,基于联想的既有路径,难度极大!当然,我们也希望联想能够真正脱胎换骨,实现涅槃。
责任编辑:向坤
xiangkun@staff.ccid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