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快讯
2017-09-15
保健快讯
领着孩子排队有窍门
带着孩子排队是个苦差事,因为这些一刻也闲不下来的小家伙用不了几分钟就会开始大喊“无聊”甚至故意搞破坏。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大喊“无聊”时,不要立刻塞给他们电子产品来打发时间,要教他们忍受无聊,自己找出解决办法,这将对他们今后成长大有裨益。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研究人员表示,容易感到无聊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容易成瘾、抑郁、有注意缺陷障碍等。
究竟应该怎么做?首先是物质激励。但不要说“安静,等一会儿就买玩具”,而是让他们数数,比如数到50就奖励一口零食等。你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寻找好玩的事、编个小故事或者发明个小游戏来打发时间。另外,让孩子听听歌,放飞下思绪也很不错。
来源《新华社》
为什么有的人是左撇子
科学家一直在试图解释为什么存在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差异,几十年来的主流观点都认为,其根源在于大脑不同。不过,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大脑不是决定用手习惯的唯一因素,脊椎神经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研究人员分析了5个胎儿在发育8~12周时,脊髓神经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8周左右,胎儿脊髓神经中,控制肢体运动的相关基因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差异,并形成不对称性。他们认为,这与婴儿出生后的左右手偏好存在一定联系,因为,此时脊髓神经与大脑还没有产生连接。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基因表达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环境。
来源《生命时报》
常运动 慢性疼痛少
最新一期的美国《疼痛》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研究,老年人常做些简单的运动,可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风险。
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51名60~77岁的健康参试者,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身体活动情况跟踪调查。参试老人还接受了两项测试,一项测试疼痛产生的情况,另一项评估疼痛减轻的情况。两项测试结果都表明,参试者疼痛水平与身体活动情况存在直接关联。经常做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的参试老人,不易发生疼痛;最爱运动的参试老人,能更好地“阻断”疼痛。
多项早期研究表明,年轻人多运动可减少疼痛。这项新研究证明了,老年人经常运动也可以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风险。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建议,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了适合老年人的运动:①瑜伽等能改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运动。②利用哑铃、杠铃或阻力带等,增强肌肉力量。③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能提高耐力的有氧运动。
来源《生命时报》
睡床左侧更开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睡眠习惯,有人喜欢睡在靠墙的—侧,有人喜欢睡在离床头柜近的—侧。英国最新研究显示了睡在床的什么部位,会对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研究睡眠习惯对情绪的影响,研究人员对1000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习惯睡在床左侧的人更喜欢自己的工作与结交朋友,更有可能在良好情绪中起床,他们倾向采用更为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世界;而习惯睡在床右侧的人起床的情绪更差、易悲观。研究同时发现,在睡觉时与伴侣距离不超过2.5厘米的人,伴侣关系更亲密。
他们建议,无论睡在左侧还是右侧,最根本的是要保证充足睡眠。
来源《生命时报》
手发抖或因颈动脉狭窄
手抖不只是帕金森病的症状,颈动脉狭窄也可能让手发抖。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72岁的患者,他最近几年总是头昏、失眠,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而且右上肢开始出现不自觉的抖动,来医院检查,发现是左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在他植入颈动脉支架后,他的右上肢不自觉的抖动症状就消失了。
颈动脉是给大脑输送氧气的管道,颈动脉狭窄引起脑部缺血,可有耳鸣、眩晕、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症状。要是斑块通过这个通路脱落进大脑,就会导致某个区域的大脑出现缺血,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甚至昏迷等。
防治颈动脉疾病更重要的是筛查,应该定期做血管超声的检查,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及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
互联网赋予大众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及话语权,通过网络渠道,社会主体对经济政策、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议题直接提出诉求、期望和建议, “倒逼”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和行动来回应民意,在客观上促成了政府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参与到决策制定中来,成为实质性的社会治理主体,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通过网络渠道得以彰显,这些挑战驱动着政府决策模式进行创新。
来源《健康时报》
拔牙后出血怎么办
医生在拔牙后会让患者在拔牙局部咬住止血纱布30~40分钟来压迫止血。吐出纱布后,拔牙伤口为开放状态,拔牙窝局部只能依靠自身血液凝固功能以形成血凝块来止血,但24小时内局部血凝块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局部或者全身因素影响而再次出血。不必惊慌,在家中用消毒的医用纱布再次压迫30分钟,不出血即可。
来源《健康时报》
洗澡别犯五个错误
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日刊文提醒,洗澡中容易犯的5个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需要避免。
用浴巾擦身体:洗澡后的皮肤相对娇嫩,用浴巾用力来回擦拭,容易刺激皮肤。正确的做法是用毛巾轻拍身体,吸干水分。
早上洗澡:起床后洗个澡再去上班的人不少,但如果没吃早饭就洗澡,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晕眩。建议最好晚上洗澡,既能冲洗掉皮肤表面一天累积的细菌和灰尘,还能减压。
经常用沐浴露:沐浴露中含有不少化学成分,长期过量使用容易使皮肤干燥,甚至导致过敏性皮炎。如果身上不脏,建议只用清水洗澡;实在要用则一定要控制用量,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即可,清洗后用保湿乳液涂抹全身。
水越热越好:皮肤表面有角质层、脂质膜两道天然保护层,它们是皮肤最好的“保湿霜”,过高的水温会让其作用大打折扣。洗澡时水温最好适中,45℃较为适宜。
来源《生命时报》
糖尿病患者练练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有帮助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关节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太极拳的动作涉及全身各主要关节和肌肉群,长期练习可增进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疾病,练太极拳时要全神贯注,对改善脑功能、防治老年性痴呆有好处。练习太极拳时要腹式呼吸,能促进腹腔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
因练习太极拳要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位,膝关节负重很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练习前应找平整、松软的草地,在练拳前要做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来源《健康时报》
全神贯注可锻炼大脑
为了解如何才能将大脑功能维持在最佳状态,一些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所谓的“超级老人”,即那些记忆和注意力范围不仅远超同龄人,并且还接近25岁健康人士的老年人。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小发明”近日刊文称,当你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时,也许就使大脑得到了锻炼。
研究带头人丽萨·巴雷特博士指出,超级老人大脑的“情绪区域”与年轻成年人相差无几,一般老年人大脑的“情绪区域”则更薄。现代神经科学认为,大脑的这些“情绪区域”实际上是主要的沟通枢纽,负责处理“语言、压力、内部器官的调节乃奎五感合作衔接”。这些区域就像人们的肌肉一样,不用就会退化。
巴雷特博士还表示,当大脑的这些区域在进行锻炼时,你会觉得疲惫、困扰和沮丧,因此,繁重的工作也许是保持大脑年轻的秘诀之一。
来源《生命时报》
家里太冷影响成绩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最新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称,青少年常住在较冷的房屋中,会影响成绩,还会增加他们产生健康问题、心理压力的概率,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问卷调查,对新西兰17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班级成绩排名较落后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表示,冬天的时候家里偶尔有点冷;40%的学生觉得家里大部分时间都很冷。
这些青少年表示,在寒冷的房间中写作业是一种折磨。他们宁愿跑到温暖的地方,也不愿在冰冷的卧室学习。
研究还发现,家里太冷,子女和父母之间更容易出现隔阂,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研究人员认为,家里冷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精神和身体上的。
来源《生命时报》